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翅目的昆蟲最早在1793年被發現,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而且它們的宿主也多種多樣,有超過34個科的昆蟲都是撚翅目的歸宿。
但實際上這種昆蟲非常古老。科學家們曾經在距今1億年曆史的琥珀裡發現了撚翅目的昆蟲…和它們的宿主。
人類發現和研究撚翅目的曆史很短,主要是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奇葩了。公蟲子長大成蟲後的壽命隻有6小時不到,全部使命就是繁殖,而母蟲子一生住在别人體内,怪不得很少有人知道這類蟲子的存在。
先來看看它們很不走心的長相。
先從公的眼睛說起。幾乎所有的昆蟲都有複眼,複眼的單位是小眼(ommatidium)。每個小眼隻能看到一點點光線,分辨率不高,但是合起來能夠成像,類似于一個個獨立的像素點能夠組成一副圖一樣。為什麼說幾乎呢?因為撚翅目就不是這樣。
磷蝦複眼的小眼
@wikipedia
撚翅目的眼睛是昆蟲裡的奇葩。實際上,它們的眼睛類似于古老的三葉蟲。它們的眼睛長得像桑葚,而且每一個都是一個完整的眼睛,有視網膜,能夠接收一塊較大的視野的信息,比普通昆蟲的視力好多了。
你可能覺得不屑,那肯定也不如哺乳動物的眼睛啊?
倒不能這樣說,考慮到撚翅目長大成蟲後也就幾毫米那麼大,這樣的眼睛已經非常厲害了。2017年,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 Society)的科學家受到撚翅目Xenos peckii 雄蟲的啟發,設計出了隻有3.5毫米厚的智能手機微型攝像頭facetVISION。
撚翅目還有奇葩的一點,那就是這種昆蟲的公母差别很大(兩性異形),公的和母的看起來判若兩蟲。
_
_
_
圖1:撚翅目的公(右1)母(左3)差别很大(兩性異形)。圖2的a和b是雌蟲,c和d是雄蟲。圖3是雄性撚翅目的眼睛。
@alchetron
公的比較像桑葚精變的蒼蠅,母的呢就比較像…emmm…母的一直是個寶寶。心理承受能力強的自己看吧…
實際上,撚翅目女孩子不會經曆普通昆蟲要經曆的變态過程,它們一直延續着幼齒時候的樣子(幼态延續),而且是沒有眼睛、沒有腿、沒有觸角、沒有翅膀的那種幼齒。
牛津大學的昆蟲學家 Jeyaraney Kathirithamby 是這麼形容母蟲子的:“她們就是一袋子卵,甚至連成型的嘴巴都沒有”。想象一下,同桌女孩一直是她6周大(出生前)的樣子。
好吧,這樣的女孩子注定隻能過寄生的生活(三枝五節蟊科 Mengenillidae 的撚翅目除外,她們會經曆變态,而且一段時期離開宿主生活)。她們在還是小朋友(一齡)的時候,會找到節肢動物外骨骼的縫隙,然後鑽進去,沒什麼特殊情況就再也不出來了。
但是母蟲子不是沒有眼睛沒有腿,不會說話不會怼嗎,那麼撚翅目要怎樣繁殖呢?
是這樣的,母撚翅目會翹起一個叫做頭胸部的結構,戳出宿主體外,因為她們的生殖管長在頭胸部。這個外露的生殖管會散發外激素的味道,吸引附近隻有6小時待機時間的異性前來。然後,它們就通過外露的生殖管火速完成生命大和諧。
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可以看一下撚翅目Xenos peckii在宿主無意識圍觀的情況下,完成生命大和諧的過程。
@Mike Hrabar
對了,撚翅目中,三枝五節蟊科的就更奇葩了。這種撚翅目的雌蟲有段時間可以離開宿主生存。公的遇到母的會用自己的小針一頓亂戳,把自己的精子注入除雌蟲頭部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
然後公撚翅目就很快死去,留下母的獨自撫養北鼻。
撚翅目一窩可以生下1000-75萬個北鼻(撚翅目是卵胎生)。撚翅目的寶寶非常鬼畜了,它們從出生開始,就寄生在母體内,靠吃媽媽為生。
原來,二代北鼻們一開始是一種類似毛毛蟲的闖蚴(Planidium)。它們從小就在已經是寄生蟲的媽媽的血淋巴中爬來爬去,啃老寄生。
最後,它們會當初從媽媽頭胸部進來的通道爬出來,尋找自己的終身歸宿。不過,北鼻們的發育速度不一樣,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宿主可能都會覺得肚子上癢,有東西爬出來。研究者們曾經吹過母撚翅目頭胸部的管道,結果吹出了一個批次的二代北鼻。
撚翅目北鼻還有一個神秘未解的知識點:從媽媽和宿主體内出來的時候,還看不出男寶寶還是女寶寶。不過奇怪的是,從來沒有在同一個宿主體内發現不同性别的撚翅目寶寶。所以科學家們猜測,撚翅目可能和鳄魚、海龜什麼一樣,性别由環境決定。
話說回來,宿主們都是活蹦亂跳的,撚翅目寶寶們怎麼抓得住它們呢?
原來,撚翅目一般從宿主小的時候就陪伴它們成長了。比如,覓食工蟻可以充當撚翅目的搬運工,它們就直接被搬到螞蟻的老家裡,然後随便就可以找到很容易的卵或幼蟲宿主了。
更厲害的是,當撚翅目寶寶鑽入宿主體内時,宿主完全沒有留下傷口,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宿主甚至都沒有感覺。
是這樣的,一般異物會引起昆蟲的免疫反應,異物會被包裹起來,但是撚翅目寶寶似乎找到了不被宿主免疫系統發現的訣竅。
比如,寄生螽斯的 S. dallatorreanum 能操縱宿主的上皮組織,它能把宿主的内表皮成春卷皮,把自己裹起來,讓宿主以為這是自己多長的肉。
撚翅目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對宿主特别溫柔。
學術界直到現在還在讨論撚翅目究竟屬于寄生,還是拟寄生,因為它們和會殺死宿主的寄生蜂什麼的不太一樣(點我查看寄生蜂如何殺死小強),對宿主有各種好處。
比如,被撚翅目,尤其是撚翅目雌蟲寄生的昆蟲可以益壽延年,比沒有被寄生的小夥伴們活得久(雖然現在我們還不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而且撚翅目和宿主的相處時間比較久,更像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白吃幽靈室友。
一般來說,隻有當公撚翅目爬出來,或者所有的二代撚翅目寶寶爬出來以後,宿主才會死掉,而且不是立刻死掉。
比如,公撚翅目爬出來以後,昆蟲不會直接死亡,它們往往死于傷口引起的真菌感染。
而二代爬出來以後,宿主主要是餓死了,因為有時候母撚翅目可以侵占宿主肚子90%的空間。宿主的肚子變成了空殼,消化系統嚴重萎縮。當然,因為宿主也沒有了餘糧,撚翅目媽媽會和宿主同歸于盡,相伴一生。
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可以看一下雄性撚翅目Xenos peckii從宿主體内爬出來的情形。
@Mike Hrabar
話說回來,被寄生并不是什麼壞處都沒有。大多數情況下,被寄生後,宿主就不能再生寶寶了,蠟蟬和葉蟬的丁丁也會變小消失。
此外,和撚翅目相處後,一些昆蟲的性格會發生細微的變化。
比如,被寄生的造紙胡蜂(Polistes dominulus)會在夏天離開巢穴聚集到一起,類似于大爺大媽每天早上到人民公園舉行相親會。當然,這不是為了它們自己的寶寶,而是為了給撚翅目寶寶找對象。
而被撚翅目寄生蜜蜂和黃蜂會受到體内神秘力量的驅使,爬到花上面等人。
少數被公的寄生的螞蟻的晝夜節律也會發生變化,失去社會性,開始喜歡一個人爬到高處吸收天地精華(向光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