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如何真正為供應商減負,再一次成為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目前,全國各省、市、縣(區)招标投标平台多,很多平台CA都不互認。辦理一個CA,費用在幾百到上千元不等,我們公司就辦了四五十個CA。每年,供應商辦理CA需要開支一筆不小的費用不說,管理和維護也很麻煩。有些地方可能供應商一年也投不了幾個标。”4月8日,浙江一電梯企業投标負責人向《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反映,常年奔赴在全國各地一線投标,CA的辦理和管理使用帶給他們諸多困擾,亟需相關部門能夠解決他們的痛點問題。
那麼,全國的CA辦理和使用現狀如何?是否一個平台隻能使用一個CA?如何解決CA不互認的問題?CA能否實現省内,或者跨省乃至全國互聯互認?《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采訪了10多個地方相關負責人。
企業“鬧心” 多地省市縣CA辦理和使用情況不一
根據《電子簽名法》和《電子招标投标辦法》的相關要求,以數據電文形式,參與招标投标交易活動的供應商需要辦理CA。
《電子招标投标辦法》第十四條規定,電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運營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驗證初始錄入信息的真實性,并确保數據電文不被篡改、不遺漏和可追溯。這就需要CA數字證書來實現。
《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查詢工信部官網,目前,全國共有48家依法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機構,經濟發達省份電子認證服務許可機構相對較多,可為供應商提供數字證書(CA)業務辦理服務。例如,北京有9家、廣東有5家,有江蘇3家等。這些機構下面,還有很多具體承辦CA 事宜和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
全國各地CA辦理使用現狀如何?《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調研和采訪10多個省市相關負責人。
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魯占全告訴《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投标供應商進入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初次注冊用戶需要辦理一個河北CA即可。自2019年上半年起,河北CA不僅是在招标投标領域實現全省通用,在工商、稅務等領域同樣通用。
不僅如此,為方便供應商參與項目投标,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支持河北CA,也支持北京CA、山西CA、聯通CA,四種CA證書實現了互認。辦理以上CA的外省供應商都可以在該平台進行招投标活動。
安徽(區域)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由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辦,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合肥、銅陵、宿州、阜陽及淮北5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聯合建設。參加安徽省本級及5市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投标的供應商,均可申請入庫。參與上述5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項目,供應商隻要辦理一個CA即可。從而實現“一處辦理、5地互認”,外地企業參與采購項目,不用再重複辦理。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市縣區一體化的電子交易系統。該系統的CA是安徽省内五城市互聯互通的。”合肥包河公共資源交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水兵說道,CA類似是市場主體庫參與交易的身份證明和防篡改工具,通過這把小小的介質,市場主體可以通過互聯網放心的參與網上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有效降低投标人線下的交易成本。
“江西省CA是全省通用的,參與江西省政府采購項目的供應商,隻需辦理一個CA即可。”江西省級單位相關負責人說道,從2012年開始CA全省通用,由江西CA數字認證公司負責辦理。并且,2012年,政府采購和建設工程整合到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因而在建設工程領域,江西的CA也是全省通用的。
“目前,在河南省,我公司的CA證書已經通用,覆蓋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十五個市及九個直管縣,基本覆蓋河南省80%的市場。供應商參與以上地方投标,隻要辦理一個CA即可。”河南省信息化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段道臣說道,如果剩餘三個地市也使用他們的證書,全省就通用了。
西部安全認證中心有限責任公司CA事業部經理尚跟平告訴《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早在2016年,供應商在甯夏回族自治區參與項目投标時,隻要辦理一個CA即可,全區通用。并且,在工程采購以及藥品采購領域同樣通用。
CA互認技術可實現 牽扯部門利益需國家推動
當前,全國各地的CA實現互聯互認,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各地标準不同,辦理CA收費也不一樣,涉及到很多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需要從國家層面來牽頭推動此事。”魯占全說道。
目前,全國範圍内CA互認缺乏标準,供應商參與全國各地的投标,确實存在需要辦理多個CA的現象。李水兵說道,相信随着國家不斷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統一規範建設,最後會實現市場主體參與各地交易活動,一個“身份證”全國通行。
為了網上交易安全進行身份認定,要求供應商辦理CA。多個CA問題是多年前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以前也提過建互認平台。某省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道,後來再就想通過交易一張網覆蓋所有CA,但解決不了其它行業的應用、多頭發證等問題。
要想減輕企業負擔,他建議可以嘗試在當地交易平台實行CA互認,但可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還可以考慮建專門為市場各區域各行業服務的CA互認平台,承擔解決全國各CA技術對接等問題。
段道臣認為,實現CA全國統一,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不僅在技術和标準上有一定的困難,還涉及系統廠家、簽章廠家等問題。目前來看,可以先嘗試實現各省内統一。
而尚跟平則認為,“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全國不同交易平台CA交叉互認難度不大。關鍵是如何協調和平衡,區域性CA機構利益及權責,這可能就需要國家層面來牽頭推動。”
一位CA認證機構負責人說道,其實,CA互認對互聯網技術而言不是問題,已經有些省市交易有平台對CA互認了,隻要相關部門抱着開放、簡便、高效心态處理,就一定有辦法解決。
“ CA互認從技術實現上來說沒有任何問題,關鍵要協調好相關平台彼此之間的銜接和管理。”一位省級CA數字認證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在原四川省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黃靜看來,首先,目前,一些地方出現的重複地辦CA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應商的成本。給供應商在進入市場時設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關口,不利于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
其次,從深層次來講,應該是解決全國統一市場構建的問題。那麼現在從形式上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黃靜認為,實際上可以通過一些開放端口,或者是互認的方式來解決。比如,現在使用的健康碼,像湖北、廣東、上海和四川都可以互認,也是可以采取一些非實物CA認證的方式。
為何一個地方一個CA?這個可能還有一些局部的利益在裡面,比如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等。這些不利于統一市場的構建和簡政放權。特别是當前疫情之下,更應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減輕供應商的負擔。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如何破解?在誠信體制的大環境下,應以供應商的信用體系建設為主體。作為一個供應商,其營業執照、信用信息等應該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在這個系統和基礎上,構建一個全國通用的,類似認證碼之類的東西。我認為有利于解決供應商投标成本增加的現狀。從更深層次來說,也進一步打通了全國各級各類交易系統的互聯互通的問題。”黃靜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