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看古今,人生皆戲,戲映人生。
“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和中國戲劇。前兩種在時光的流逝中漸次銷聲匿迹,唯獨中國戲劇世代相傳,且日臻完美。而在三百多種華夏戲劇中,京劇是舉世公認的最璀璨的明珠。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的一千三百多個故事貫穿起來,恰是一幅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的畫卷。京劇與中醫、書法、武術合稱“四大國粹”。
京劇作為國粹
知道的人多,了解的人卻少
為了讓更多的人京劇的美
更是一種培養、一種認知
使這“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之名的
古老藝術再次青春煥發、廣為人知
今天要為大家進行一下京劇小科普
行當之美
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藝術的誇張,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也稱作“行當”。
生指男子,又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
淨就是花臉,又分正淨(銅錘花臉),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毛淨。
醜就是醜角,俗稱“三花臉”,又分文醜,武醜。
妝容之美
舞台上的角色之所以生動漂亮,還離不開京劇獨特的妝容。
旦角化妝:京劇中最美的妝容要數旦角,他們的化妝步驟包括上妝、吊眉、貼片子、梳大頭、戴頭面。
生行造型:生行的化妝步驟和旦角差不多,有特點的地方在于上妝這個步驟,要在演員兩眉中心畫上紅色,象征人的生命力,叫做“頂膛紅”。
臉譜:京劇中的每一個花臉角色都有其獨特的臉譜圖案,而同一個人物的臉譜圖案又會根據流派不同而有所區别,形成各個流派自己的風格。京劇臉譜多達上千種,俨然已是中國京劇的最佳代言符号。
華服之美
行頭是京劇服裝的統稱,包括蟒、靠、帔、褶、盔帽、靴鞋以及所有的服飾配件,按類别分置于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和盔頭箱等行頭箱内,依角色身分和行當來穿着,而不受時代、地域和季節限制。
蟒:帝王将相等高貴身份的人物所通用的禮服,紋樣主要是龍及海水江牙,顔色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紅、綠、黃、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紅)、藍、湖、香。
帔:對襟長袍,帶水袖,系帝王、達官顯宦或富賈鄉紳所穿的便服,周身以平金或絨線刺繡圖案紋樣。
靠:武将戎裝,又稱甲。靠身分前後兩片,上衣下裳相連,有铠甲紋樣,卻不緊貼身體,是一種“分離式”的服裝。靜則賦予人物以威武氣概,動則便于誇張舞蹈動作。
褶:斜領長衫,是京劇舞台上用途最多,最為常見的一種袍服類的服裝。屬于便服類,文武、貴賤、男女、老少均可穿用。花色褶子以彩線繡成禽獸、花鳥等等圖案,素色褶子以黑色、藍色者居多。
衣:除蟒、靠、帔、褶外,其餘服裝統稱衣。
音韻之美
京劇的音樂是闆腔體。“闆”是節奏,“腔”是旋律調式。闆腔體就是通過節奏和旋律的變化構成整出戲的音樂。京劇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黃”兩大聲腔組成。
“西皮”整體音區偏高,旋律色調明亮、華麗、尖銳,用平緩節奏處理時,多表現明快、抒情的喜劇情節和愉悅的人物情緒。
“二黃”整體音區偏低,其旋律的色調暗淡、凝重、平靜,節奏緩慢時,多用來表現壓抑的悲劇情節和憂郁的人物情緒。
京劇唱腔的節奏也有其特有的表達方式,即由“闆式”來确定。包括原闆、慢闆、三眼、流水、快闆等。
術語之美
勾欄:一作勾闌、構欄,宋元時百戲雜劇演出場所,勾欄内有戲台、戲房(後台)、神樓、腰棚(看席)元以後亦指妓院。
瓦舍:也叫瓦肆、瓦子。宋元時大城市裡娛樂場所集中的地方,有表演雜劇、曲藝。雜技等的勾欄,也有賣藥、估衣。飲食的店鋪。
上場門:舊式劇場方形舞台的組成部分,方形舞台由前後兩根圓柱組成,後面兩根圓柱之間設有闆壁,右端之門稱為上場門,左端之門稱為下場門。演出傳統劇目,演員大都從右門上左門下,因而得名。
下場門:同上。
鬼門道:也叫古門道、鼓門道、鬼門。宋元舞台通向後台的門。
砌末:也叫切末,傳統戲曲所用簡單布景和大小道具的統稱,近代戲曲應用較多,如布城、雲片、水旗等。
一桌二椅:木制戲曲道具,紅色。一般用于傳統戲的演出中,根據桌椅的不同擺法,可顯示各種地點環境的變化。
桌圍椅披:綢制戲曲道具,紅色最常用,偶爾用白色及其他顔色。一般上繡盤金花,用以修飾美化舞台道具。一副桌圍一般有兩塊,懸于桌前和左右兩邊。椅披僅隻一塊,一般披于椅背,經椅面再懸于地面。
大戲:曆史悠久而有相對完整的舞台藝術體系的統稱,與小戲相對,如昆曲、京劇、秦腔等劇種都是,腳色行當齊全,劇目一般以曆史題材為主,唱念做打各種功夫并重,現在各劇種都有發展,大戲、小戲的差别已逐漸消除在習慣上,觀衆往往把整本戲叫做大戲。
小戲:由說唱藝術或民間歌舞發展而成的劇種的統稱,如各種花鼓戲、花燈戲、采茶戲、灘簧戲都是,腳色一般以三小(小生、小旦、小醜)為主,劇目大多反映當地人的生活片段,偏重歌舞,并以手帕、傘、扇等物為主要道具。在習慣上觀衆往往把折子戲稱為叫做小戲。
軸子:一場折子戲演出中作為軸心的主要劇目。最後一出戲叫做大軸子,倒數第二出也是主戲叫做壓軸,中場戲叫中軸子。
壓軸:一場折子戲演出中倒數第二出戲,往往由主要演員演出唱做繁重的文戲。
大軸:也叫大軸子,由幾個折子戲組成的戲曲演出時最後一個上演的劇目。
送客戲:舊時演出的最後一個劇目。
墊戲:舊時演出中預定的劇目以外臨時增加的劇目。
幾個人,一方地
展現大故事
從策馬奔騰到鏖戰疆場
從閨園樓閣到宮殿朝堂
京劇
真正的魅力
一定要去舞台上自己體會
來源: 湖州大劇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