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最近總感覺喉嚨總是有異物感,還經常感覺癢癢的,卻咳不出來。她去了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醫生說,可能是慢性咽喉炎。可是,她吃了藥也沒有好轉,便找了中醫,被确診為梅核氣。
原來,劉女士自從生娃後,一直很焦慮,不知如何平衡職場和家庭之間的關系,整個人精神比較緊張,這和她生病有很大關系。
什麼是梅核氣?
核氣是一種中醫病症名,主要是指患者肝氣郁滞,痰氣互結,凝聚于咽部,從而引起患者沒合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相關的症狀。
在西醫描述上主要稱之為咽異感症,又稱之為咽部神經官能症。好發于中青年患者,沒和氣,患者都有咽部異常感覺,如異形感、灼熱感、梗阻感及咳嗽等相關症狀。
我們在治療時首先應該對心理進行輔導,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以保持其心情舒暢。另外,可以使用清咽利嗓的藥物來對症治療。如柑橘冰梅片、柴芩清甯膠囊等,均對于咽部異物感有一定的療效。
什麼人群梅核氣最多發?
1.梅核氣多見于中年患者,其中女性更比男性更為多見,究其原因,女性患者的情感更細膩,更容易發生思慮過度,而面對生活、工作或學習上的壓力,往往不能很好地排解自己,從而容易患上此病。常見的就是都市白領人群。
2.本身就有抑郁等精神障礙的人群:這類人群本身就存在抑郁的情緒,而這種情緒能傳染到全身各個器官,患者會覺得哪裡都不太對勁,從而發生梅核氣這種疾病。
3.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生活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容易出現情志不暢、與外界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常常封閉自己,角色無法盡快轉換,也很容易患上梅核氣。
如何預防梅核氣?
人們常說“午後小睡賽神仙”,殊不知,吃完飯後立即睡覺也有可能是咽喉不适的元兇之一。專家介紹,胃酸反流也是導緻咽喉不适的一大原因,且近年來在咽喉不适患者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在吃完飯後,食物進入胃部,胃會分泌更多的胃酸對食物進行消化。這時就躺下睡覺,胃酸會随着食道反流,讓胸部、食道、咽部産生燒灼感。尤其對四十歲以上的人群,食道收縮力有所下降,更可能導緻胃酸反流。
吃完飯後,最好過兩個小時再睡覺,如果沒有條件,也應該在飯後适當走一走動一動,過半個小時再睡,以免胃酸反流導緻咽喉不适。
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心理壓力大,陳少華提醒,咽喉不适也有可能和心理狀态有關。他舉例,臨床上有一種咽部疾病“梅核症”,也叫“梅核氣”,是指咽喉中有異物感,梗阻感,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特征的咽喉疾病。當吞咽口水吐不出,咽不下,有明顯不适感。
但在吃飯進食時,則毫無梗阻感覺。此類患者多是生活中節奏緊張,心理壓力比較大。相反,如果吞咽口水沒有不适感,而吃飯進食時有梗阻感,則可能是咽喉部位器質性病變。保持良好生活規律,适當排解壓力,對咽喉部健康也至關重要。
如何區分梅核氣和喉癌、食道癌的區别?
梅核氣和食道癌是有根本區别,梅核氣是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屬于慢性咽炎,一般情況下會出現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咽部瘙癢、咽部有異物感,或者咽部有疼痛。如果咽部的充血、水腫狀态比較明顯,可能會出現窒息的表現。
食道癌是食管出現有惡性腫瘤,當腫瘤壓迫食道可能會導緻惡心、嘔吐,甚至會有異物感,吞咽時有受阻的感覺,可能會出現嘔血。随着食道癌病情的進展,可能還會導緻出現無法進食且有消瘦、乏力、持續低熱的症狀。通過臨床上的特殊檢查也有所區别,比如使用咽喉部的内鏡,可以明确有咽喉部黏膜的充血、水腫,以及不同程度的濾泡增生表現。通過食道的食管鏡,可以檢查到食管的腫瘤,可以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能夠發現癌細胞。
總之,梅核氣的問題,心病還須心藥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