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枝上杜鵑啼”
時下正值杜鵑花盛開的季節
在我國,杜鵑作為鳥類和花卉的通用名稱
杜鵑和杜鵑花兩者又有什麼關系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都是杜鵑~
杜鵑是一種在中國分布很廣的鳥類。《禽經》曰:“雟(guī)周,瓯越間曰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鳴皆北向也。”《埤雅》也有:“杜鵑苦啼,啼血不止”之語。
為什麼人們會把
杜鵑鳥和啼血聯系起來呢?
啼血杜鵑特指俗稱“布谷鳥”的四聲杜鵑,因其四字叫聲而得名。這種杜鵑鳥非常獨特,它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
赤口嘴部特寫
李時珍曾描述到:“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鹞,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杜鵑鳥全身黑色将其赤口特征襯托的更加明顯,加上徹夜不停的鳴叫,叫聲哀怨,于是浪漫又善于聯想的古人便認為它啼的滿嘴流血。
而杜鵑啼血的典故最直接的來源是杜宇化鵑的傳說。杜宇是蜀地一位君王,教民務農,治水有功,深受百姓愛戴。可惜晚年被鼈靈奪位,逃至山中,複位不得,郁郁而終,而他去世的時間與杜鵑鳥活動時間吻合,人們便睹物思人,有的聽到杜鵑鳥的叫聲就覺得是杜宇在催耕種,有的直接認為杜鵑鳥就是杜宇的化身。後世的文人多因杜宇含恨而終,将杜鵑鳥視作“冤禽”的一種。
那麼杜鵑花和杜鵑之間又有什麼關系呢?
傳說中杜鵑鳥啼血不停,染紅了樹下的花草,便有了啼血成花的說法。詩詞中也有很多相關的描寫,如李山甫《聞子規》:“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楊巽齋《杜鵑花》也稱:“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吳融《秋聞子規》:“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紅壓疊繁。”因為情感上的相連,古人将鳥的哀啼、花的紅火聯系在一起。
從自然屬性來看,杜鵑鳥的活動時期和杜鵑花的花期相吻合。古代早期文獻中将杜鵑稱為鸠,鸠的鳴叫像“布谷”二字的發音,人們注意到杜鵑在農曆三月的鳴叫,又恰逢播種時節,便根據這來安排農事。而大多數杜鵑花在暮春時節盛放,一簇一簇紅滿山坡,在視覺上很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些杜鵑花花瓣上的喉斑,也像是滴滴血淚,引起文人無限遐想。杜鵑花的花期,常伴随杜鵑鳥的清澈鳴叫,因此,“杜鵑”這個名稱也從鳥名向花名延伸展開。
花鳥本無意
而目擊者把自己的情感代入了其中
便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意象
你還知道哪些花卉名稱的由來
歡迎來留言區一起分享
素材來源:上海植物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