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3:34:23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愚公是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他家門前有王屋太行兩座大山阻擋了出門的路,于是他想把山移走,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勸他不要移了,因為以他的殘年餘力,完成這樣的工程是不現實的,愚公說子孫後代沒有窮盡,山不會增高,早晚會移平的天帝聽說這件事,很受感動,讓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背走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愚公移山的本意解讀)1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意義

愚公是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他家門前有王屋太行兩座大山阻擋了出門的路,于是他想把山移走,一位叫智叟的老人勸他不要移了,因為以他的殘年餘力,完成這樣的工程是不現實的,愚公說子孫後代沒有窮盡,山不會增高,早晚會移平的。天帝聽說這件事,很受感動,讓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背走了。

通常我們認為,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頌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其實這是斷章取義,是後人強加給這個故事的。那麼愚公移山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就需要了解故事的出處。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是書名,《湯問》是篇名,作者是思想家列子,戰國時期鄭國人,本名列禦寇,他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湯問》這一篇中,湯是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問”是他問大臣夏革關于哲學方面的問題,講的都是一些荒誕的海外奇談。比如扁鵲将兩個人換心以彌補有缺陷的性情,以至于換完心家人都蒙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周穆王的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機器人,可以以假亂真,甚至有了人的情感,這說明科學的無極,帶着明顯科幻色彩。有個無底的深谷叫‘歸墟’,不管彙集多少水流,歸墟的水位也不會增高;有種小蟲叫焦螟,能飛在蚊子的睫毛上,成群落下,彼此不觸碰,蚊子也不能察覺,這說明大的東西極大,小的東西極小,大小是無限的;“造父學禦”、“匏巴鼓琴”、“甘蠅善射”“ 薛譚學讴”情節各不相同,但都說明學習是無止境的;“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争論太陽的大小和遠近,把孔子都難倒了,說明聖人有時也很無奈。其實,這些故事都在闡釋“無極無盡”、“無始無終”的概念,是關于宏觀世界無限性的認知。

而愚公移山的故事揭示的也是類似的哲學思辨問題,對于“方七百裡,高萬仞”的兩座大山,愚公想要畢力平險,是因為他有着宏大的時間觀,知道時間是無窮盡的,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匮也,時間沒有盡頭,子孫後代自然無窮盡。而智叟的眼界就很窄,隻能看到人的一生這樣一個無比微小的時間尺度,看不到未來,他當然認為移山會失敗。

愚公的思想,“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就是說将天地看作一個并不大的整體,認為可以征服,這是空間概念;認為一億代不過是轉眼的事,早晚都會到來,這是時間概念,忘卻自己的情懷做事,關心的不是這一輩子,而是子孫後代,這是超脫的精神;沒有急功近利的企圖,不驕不躁,平穩做事,這是無為的思想。“帝感其誠”也不是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而是被他合乎大道的精神所感動。

文中愚公、智叟的名字很耐人尋味,公和叟都是老者的意思,他們的愚蠢和睿智都是表面的,其實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我們熟悉的《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我們就會有疑問:飛去不就得了,那麼費勁幹什麼?而其中真谛何在?因為在艱苦的取經途中所獲得的對佛理的體悟尤為重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砺,佛其實已在心中了。愚公移山也是一樣的,貌似愚蠢,違背常理,但是他的淳樸、恒心與專注恰恰讓他從中感悟到了大道,這便是真正的境界。智叟卻是個俗人,就是平常我們說的小聰明,極為現實,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當然認知方式也一定平平,完全是世俗之人的代表,很多新編的故事,比如搬家、挖隧道、分析移山的必要性、分析移山的非可行性等等,其實都是從智叟的角度看問題的,早已悖離了道家思想十萬八千裡。

短短的故事中出現了十二個人物,除了愚公、智叟,還有愚公子孫三人、愚公妻子,鄰居的兒子、操蛇之神、天帝、誇娥氏、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愚公是發起方,他将近九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這還是唐朝杜甫說的,估計戰國時期人均壽命恐怕更短吧,所以愚公沒有多少餘下的時間了,故事這些寫也是走了一個極限,因為這個年齡有想法就更加說明問題。愚公的家人是支持方,“雜然相許”就是議論紛紛,都同意了,“其妻獻疑”,妻子提出疑問,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說明愚公一家都受他影響,看來世間還有很多和愚公一樣追求大道的人;而且鄰居的孩子也是支持方,始龀,就是剛剛換牙,七、八歲的樣子,也蹦蹦跳跳過來幫忙,暗示着未來還會有很多傳承大道的人。

智叟是反對方,他的年齡并未提到,但是為了與愚公相對應,應該是年齡相差無幾,這樣才更能說明思維方式的差距。而智叟帶來的壓力,說明大道于天下并不是暢通無阻的。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持蛇在很多文化當中都是權力的象征,所以他代表地方權力機關。他怕愚公不停止挖山,會動搖他的根基,才告訴天帝的,因為沒了根基,不能享受人的供奉,就會失去神位和神力,而天帝的安排則于山神無損,可見愚公的大道的精神是極有力量的,權力不過是大道所藐視的東西。

天帝是最高權力機關,是天道的象征,天道有常,說的是天的運行是有規律的,隻有他是最後的主宰。結尾處天帝下了移山的命令,一方面說明人與宇宙相比非常渺小,因為以人的形體之力撼動自然是遙遙無期的;另一方面又暗示了人的精神力量非常強大,大到可以改變天道,很耐人尋味。

誇娥氏是大力神,其實在這個故事裡是個打醬油的,并沒做什麼具體的事。“誇”,在古代漢語中有“大”的意思。誇父逐日也出自《列子·湯問》,誇也是同義。娥是嫦娥的娥,應和飛蛾的“蛾”相通,和是螞蟻的“蟻”是同義字,因為螞蟻力大,所以成為力量的象征,“誇蛾氏”也被寫作“誇蟻氏”,就是“巨蟻神”,古人稱螞蟻為“玄駒”,意思是螞蟻像黑色的馬駒,所以誇娥氏的形象應該是高大、黝黑、極有力量的男子形象。估計愚公移山在神界是一件極小的事,不用勞誇娥氏大駕,兒子去就足可以解決問題。

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是最後移山的小神,可見很多時候真正的執行者常常是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以至于我們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更無從了解他們。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王屋太行對于人來說大得不得了,對于神來說卻可輕松駕馭,哪怕隻是小神,愚公移山的畫面是艱難的,誇娥氏二子負二山的畫面卻是壯觀的,可見大與小都是相對的。

由此又想到了同一篇中,夏革向商湯講過的故事,幾隻大龜頂着山以免山在海上漂浮,可見龜有多大;龍伯之國的巨人用釣鈎把這幾隻大龜釣上來,可見巨人有多大,我們的認知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地球對于我們來說大得不得了,對于宇宙來說卻渺小得可憐,所以,需要放開眼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愚公移山的結尾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個寓言,也是個神話,同時更是道家思想的載體,它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也表達了美好的願望。曾幾何時,愚公被打上了堅韌、頑強、锲而不舍、不畏艱難的标簽,而愚公這個名字的存在,意義不隻是膚淺的表層,我們還要看到更深一層的含義。大道至簡,愚公用看似最愚蠢的方式追求着至簡至高的人生。而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摒棄機巧之心,開闊視野格局,追求人性本真,完善精神境界,都将是愚公移山帶給我們的寶貴财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