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吸泵的水管漏氣用什麼方法檢測

自吸泵的水管漏氣用什麼方法檢測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0:03:37

自吸泵的水管漏氣用什麼方法檢測(完美檢查自吸泵進口管道是否漏氣)1

摘要:自吸泵是依靠葉輪的高速旋轉使自吸泵内産生低壓區而進行吸水的,所以自吸泵必須保證其進水管不漏,即保證外界空氣不能進入進水管。否則,不僅會影響泵水效率,而且水泵作業時産生嚴重的振動和噪音。

自吸泵在安裝前的技術要求非常關鍵

1、自吸泵在安裝前一定要确認好進口管道的長度和高度不能超過自吸泵的允許吸程範圍。

2、進口管道一定不能有漏氣的現象,應該保證是全密封的管道,就算有針眼大的小孔也将會影響自吸泵的自吸能力。

3、自吸泵在安裝時不能圖便宜,有的用戶在新購買的自吸泵拿去使用時直接把出廠固定自吸泵的木條底座和自吸泵一起放在地面上投入使用,這種作法是不可取的,這樣很容易導緻自吸泵發生振動及噪音而使自吸泵發生機械故障。正确的方法是把泵底座固定在實心平整的平台或者堅硬的地面上。

4、自吸泵安裝時盡量不要固定在用槽鋼焊接的支架上,因為槽鋼與泵接觸的面太少,在緊固底座螺絲的同時由于泵底座有很大一部分是懸空的所以容易把底座及聯軸器同心度給破壞,所以裝在槽鋼支架上的自吸泵是最容易出現振動大聯軸器很容易損壞的現象。

工作中,若水泵出水不足或不出水時:首先就應考慮進水管是否因砂眼、裂縫或接合處不嚴密有空氣進入,并對其進行觀察,以找出進氣處。有的缺陷很細微,肉眼直接查找很難發現,往往是勞神費時卻無結果。

現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泵進口管道漏氣的方法:

(1)鴨毛法:用一根鴨絨毛,在水泵運行時湊近所懷疑的進氣處,觀察鴨絨毛的飄動情況。同理,可用點燃的香煙照此法操作。通過鴨絨毛和煙氣的飄動方向來幫助查找。

(2)機油法:對難以查明的進氣點,可在确定的大概進氣部位塗上少許機油,機油很快被吸走處即是進氣處。

預防自吸離心泵進氣的措施

1、自吸泵的安裝位置應盡量接近水面,保證在水位下降時不吸進空氣。

2、安裝吸水管路時,進水橫管應向來水方向稍往下傾斜或者水平安裝,進水管任何一點都不得高于水泵進水口,否則管内空氣排除不盡。

3、要防止填料涵漏氣。填料涵的松緊應合适,如果過松,應上緊填料壓蓋;填料損壞、失效,應及時更換;填料涵蓋處的水封管堵塞并發熱,将引起填料涵蓋漏氣,應清洗水封管。

4、用法蘭盤連接的進水管安裝前,要将2個法蘭盤相接觸的平面清理幹淨,中間加1個3~5mm厚的膠墊,要對稱、分幾次逐步地将螺栓擰緊。

5、自吸水泵底閥要有足夠的淹沒深度,從閥門平面算起淹沒深度應等于底閥外徑的1.5~2倍,至少不小于0.5m。如果淹沒太淺,容易形成旋渦,從而吸進空氣,産生汽蝕并損壞葉輪和泵殼。如果發現水泵運行時進水位下降很快,可以在水面上放幾塊木闆,以減少旋渦,防止空氣進入泵殼。

6、自吸泵體上設有放氣螺塞,為便于放氣,可用螺紋尺寸相同的水龍頭代替放氣螺塞,放氣時打開水龍頭即可。

7、自吸泵吸水口處的真空度是有限的,真空度過大,易使泵内水汽化,對自吸水泵工作不利。所以,各自吸水泵都有其最大允許吸程,一般均在3~8.5m之間,安裝時應控制在此範圍。

8、注意排氣。在啟動自吸水泵前應加足引水,以排除自吸水泵内的空氣;平時應定期打開泵蓋上的放氣螺塞,排除積聚在裡面的空氣。

啟動自吸泵時:注意泵軸的轉向是否正确。注意轉動時有無不正常的聲響和振動。注意壓力表及真空表讀數,起動後當壓力表及真空表的讀數經過一段時間的波動而指示穩定後,說明自吸泵内已經上液,進入正常輸液作業。

在自吸泵進入正常輸液作業前即自吸過程中,應特别注意泵内水溫升高情況,如果這個過程過長,泵内水溫過高,則停泵檢查其原因。如果自吸泵内液體溫度過高而引起自吸困難,那麼可以暫時停機,利用吐出管路中的液體倒流回泵内或向泵體上加儲液口處直接向泵内補充液體,使泵内液體降溫,然後起動即可。

自吸泵在工作過程中如發生強烈振動和噪聲,有可能是泵發生汽蝕所緻,汽蝕産生的原因有兩種:一是進口管流速過大,二是吸程過高。流速過大時可調節出口控制閥,升高壓力表讀數,在進口管路有堵塞時則應 及時排除;吸程太高時可适當降低泵的安裝高度。

自吸泵在工作過程中因故停泵,需再起動時,出口控制閥應稍開(不要全閉),這樣既有利于自吸過程中氣體從吐出口排出,又能保證尖在較輕的負責下啟動。注意檢查管路系統有無滲漏現象。

自吸泵停止注意事項及操作順序:

1、首先必須關閉吐出管路上的閘閥。

2、使泵停止轉動。

3、在寒冷季節,應将泵體内的儲液和軸承體冷卻室内的水放空,以防凍裂機泵部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