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12000度是種什麼體驗?近日,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
一位博主
分享了自己碰到的患者
并曬出了患者所佩戴的眼鏡
↓
頭一次知道有12000度的近視
不少網友表示震驚:
“真的不是多打了一個0嗎?”
這麼高的度數真的存在嗎?
真的
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就有一家企業帶來了一款手工定制的特殊鏡片,能夠做到10000度近視、900度遠視、3000度散光的解決方案。
據媒體報道,有位叫Jan Miskovic的老人是10800度近視患者,而且每年近視度數以400度的速度往上遞增。令人意外的是,Jan Miskovic還是一名攝影師,佩戴眼鏡之後,他繼續拍攝出了大量優質作品。
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高度近視專科主任傅映晖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證實:“從理論上來說,近視12000度是存在的,一般來說這種視力會伴随着其他疾病。”她說,在門診中近視三四千度的也并不罕見。一般來說,近視超過600度就算高度近視了,超過1000度屬于超高度近視。3000多度的近視是無法常規通過電腦自動驗光儀驗出來的,需要醫生根據眼軸換算加上經驗來驗光。比如說,正常人的眼軸長度在22-24mm之間,而超高度近視的人眼軸長度超過了26mm,甚至達到36mm。“眼軸越長,視網膜發生病變的概率越高,甚至會出現裂孔、脫落等情況。”
得知存在12000度近視
讓不少網友立刻有了危機感
表示要好好保護視力
↓
(網圖)
除了影響顔值,高度近視還有緻盲的風險。科普博主@眼科小超人老梁 稱,2018年發布的北京ZOC-BHVI高度近視研究,調查了646名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統計他們視力損傷和緻盲的比例:
(1)近視度數越高,對視力的損害越大:600-700度,約5%視力損傷;800-900度,約10%視力損傷;900-1000度,約20%視力損傷;1000-1200度,約30%視力損傷;1200-1500度,約55%視力損傷,2%失明;1500度以上,超過85%視力損傷,2%失明。
(2)眼軸越長,緻盲風險越高:眼軸26-27毫米,約10%視力損傷;眼軸27-28毫米,約15%視力損傷;眼軸28-29毫米,超過25%視力損傷;眼軸29-30毫米,超過50%視力損傷;眼軸30-32毫米,超過80%視力損傷,6.45%失明。傅映晖介紹,高度近視和超高度近視,和遺傳、環境有關。
“以前說老師、會計近視的比較多。現在所有行業都多,連我們醫生都有很多近視的。”傅主任說,當他們進入學校進行檢查時,有的小學六年級近視的人數超過了50%,而一些中學的近視率則更高。
在門診中,傅映晖碰到過三歲娃娃近視達到1000多度,這種是遺傳基因決定的;也有七八歲的小學生近視已經有七八百度了,這就是“用手機和IPAD陪伴孩子”的後果。
孩子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要盡可能多地接觸大自然。“有研究證明,自然光線的變化是對眼睛有好處的。所以對于小朋友們來說,盡量跑去室外,即使是課間10分鐘,也可以去外面曬曬太陽,在自然光亮下放松眼睛。”
本月初,位于雲南的灣塘小學,因為近年來近視率一直是零,登上微博熱搜。
校長孫付标接受采訪時表示,“每天3小時戶外運動、10個半小時睡眠、綠植環繞、沒有手機、營養均衡……也許正是這些因素,造就了娃娃們的好視力。”
(建議全國推廣)
不要以為成年人就可以放肆用眼了。
當代人手機不離手。地鐵裡、會場上,甚至走着路、騎着車,都有人一定要盯着手機屏幕。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導緻近視度數增加的直接行為。傅映晖說,大部分人成年了,近視度數就會穩定下來,一般來說不會增加。但是如今在臨床中也有成年人近視度數增加的情況,而且越來越多。
今天是周六天氣又辣麼好不如放下手機去戶外好好欣賞大自然吧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