電影《煤氣燈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寶拉繼承了姨媽的一大筆遺産,居心不良的安東得知後,就動起了這筆錢的念頭。
安東利用各種手段讓寶拉愛上自己,和自己結婚,然後對寶拉實行精神控制。
他故意藏起寶拉的胸針,等寶拉找不到時,就說寶拉記憶力變差。
又故意調暗煤氣燈,等寶拉覺得煤氣燈變暗,他就說煤氣燈沒問題,是寶拉在疑神疑鬼。
慢慢地,寶拉真的覺得自己記性越來越差,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最後差點被逼瘋。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指的是對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被操控的人逐漸喪失自尊,産生自我懷疑,最終無法逃脫。
在任何一段關系中,都應該保持自我,一味因為别人的想法改變自己,隻會萬劫不複。
容易被精神控制的另一個特征,就是會因為自卑而喜歡去讨好。
在生活中,讨好者會習慣性讓步,從而避免被拒絕或是被傷害。
通常,讨好者都是被傷害過的人,他們隻有妥協和順從,才能減少痛苦。
所以,這就成為了他們的社交秘訣,去處理一切人際關系。
但其實,真正良性的關系,是能夠互相成長,獲得力量,變得更自信。
一定要拒絕成為讨好者。每一段讓你自我厭棄、感到窒息的關系,都要去思考是否該斬斷。
及時止損,才能識得良人,感受世界美好。
02“鳥籠效應”:做人,越簡單,越高級
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
“不久以後我一定會讓你養上一隻鳥。”
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特地送上一隻精緻的鳥籠。
從此隻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空蕩蕩的鳥籠,無一例外都會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卡爾森隻好一次次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可是,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不信任的目光。
無奈之下,卡爾森隻好買了一隻鳥。
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學效應“鳥籠效應”。
反觀我們的生活,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其實無處不在。
那些我們舍不得扔掉的東西,就像多出來的這隻鳥籠,最終會成為我們的桎梏。
隻有精簡自己的人生,才能夠減少負累,輕裝前行。
有句話說得很好:
“越是高級的人生,越簡單。簡到極緻,便是大智;簡到極緻,便是大美。”
往後餘生,無用的東西,該扔就扔;不合适的關系,當斷則斷;困擾你的心事,能放就放。
一個人隻有撥開生活的繁雜,才能尋回内心的豐盈。
03“懶螞蟻效應”: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思考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三個分别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進行追蹤,以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
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從不工作。
生物學家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并在它們身上做了标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馬亂成了一團。
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
它們看起來遊手好閑,但腦子裡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懶螞蟻效應”。
一個囿于雜務而懶于思考的人,注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
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你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維的深度。
我們與其急着出發,不如先扪心自問一下,現在腳下的這條路是要通往哪裡。
來源:樊登讀書、洞見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