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确實是《易經》的精神。
《易經》有一個基本思想,就是認為變是好的,不變是不好的;能夠變是好的,不能變是不好的。比如六十四卦當中,有這樣兩卦,一個叫泰卦,一個叫否卦。泰,我們知道,就是好嘛!比如三陽開泰、國泰民安。否,讀如痞,是不好的。
這兩卦,卦象如圖所示,是這樣的——
這兩卦的卦象,也就是它們的樣子,剛好是相反的。怎麼個相反呢?一個是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另一個是乾卦在上,坤卦在下。
乾是什麼?
天。
坤是什麼?
地。
那麼請問,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天是在上面,還是在下面的?天是在上面的。地呢,本來是在下面的。這樣說來,上乾下坤,就應該對了,是不是?
可是我們來看泰卦和否卦,是什麼樣子呢?
泰卦,是地在上,天在下;
否卦,是天在上,地在下。
按照我們的理解,天在上,地在下,這不就對了嗎?可是《易經》說不對啊,不好啊,是“否”啊!為什麼不對,為什麼不好?《易傳》做了一個解釋——
原來,天在上,地在下,就沒有問題,沒有矛盾,就不好了。沒有問題,沒有矛盾,怎麼就不好呢?因為就不會發生關系(天地不交),也就不會變啊!
那麼,怎樣才好呢?地在上,天在下,最好!地在上,天在下,怎麼會最好呢?因為位置不對啊!位置不對,又有什麼好呢?它就要變啊!可見泰卦的好,好就好在它“不對”。對了就不好,就是否卦了。
這叫什麼呢?這叫:
有矛盾就有沖突,
有沖突就有變化,
有變化就有發展,
有發展就有前途。
如此說來,有矛盾,有沖突,有變化,豈非天大的好事?
哈!這就不是“不怕變”,而是“怕不變”了。我們知道,“不怕變”已經很了不起,“怕不變”就更了不得。為什麼呢?
不怕變,是被動的。世界要變,我也沒有辦法,隻好跟着變。怕不變,則是主動的。你不變,我還着急。
其實,按照《周易》的觀點,我們這個世界,永遠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因此不必怕它不變。但是,能夠“怕不變”,就說明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應變能力,有了主動權。這是很了不起的。
當然,他們也同時悟出了一個道理——
既然世界永遠在變,既然變化的規律是有章可循的,那麼,與其在世界的變化面前驚慌失措,不如掌握規律,讓事情盡量向好的方向發展,甚至主動去變革。這就是變革精神,也就是理性态度。
問題是,怎麼變?
關于這一點,《周易》也提供了三條意見。
1
窮極而變
《易傳·系辭下》說——
窮,就是發展到極點,叫“窮盡”。任何事情走到盡頭,就要變,即“變革”。變了就通,即“通暢”。通了就久,即“長久”。因此,長久是因為變通,變通是因為窮盡。
比方說,一年當中,最冷是什麼時候?三九。最熱是什麼時候?三伏。
三伏中的末伏,是從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的。三九,則是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可見到了三伏,其實已經熱到頭了。到了三九,也冷到頂了。所以,三九,其實是陽氣上升之時。三伏,則是陰氣上升之日。結果大家都知道,一個是春暖花開,一個是秋風蕭瑟。
這是能夠給我們啟發的。
比方說,某個時候,你覺得倒黴透了,就千萬不要沮喪。咬咬牙,挺過去,也就“柳暗花明”。同樣,一帆風順,紅紅火火,也千萬不要“春風得意”,倒黴的事一定在等着你。為什麼?窮極而變。所以,逆境中,要有信心。順境中呢?最好還是居安思危,夾起尾巴做人。
這就是《周易》提供的第一條意見。
2
與時俱進
即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易傳·系辭下》說——
趣,就是趨。趣時,就是趨時。
《易傳》叫“與時偕行”(《乾·文言》),現在叫“與時俱進”。為什麼要與時俱進?因為時勢的變化,最能反映客觀的規律。
規律是不能違抗的,隻能順應。
比方說,秋涼了,就要加衣服;春暖了,則要減。這個你不能拗着來。當然,也有“春捂秋凍”的說法。但那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與時偕行”,不是要對着幹。
可見,時,也就是勢。勢不可擋,所以隻能與時俱進。這裡說的“時”或者“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會的,即“時代潮流”。時代潮流,也是“勢不可擋”的。因此,你想長久嗎?那好,請你變革!
隻有與時俱進,才能長治久安。
這是《周易》提供的第二條意見。
3
恰到好處
這一條,牽涉到《周易》的中庸原則,我們之後單獨來講。
——本文選自《中國人的智慧》
敬請閱讀《中國人的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