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

時尚 更新时间:2024-10-13 04:57:19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1

向心愛之人表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濃情蜜意,并非今人之特權,古人比我們更懂浪漫。由于環境所限,古人表白大多含蓄,所用之物雖小,所傳之情卻深。若我不能時時與你相見,就讓我的心意朝夕相伴,讓它替我守護你,見物如見人,以慰相思之苦。這種浪漫雅緻的心思與情感大概是今人很難體會到的了。

一、贈送珍寶

以金銀珠玉等珍寶贈予心愛之人,一是取其珍貴之意,二則是取其堅貞之意。金銀珠玉不易毀壞,象征着二人情比金堅,海枯石爛,永恒不變。男方送給女方的定情之物不少都與此相關,比如發钗、簪子、耳飾、手镯等。

按照洪昇《長生殿》的說法,唐玄宗在七月七日贈給楊貴妃的定情之物便是發钗,“朕與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攜得金钗、钿盒在此,與卿定情”,以表二人白首偕老之心。此時的唐玄宗與楊貴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後妃,更像一對尋常夫妻,期冀愛情永恒罷了。漢武帝極為寵愛李夫人,賜給她一支玉簪。有一次,漢武帝前往李夫人宮中,取玉簪用來搔頭,此後玉簪便有“玉搔頭”之稱。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2

金钗定情

女子用耳飾來打扮自己,在《山海經》中便有記載:“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鐻。”較為名貴的耳飾是用珠玉制成的,漢代美女羅敷、劉蘭芝皆戴着這種材質的耳飾。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聲容部》中說“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飾對女子的意義。古代男子向女子表白情意時,也會贈送耳飾。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明珠”,指代的便是贈與女子的耳飾。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3

玉耳飾

手镯是古代女子的貼身飾物,又有跳脫、腕钏、臂钏、約腕之稱。繁欽《定情詩》雲:“何以緻契闊?繞腕雙跳脫。”在古代,手镯可以男子贈送給女子,也可以女子贈送給男子。男子贈送女子手镯是希望女子日日佩戴,而女子将自己的手镯贈送給戀人,則是提醒對方不要忘記自己。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女性贈戀人手镯的情節。陶弘景在《真诰》中寫道,仙女萼綠化鐘情羊權,便贈給他兩枚金玉手镯。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寫道,一吳姓書生在夢中與一紫衣仙子歡好,臨别之際,仙女把自己所戴金手镯送給吳生留念。明清時期,手镯在女性群體中極為普遍,材質有金、銀、翡翠、瑪瑙、琉璃等,也被當作男女間的定情信物。《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五回說,狄希陳與寄姐定情時,便送給她一對钗子、一對寶簪、四個戒指、一副手镯。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4

金玉手镯

簪子也是清代以前男子束發所用。如杜甫《春望》雲:“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因此,也有女子送給男子簪子表達愛意的做法。漢樂府《有所思》中,女子為身處大海之南的情人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加上雙珠後,猶嫌不足,再加玉飾。女子如此用心地修飾簪子,自是出于對男子的一往情深,希望他能珍視自己的情意。明代戲劇《玉簪記》中,女主人公陳妙常在戀人潘必正前往京城趕考時,贈給他一支玉簪,以表其情。黃梅戲《柳毅傳書》中的龍女與柳毅分别時,龍女專門贈以玉簪,希望他早回龍宮,二人重叙離情。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5

昆曲《玉簪記》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由來已久,但與今日不同的是,有時女子可主動贈與男子,以表愛慕。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歡好,臨别之時,女子“以指環一雙贈之”。唐人傳奇《李章武傳》記載,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别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并贈詩道:“撚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晚唐以後,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隻由男子贈與女子。《雲溪友議》記載,書生韋臯早年遊江夏,與少女玉箫産生戀情,臨行時贈以玉指環,約定幾年後相見。後韋臯食言,逾期不至,玉箫悲痛而隕。

二、贈送日用品

日用品雖不及珍寶貴重,但因為是個人常用之物,以之贈人,更顯自己對對方的信任與親昵。尤其是女性,以個人私用之物相贈,還冒着有損名聲的風險。男女互相表白心意時,所贈日用品種類較多,男方多是贈送女方玉佩、扇子,以表達自己的陪伴、相思之意。女方贈給男方的則多是自己所制或所用之物,比如香囊、同心結等。

古代男子對玉頗為鐘情,認為“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又說“君子無故不去玉”。玉佩多為男子貼身佩戴之物。男子若是将自己每日佩戴之物贈送給女子,其中的情意大概就是此生非你不可。《紅樓夢》第六四十回中,賈琏在尤二姐處吃茶,将自己的漢玉九龍佩解下來,拴在手絹上,送給了尤二姐。尤二姐接受了賈琏的玉佩,也就代表她認準了賈琏,不久後就嫁給賈琏。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6

古代男子佩戴玉佩

扇子在中國曆史悠久,種類也多,其中的折扇有“懷袖雅物”的美稱,是男子必用之物。到明清時期,扇子也被用來當作定情之物。孔尚任《桃花扇》中,侯方域與李香君的定情之物就是一把扇子。當然,女方也可以把自己的團扇贈給男性,以表恩愛圓滿之意。正如張祜詩所說:“白團扇,今來此去捐。願得入郎手,團圓郎眼前。”團扇形如滿月,女子以團扇相贈,當然是希望二人感情能如團扇一般有美滿的結局。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7

古代男女皆佩戴香囊,或系在腰間,或挂在胸前,或系在肘後。如鄭旦《子夜歌》雲:“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女性若是将自己親手縫制的香囊送給男性,其中的愛意不難知曉。《搜神記》中的少年與河伯女分别時,河伯女便贈以麝香囊。宋代小說《鴛鴦燈傳》中張生與李氏相戀,其定情之物也是題有詩句的香囊。有時男性也會把香囊送給心愛的女性,以表達愛意。《紅樓夢》第七十四回,司棋就收了表哥所送的一個香囊,抄檢大觀園時被人發現,二人私情東窗事發。古人互送香囊,與今人贈送香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8

永結同心,是相戀男女最美好的期待。有些心靈手巧的女性也會制作同心結,贈給對方。《詩源》記載,姜氏女與鄰人文胄相愛,文胄贈給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姜氏取連理線,織成同心結回贈文胄。梁武帝蕭衍有詩雲:“腰中雙绮帶,夢為同心結。”同心結象征着愛情永存。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特意贈給甄嬛一個同心結,所附之詩就是出自梁武帝之手。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9

女方還會贈送男方手帕、鞋,借以寄情。手帕是絲織品,絲諧音“思”,再加上手帕是貼身之物,經常攜帶使用,其親密之意更勝其他。在唐傳奇《唐晅手記》中,作為妻子的十娘與丈夫唐晅分别時,便以自己所用之手帕留與丈夫,以做紀念。将自己用過的手帕舊物送給異性,更兼有不忘舊人之意。《紅樓夢》第三四十回,寶玉挨打,派晴雯給黛玉送兩條自己用過的舊手帕,借以定情,黛玉領會寶玉之意,此後二人感情逐漸進入穩定期。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10

古代女子随身攜帶絲帕

鞋,諧音“諧”,暗喻“諧老”。鞋又是成雙成對出現的,以鞋相贈即希望二人能早日結成夫妻,雙宿雙飛。白居易年輕時,與鄰家少女湘靈相愛,湘靈贈給他一雙鞋子。後來二人被迫分開,白居易無論走到哪裡,都帶着這雙鞋子。

當然,如果男女雙方分手或者鬧别扭,那麼遭殃的也就是這些與對方有關的信物了。《情史類略》卷十六記載,滿少卿未得志前,娶市井女子焦氏為妻。他後來中進士做了官,就另娶富家女朱氏,便将“焦氏女所遺香囊巾帕,悉焚棄之”,可謂絕情。《紅樓夢》第十八回,林黛玉與賈寶玉賭氣,便将自己正在為寶玉做的香囊剪了。

三、贈送詩詞

以詩詞傳情在明清時期的小說戲劇中非常多見,才子以詩詞表達對佳人的愛慕,而佳人往往才貌雙絕,又能回贈以奇詞妙句。在詩詞唱和中,男女主角借以表白心意,為二人感情增添了幾分風雅與浪漫。比如《霞箋記》中,書生李彥直到會景樓遊玩,在霞箋上賦詩一首,投擲于花園内,恰為名妓張麗容所得,張和詩一首,又從原處投出,為李所得。二人由此動情,及至相見,便以所藏霞箋為信物,兩相盟誓,私定終身。

在曆史上的确有以詩詞傳情的真實記錄。東漢人秦嘉赴洛陽上計,因妻子徐淑生病,回到娘家養病,不能随行,他便寫了三首詩贈給妻子,并附有寶钗、明鏡等禮物,以示情意。面對丈夫的深情,徐淑也回贈以纏綿的情詩,表達了她因病不能随行,隻能遙望丈夫所在之地,伫立徘徊,流淚思念的遺憾。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11

李清照流傳千古的名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便是因思念丈夫趙明誠而作。1101年,18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兩年後的重陽節,趙明誠在外為官,沒有歸家。每逢佳節倍思親,李清照便寫下《醉花陰》一詞,寄給丈夫,以表相思之情。收到詞後的趙明誠,對妻子的才華大為驚訝,曾閉門謝客三晝夜,苦思冥想,寫了十五阙詞,又将妻子李清照的《醉花陰》抄錄一遍,摻雜其中,拿給友人陸德夫欣賞。陸德夫再三玩味,認為隻有三句最佳,他所說恰出自李清照之手。

像秦嘉、徐淑以及趙明誠、李清照這樣都熟知詩詞的夫妻畢竟是少數,大多都是隻有一方(主要是男方)精通詩詞,因此在文學史上就出現了一類“贈内詩”,詩人借此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和感激。大詩人李白以浪漫主義名垂詩史,他所寫的贈内詩情感也是直截了當。如《寄遠》其三雲:“本作一行書,殷勤道相憶。一行複一行,滿紙情何極?”杜甫詩作風格雄渾,沉郁頓挫,他所作的贈内詩亦是如此風格,溫婉含蓄。明明是自己思念妻子,卻說妻子因對月懷念自己,以緻夜不能寐。“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大概這就是詩仙和詩聖的不同吧!

七夕古人怎麼說情話(看古人的浪漫表白)12

《清風明月佳人》中的趙明誠、李清照夫婦

文史君說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數千年來,中國古人更是賦予了它無數意象,人們借之向心愛之人表白愛慕之意,傳情、定情,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在這些意象中,最不能少的大概就是紅豆。王維《相思》雲:“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紅豆主相思,小小的一枚紅豆,卻承載了世間最深的情感。溫庭筠《南歌子》雲:“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表白重“情”不重“物”,這份“情”勝過世間萬千,向對方傳遞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永恒信念。

參考文獻

張青:《明傳奇中的定情信物》,《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張醜平:《古代小說中愛情信物的文化内蘊與叙事意義》,《學術界》2012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