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下冊17課我變成一棵樹?17.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導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三年級下冊17課我變成一棵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7.我變成了一棵樹
教學導航
[教學目标] 1.學會文中的生字新詞。 2.接觸和了解以獨特想象為特點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動有趣。 3.根據故事内容能夠大膽想象,樂于用通順的語句講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導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傾聽他人的意見。 4.體會“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媽媽看破,又盼望着媽媽能認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
[教學重難點] 接觸和了解以獨特想象為特點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動有趣。 根據故事内容能夠大膽想象,樂于用通順的語句講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導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傾聽他人的意見。 體會“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媽媽看破,又盼望着媽媽能認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
| |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 1.談話激發閱讀興趣:老師發現,同學們剛才在聽、在看的時候都快入迷了。從你們的表情中老師看得出來,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變成什麼,更想知道她變化後發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讀幾遍,除了讀準字音之外,還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讀通順。 (3)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3.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确的字音。 (2)彙報對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相機正誤、補充,并小結。 4.在默讀課文、觀察課文插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師幫生,或生生互助,解決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問題。 |
1.看拼音,寫詞語。 hú li ( ) dīng líng ( ) jì xù ( ) tái qǐ ( ) 2.形近字組詞。 壯( )狀( ) 克( )兄( ) 腸( )場( ) 密( )蜜( ) |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默讀課文,觀察課文插圖。 2.小組交流,自己通過默讀課文和觀察課文插圖都了解到了什麼。 3.小組代表發言,參與全班交流。 4.教師評議,相機小結。 (1)英英厭煩了媽媽的唠叨,想變成一顆大樹。 (2)英英真的變成了一棵樹,樹上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 (3)英英請各種小動物住進鳥窩。 (4)媽媽住進了鳥窩,把各種好吃的東西分給了小動物們,他們一起在“我”的鳥窩裡吃了起來。 (5)“我”的肚子餓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6)媽媽知道“我”肚子餓了。 2.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讀書的時候,就應該把課文插圖和課文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接下來,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讀課文。 3.學生自由讀全文,對照課文内容觀察課文插圖。 | |
四、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觀察描寫,識記字形。 3.集體交流,重點點撥範寫。(“狐、狸、零、秘、密”) 4.書寫練習。 5.自評互評。 | |
五、作業:練習書寫會寫字。 |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 |
二、互相交流,質疑探究。 1.問題導學,探究交流。 (1)“我”為什麼想變成一棵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厭煩媽媽的唠叨。 ②課件出示: “英英,吃飯了!” 我在樹下玩得好好的,一點都不想吃飯。 “英英,吃飯了!”媽媽的嗓門又大了許多。 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③指導朗讀: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我”想變成一棵樹的願望實現了嗎?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②課件出示: 我心裡想着,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發現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③指導朗讀:讀出驚喜的語氣。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3)“我”變成了一棵什麼樣的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 ②課件出示: 你猜,我變的樹上會長什麼?當然不是蘋果啦,梨也不對——對了,鳥窩! 我變成了一棵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橢圓形的、菱形的……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 ③指導朗讀:讀出自豪的語氣,在朗讀中表現出隻有孩子才會有的奇思妙想。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4)“我”變成一棵樹後做了什麼?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請各種動物住在鳥窩裡。 ②課件出示: 我會請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鳄魚、小狐狸住在裡面,如果你喜歡也可以住進來。 你怎麼住進來?别擔心,我會彎下腰,讓鳥窩離你很近很近,你隻需輕輕一跳或者輕輕一爬,就像平時上你的小床那麼容易。 ③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我”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出了小動物,還有誰住進了“我”的鳥窩?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媽媽住進了“我”的鳥窩。 ②課件出示: 傍晚的時候,媽媽背着一個大包過來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樹上的鳥窩都一動一動的,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 “你好!”媽媽向我點了點頭,“請問我可以住在那個三角形的烏窩裡嗎?” 她不知道我變成了樹!我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一些樹枝輕輕地垂下,媽媽順着這些樹枝爬了上來,坐在那個三角形的烏窩裡。 ③學生自由朗讀,說說在朗讀中體會到什麼?(開始“我”擔心媽媽發現“我”變成了樹感到擔心,後來發現媽媽不知道 “我”變成了樹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 “失望”是什麼意思?(因希望不能實現而失去信心或感覺不快活。) ④“我”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态?(矛盾)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我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寫什麼的詞語?(聲音。) ⑥指導朗讀:讀出“我”心情的變化和矛盾的心理。 ⑦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6)媽媽在 “我”的鳥窩裡做了什麼?這時,“我”有什麼表現?“我”的表現說明了什麼?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媽媽把好多好吃的東西分給小動物們,他們在“我”的鳥窩裡吃了起來。“我”的肚子“咕噜噜”直叫,開始想念家裡那些香噴噴的飯菜,好像還看見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塊糖醋排骨。這些表現說明“我”餓了,想吃飯。 ②學到這裡,你認為媽媽真的沒有發現“我”變成一棵大樹嗎?(不是,媽媽已經發現“我”變成一棵大樹了。)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媽媽想幫“我”改掉不按時吃飯的壞習慣。)在你的眼裡這是一位什麼樣的媽媽?(這是一位愛孩子,有心計的媽媽。) ③指導朗讀:讀出“我”的後悔,在讀中表現出媽媽關愛孩子和有心計的特點。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7)課件出示: “咦,下雨了。”小狐狸擡頭望了望,可天空中一絲烏雲都沒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嗎?”小鳄魚問小松鼠。 “你看,這不好好的嘛。” “那麼,可能是一隻蟲子撒的尿。” “不對,是大樹在哭。”小白兔發現了樹幹上不斷往下滴的水珠。 ①這部分課文描寫了什麼?(小動物們發現滴下的水珠,議論紛紛。) ②作者為什麼要穿插這段描寫?(為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 ③你從“唉,變成了樹真麻煩。他們連水珠是從我的嘴巴裡流出來的都不知道。”這段話中感受到什麼?(“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時想吃飯的心理。) ④學生自由朗讀這部分課文。 (8)故事又是怎樣發展的?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②“我”是從哪裡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的?(“小饞貓,肚子餓了,對吧?英英!”媽媽說話了,還對我眨了一下眼睛。) ③課文結尾一句“哎呀,她是怎麼知道我的秘密的?”應該怎樣朗讀?(讀出 “我”的疑惑和驚喜,讀出我對媽媽的贊歎。) 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1.照樣子寫詞語。 (1)丁零 丁零丁零 (表示聲音)
(2)香噴噴(ABB)
2.小真的長頭發能做什麼?你認為還能做什麼?
3.想象長頭發的作用,照樣子寫句子。 例如:要是把右邊的辮子和左邊的辮子繃緊了拉在樹上,家裡洗的所有的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在衣服晾幹以前,我就讀上十本書,媽媽還會對我說:“謝謝小真啦。”
|
三、拓展交流,質疑深探。 1.說說你覺得哪些想想有意思?(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說出原因。) 2.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1)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2)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預設一: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朵白雲,我和同伴們在空中飄啊飄啊!一會兒組成小白兔、一會兒組成小綿羊,一會兒組成一座高高的雪山。藍天仿佛變成了一塊畫闆,而我們就在上面做畫。 預設二: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陣風。我看見在教室裡學習的小朋友,他們很累、很熱,我悄悄飄進去,輕輕的吹了一口氣,教室裡立即變得涼爽起來了,裡面的小朋友們又更加努力的學習。 預設三: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隻可愛的小鳥。不用上學,不用做永遠都做不完的作業和試卷,更不用天天背着沉重的書包,隻用做遮風擋雨的鳥巢和同伴玩玩就行了。 預設四:假如我會變,我會變成一架很大很大的飛機,讓五湖四海的小朋友來我們中國玩,讓其他國家的小朋友領略一下我們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感受一下豐富多彩的九洲大地,要他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預設五: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神仙,看見大火吹一口仙氣,就會下起大雨,把大火熄滅。看見海嘯吹一口仙氣,海嘯就會退回去。看見别人遇到危險,我就會盡力去幫助他。看見别人受到了殘疾,我就吹一口仙氣,他們就可以快樂地奔跑,看着美麗的世界,開心的和朋友們嬉戲,擁有大家擁有的一切。 預設六: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公路旁的大樹,把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吸進去,再變成新鮮的空氣,讓人們低碳生活。 |
4.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
五、師生交流,總結全文。 1.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奇思妙想)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課堂小結
[教學闆書] 我變成了一棵樹 1.作用:釣魚 套牛 被子 晾衣 得意 自豪 2.表達:連詞 後來怎樣 動詞 空格 标點 |
[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 《我變成了一棵樹》從一個孩子的心理來想象一棵樹的感覺,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僅僅是“我”變成一棵樹的感覺。從媽媽出現在樹下,随後又住進樹上的鳥窩起,“我”變得有些緊張起來。“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媽媽看破,又盼望着媽媽能認出自己。讀到最後,我們才知道,“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意思其實是說,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在母親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不會被錯認的使。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說得意猶未盡。在孩子們的心中,想象的世界裡要什麼有什麼,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發達就有多發達。所有在現實生活中還不能實現的,在想象的世界什麼都實現了。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着多大的希望呀!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對有些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适當放寬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想象激發創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想象的多樣性,符合生活的客觀現實,便于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内心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用發散的思維去想去做。 |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 狐狸丁零繼續擡起
2.壯麗 形狀 克服 兄弟 腸子 場子 秘密 蜜蜂
第二課時
1.(1)撲通-撲通撲通 呼噜-呼噜呼噜 嘩啦-嘩啦嘩啦 咕咚-咕咚咕咚
叮當-叮當叮當 轟隆-轟隆轟隆
(2)沉甸甸、白花花、綠油油、笑嘻嘻、亂哄哄、輕飄飄、紅彤彤、霧朦朦、喜盈盈、亮晶晶、黃燦燦、孤零零
2.釣魚、套牛、當被子、晾衣服 當滑梯、栓小偷、當錨、當秋千
3.(1)要是把長辮子拴在狗狗的脖子上,就可以遛狗了。這樣我就不用花錢去買狗鍊子了。
(2)要是把長辮子拴在門前的大樹上,就可以蕩秋千了。我就不用天天去公園了。
4.(1)假如我會變,我要變一條條河流,流向沙漠,流向田野、流向水庫,流向大海,真正為人類解決水的問題,讓沙漠成為綠洲。
(2)假如我會變,我要變一座漂亮的教學樓,給山裡沒有教室上課的孩子,讓他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知識本領。
(3)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位能醫治百病的醫生,給那些缺醫少藥的人,那些看不起病的人,送醫送藥送健康。
(4)假如我會變,我會變成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我要用手術刀從死亡線上挽回一個又一個生命;我要用雙手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特效藥;我要用儀器為每一個患者檢查出病因,讓他們不再受煎熬;我要攻克一個又一個不治之症;我要解救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們。我要盡到一個白衣天使的義務!
(5)假如我會變,我将變成一台清除垃圾的機器人,為地球環保服務!隻要它是垃圾,我都會把它吃進肚子裡。他們要經過特殊的處理,然後排放出新鮮的空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