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13:25:22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1

《道德經》有這樣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形成合二為一能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和,能像嬰兒一樣純真嗎?清除私心雜念,能心明如鏡沒有一點瑕疵嗎?

一個人最好的狀态,就是讓自己的精神跟随世間萬象而存在,無論外在事物出現了什麼樣的狀态,都能順應而為之,而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改變和妄為。

佛家中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其實“苦海”并非是外界降臨在生命中的狀态,而是自己對于某一些事情的執念,比如說欲望和那些不如意的糾葛,因此産生了痛苦和煩擾。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2

我們人生所有的痛苦都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自己内心的糾葛,所以,我們常用“庸人自擾”來形容人的痛苦和煩惱。

如果能放下自己的執着和妄念,達到“專氣緻柔,如嬰孩”的狀态,便是将精神和元氣聚集,讓肉體與精神統一的狀态,這也是道家思想順應無為的智慧。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番對話:

顔淵問孔子:“我曾經聽老師說‘不要送,不要迎’,請問應該處于何處?”

孔子說:“古時候的人順應外物變化而内心持守不變,現在的人内心動搖而不能順應萬物而變化,安于變化也安于不變化,安然與外物相适應,必定與外物一道變化而不助長變化。”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3

這一番對話是莊子虛構出來的故事,目的是借助孔子和顔淵的對話,表述人能順應外物而沒有妄自作為的智慧,傳授的也是處世之道。

一個人若能持守無為之道,虛懷若谷,随物應變,便可以避免和外界發生沖突,在避免内心痛苦糾纏的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避免了禍害。

人生,有的時候沒有必要刻意避免什麼,更沒有必要刻意去追求什麼,因為該來的自然會來,該走的自然會走,呈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狀态和事件,都存在着各種我們看不見的機緣和因素,在這一切現象出現之時,我們除了能夠主導自己的心情之外,幹預不了任何客觀的存在。

所以,所有的刻意追求、逃避,都起不了任何作用,隻會給自己帶來了“苦海”。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4

在魏晉時期,有一個人叫袁悅,他非常有口才,擅長縱橫家的遊說之術,道理也非常深刻,剛開始擔任謝玄的參軍,受到非常優厚的待遇。

後來回家守喪,待他又回京都之後,隻帶了一本《戰國策》。

别人問起來的時候,他就說:“年輕時讀《論語》《老子》後來又讀《莊子》與《周易》,覺得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道理,讀了沒什麼收獲。天下最重要的書就是《戰國策》。”

到了京都之後,他去遊說孝文王司馬道子很受到寵幸,差點搞亂了朝廷的正常朝綱,誰知不久之後便惹來殺身之禍。

對于袁悅來說,他覺得《老子》《莊子》《周易》這些書講的都是天道智慧,其中智慧過于繁瑣,對人生沒什麼作用,便無心再讀,隻鐘愛《戰國策》之中的人道策略,目的無非是希望靠策略來獲得自己期望的利益,但是在他深得司馬孝文王的賞識時,卻也落得了一個殺身之禍的結局。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5

人生就是這樣,你可以用自己的智商去謀取利益,在自己的圈層之間“叱咤風雲”,但是永遠逃脫不了天道的制裁,因為天道需要用智慧與德行去奉行。

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一個人的策略再高,也抵不過世間變遷的天道輪回,最終将被碾壓成塵埃。

所以對于我們每一個世俗之人來說,一定要明白兩個重點。

其一:順應而為之,以道家思想的清靜無為,作為自己應對人生和世界世事變遷的态度,這是避免内心陷入苦海的根源。

其二:放下自己刻意追求的手段和謀略,因為人的智商在天道面前隻是幼稚的可笑的少兒遊戲,唯有順應天道而為之,才是真正的智慧,這是避免人生出現“橫禍”智慧。

道德經講述一個人的智慧(道德經人生所有的)6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