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平哪裡的夜景最好看

四平哪裡的夜景最好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5:34:52

這座小城,位于吉林、内蒙古和黑龍江三省區交界處,科爾沁草原東部的大沁塔拉草原。“棒打狍子瓢舀魚”,本市一向以農牧業為主。雖然早在新石器晚期境内就有人類生活,但一直處于經濟後發達狀态。白城市區人口隻有三十萬。政府一直大力推行這座城市的工業化進程,連教育部門都曾被下達招商引資任務,以期達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擺脫貧困落後而走上富裕文明的道路。”草原、耕地被變成工業園區,但它就像一個不擅長長跑的運動員被生生拉上了馬拉松賽場,戴了多年的帽子始終如一。

然而這又是一座文藝氣息濃厚的城市。在國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書法家、作曲家、作家、詩人、編劇相對于其它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來說,實在是不算少。

我們經常在這城市各類文人雅集中遇到某位在文藝領域成就突出的名人,然後感慨這城市有多麼難得的出品。而相較于經濟的後發達,它文藝的先發達果真令人刮目相看。這樣小的城市居然辦有兩本文學雜志,而那些将文藝寫在臉上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以令人感動的姿态癡迷着,熱愛着,也行進着。

究其這城市為何如此文藝的原因,我以為大概有這樣幾點。

一是自然地理因素。這裡是黑龍江西南部和内蒙古東北部入關的必經之地,交通發達。平原曆來信息暢通,文化交流頻繁。而自然條件的相對惡劣,春季幹旱多風沙,夏季炎熱短促,冬季漫長嚴寒,不便于戶外活動,精神領域中的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形式更多為人們所熱愛。也就是說,他們花前月下的時光少,但吟詩弄月的機會多。并且極短暫的好天氣、好風好景、好花好草,更令人珍惜,把對美好事物的珍愛,在惡劣環境下的無奈,移情于文學藝術,是一種對抗逆境的自發的樸素追求。城裡可供流連的風景旅遊勝境不多,節假日,就頂數書店和閱讀驿站人氣最旺——也是實在沒别的地兒可去。

而且,環境的肅殺也為創作提供激發。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訴諸筆端,是别樣的地域特色。洪峰的《瀚海》不正如此?

二是經濟因素。物質條件的相對貧弱,造就了人們對精神世界的強大追求。聚會很少談錢、談産業,人們實在也沒什麼錢,實在也沒什麼機會去和更多的錢相遇。在這城市裡,說一個人愛好文學并沒有任何貶意,問他愛讀某人的書不,比問他年薪幾何更能打開他的話匣子。他們更樂于談論文藝追尋的成長經曆,談論某位作家新創作的長篇小說,或者懷念某年拿了全國金獎的編劇、得了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的某位女書法家。這城市裡多的是寫小說、寫詩的文學愛好者,很可能他們寫的還不成氣候,但談論文學藝術或許比談論國事更受人歡迎。政治上的敏感話題自有權威的人發言,可能輪不到這些草根布衣妄做評論,他們以純粹的文學熱愛來關照政治,以遠離的方式靠近。愈是物質的不發達,愈是使人對理想的渴望更強烈。愈是物質的貧乏,愈是使人轉向精神的廣闊天地,愈是催生了文學藝術的夢想之花。這城市的經濟産值也許連年止步不前,但文人們創作的作品,每年都以喜人的方式成倍增長。

三是人文因素。在卓有盛名的文藝人士影響之下,更多的人被熏陶,被感化和召喚。而以文學藝術為終生理想的人相互激勵,也許他們永遠達不到某種高度,不能踏上藝術殿堂那神聖高貴的頂級台階,卻以熱愛、陶醉甚至癡迷達成一種人文理想。

這些文藝人士經常在一起切磋競技,當然不排除内卷的成份——我以為在藝術創作上内卷有時也産生極強的爆發力。有人一天寫兩千字,然後就有人一天寫五千字。有人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然後就有人正在創作第二部。有朋友說我每天都寫很不一般,那是他們不知道我身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怎麼努力都實在不算什麼。一位友人在單位工作量巨大,不僅要完成本職工作,還要完成份外的新任務。沒有人知道他的小說由二月河推薦,還剛剛完成一部很快就會引起震動的長篇巨制。

四平哪裡的夜景最好看(打開文藝範兒的道路)1

若是在京城,你一出門,就遇見一個名作家、一個大詩人,那沒什麼奇怪的。并且他也許目不斜視地去了,留你驚訝地立在原地半天動不了步兒也是可能的。他真的影響不到你什麼,他也不會給你什麼。相遇的陌生粉絲太多了,他犯不上和你糾纏,接受你的膜拜。而在你自己生活的小城,那些有較高水平的文學藝術創作者,泳群、賈滌非、葛筱強、孫修竹、翟妍、徐豔麗、素老三、李彤君……他們居然就以最平常的樣貌生活在我們中間。你耳熟能詳的電影《何以笙箫默》、電視劇《風和日麗》《鶴唳華亭》的編劇,《李陵傳奇》《漢制造》的作者,就是他們。這無疑給人更大的激勵。何況從這裡出發遠走卻一直對家鄉發揮巨大影響力的張火丁、李罡等。某些靠近某種影響或許啟蒙了一個群體,打開一個城市文藝範兒的道路。

小小的城市,有三所高校。其中師範學院還是三省區方圓幾百公裡唯一的一所本科學校。

讀書人多。市圖書館和閱讀驿站永遠人滿為患。書香白城、閱讀推廣計劃,各種讀書活動此起彼伏。經常有人問我,在逸夫圖書館能不能找到某本書。

這城市盛産大豆、向日葵和東北大米,居然還盛産文藝青年。我初識某位并不參與創作的文藝中年,發現他連同事作家的長篇小說電子稿都留存,能背誦一位遠走京華的作家二十年前在市報上寫的一篇小小的散文,并為在雲南一個城市的小書店裡遇到那本小說而欣喜異常,沒有任何目的到大學裡來旁聽。他并不做任何的文學夢,他隻是這城市文藝特征的一部分。

四平哪裡的夜景最好看(打開文藝範兒的道路)2

我們也經常遇到在餐桌上背詩的人。雖然他背的明顯存有錯誤的《長恨歌》《春江花月夜》,我曾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時,根本不拿書,從頭至尾一氣呵成,最後學生鼓掌結束。但我覺得一個在專業領域以外還大談專業的人不免偏狹,因而以極為欣賞的眼光看待那個非文學專業的人。我的一些朋友,他們有的會作詩詞,有的擅說拉彈唱,有的可揮毫作畫,并且都是非專業人士。這個城市在這一點上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呢?

有一首留傳久遠的歌曲《大沁塔拉有座美麗的城》,成了這城市的市歌。由我這“文中”看來,它耐人回味的悠揚韻律,它清新自然的古典曲風,歌頌的不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繁榮,它描述的隻是自然的城市、文藝的城市。它的“美麗”,是文藝的“美麗”,是工業化永遠也無法企及的。

這也許反諷,卻絲毫也不令人氣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