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30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華為的發布會報道,如果還對華為Mate30系列不了解還可以先看一下此前钛媒體的報道趕緊補一下功課,在這款産品國内正式發售前,钛媒體同樣首發拿到了機器,這裡還要說一個插曲:因為拿到機器後正好有出差,過安檢的時候身後的小哥隻憑一眼就看出了這是Mate30産品,至少在造型上的獨樹一幟确實為華為手機的産品宣傳力增色不少。
同時,這種靠設計來增加辨識度的方式,要比背部LOGO更加抓人眼球。說回産品當中,此次Mate30系列産品給人的感覺是“全方位的旗艦機型”,無論是SoC性能、續航、充電、機身設計等等,都很難發現“短闆”,可以說是對Mate20系列的産品的從内而外全面升級。
後蓋設計
從2017年開始,智能手機的外觀設計思路就好像進入了一個慢性的循環:劉海屏興起時、所有廠商共同跟進,再往後的升降攝像頭、滑動設計都是如此。手機背部的設計思路也是一樣,既然要做多攝像頭,豎置排列無疑是最為穩妥的設計思路,沿着這種風格,2顆、3顆甚至4顆,一直排下去。
配件
同時,設計的大相徑庭也倒逼着廠商在細節上做突破,雙曲面、四曲面、漸變色、幻彩色,最後走入的死胡同就是“靠顔色識手機”。而華為同期在Mate系列産品上所做的是每一代産品都在變換設計思路,從Mate10開始每一代的背部設計都完全不同,在華為Mate30系列上同樣如此。在這裡筆者不會去評判美醜,因為這是個千人千面的事情,但是正如前面說到的,這種每年變化的設計,至少很容易讓消費者記住。
光環設計
Mate30采用的光環設計,初次上手背部的觀感還算協調,隻不過黑色玻璃的面積會感覺比上代有所增加,華為也說到這種設計靈感來源于相機的鏡頭。所有的攝像頭均包裹在了同一片玻璃内,在機身後蓋形成一個整體的凸起,裝上保護套之後基本可以持平,從保護和一體性角度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屏幕
機身正面的變化相對而言要小很多,主要的提升依舊是傳統的思路:收窄邊框、擴大屏幕,相信Mate30 Pro給人的視覺沖擊力會更強一些。在硬件參數方面,屏幕尺寸達到了6.62英寸,分辨率為2340×1080 像素,支持DCI-P3廣色域,得益于OLED屏幕材質的應用,所以在滅屏顯示和色彩表現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體驗。
底部接口
機身的其他設計細節方面,Mate30支持IP53級别防水防塵,在卡槽等地方會看到防水的橡膠圈設計,不過其機身的開孔還是不少,比如底部保留的3.5mm耳機接口以及揚聲器接口,充電接口依舊采用了的Type-C接口,支持華為的快充技術。
主界面
在钛媒體拿到這台Mate30時,它已經搭載了最新發布的EMUI10系統,在幾天的體驗當中還進行了一次系統更新,在UI的界面上,EMUI10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更加輕快、清爽、年輕化,無論是新的壁紙設計還是UI圖标、負一屏的設計等等,都可以看到華為在系統上的成熟化與偏向于精簡風的年輕化風格。
屏幕使用健康、智能功能
另外,這次EMIU10也升級到了最新的安卓10系統,在功能上也開始将手機的健康使用提上日程,在新設計的設置界面當中,可以看到“健康使用手機”、“智慧助手”、“輔助功能”被分到了相近的功能區域,應該說随着手機在生活中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多,已經進入了人人都是“手機控”時代,比如筆者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長基本都保持在6小時以上,這些功能會進一步幫助提升手機效率以及控制使用時間。
滅屏顯示
在慕尼黑的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特别提到了“滅屏顯示”這一功能,在華為Mate30上可以看到AOD滅屏顯示,無需點亮整個屏幕,即可在熄屏狀态下以極低的功耗顯示時間、日期、短信和來電提醒等信息。
配置有面部、指紋雙重識别
結合4200mAh的電池容量以及7mm的麒麟990芯片,Mate30的電池使用表現也非常不錯,從電池滿電開始進行測試,測試環境均為最高亮度、插入SIM卡并開啟WiFi與位置信息功能,待機10小時耗電5%,之後是在線視頻播放測試,采用愛奇藝,音量設置為50%,1小時30分鐘後耗電13%,然後是綜合使用測試,包含刷微博、抖音與看直播等操作,保持相同設置,45分鐘耗電9%。
充電配件
之後進入遊戲環節,期間包括跑跑卡丁車、王者榮耀、狂野飙車9以及和平精英,總時長2小時20分鐘,總共耗電42%,然後進行4K/60FPS視頻錄制15分鐘,耗電9%,最後是最大音量在線播放視頻直至手機自動關機耗盡最後22%的電量,又堅持了2小時30分鐘,總體來看續航維持一天重度使用是沒有問題的。充電速度方面,标配40W快充,45分鐘可以充電86%,1小時7分鐘充滿。
側邊設計
此次Mate30系列最大的性能升級來自于SoC,采用麒麟990芯片,該芯片采用的7nm EUV工藝,内部集成超過103億個晶體管,芯片面積減少36%。具體參數上,麒麟990采用2個大核 2個中核 4個小核的三檔能效架構,最高主頻可達2.86GHz。GPU搭載16核Mali-G76,NPU采用達芬奇架構,采用NPU大核 NPU微核設計。除此之外,麒麟990還采用全新ISP 5.0,首次在手機芯片上實現BM3D(Block-Matching and 3D filtering)硬件降噪技術。
針對遊戲場景,麒麟990推出Kirin Gaming 2.0,将性能和能效強大的CPU、GPU、DDR硬件基礎與高性能、高能效、高畫質的解決方案相結合,實現業界标杆的遊戲體驗。
狂野飙車9
在遊戲測試環節,挑選了單機的狂野飙車9以及網遊和平精英、跑跑卡丁車,前兩個着重測試麒麟990的CPU、GPU性能,最後一個則是為了重點測試幀率穩定情況及觸控響應速度。先說狂野飙車9吧,這裡将畫質調整為最高,并成功開啟了60幀選項,從遊戲實測來看,基本可以保持在滿幀運行,整體沒有給SoC帶來太大的考驗。
複雜場景下晃動屏幕
第二款遊戲和平精英,大家也應該都比較了解了,屬于非常火爆的網遊,同時對于手機的性能有着比較高的要求,設置采用HDR高清并開啟極限幀率模式,在30分鐘的遊戲運行當中,畫面沒有出現任何卡頓的情況,無論是野外密集的樹林場景駕駛還是多建築地區的鏡頭來回拉動都沒有問題。
遊戲觸控設置
最後一款則是跑跑卡丁車,這裡采用錄制操作的方式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看清操作的反饋情況,可以看到在遊戲最高幀率下,Mate30有着不錯的觸控反饋速度,沒有拖延或者卡頓的現象。
4K視頻拍攝15分鐘後溫度
之後還重點測試了手機的發熱情況,這裡分别測試了兩個場景,一個是運行狂野飙車9半小時之後手機背部最熱區域的溫度,一個是錄制15分鐘4K視頻的溫度。可以看到遊戲半小時後,攝像頭附近的溫度達到了36.3℃,屬于溫熱水平,而4K視頻的發熱甚至更大一些,達到了36.5℃。總體而言,麒麟990和Mate30的控溫水平表現算是非常不錯的。
廣角攝像頭拍攝樣張,顔色和暗部細節處理十分不錯
如今廠商的機型都講究一個“陪跑”戰略,即發布兩款機型,大多數旗艦級技術應用在高端産品,而另一款産品則是應用成熟的主流技術,擁有更加親民的售價和配置。Mate30系列也是這樣的,在這個方面差異化最明顯的就是影像系統,Mate30 Pro上面應用的40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擁有更大的CMOS面積以及專為攝像優化的4:3比例,不過在長焦和主攝CMOS的配置上Mate30系列倒是全部采用了旗艦級配置,另外Mate30也具備景深攝像頭,可謂是良心配置了。
夜景拍攝
在拍照的表現方面,華為Mate30配備徕卡三攝,包含一枚4000萬像素超感光攝像頭、一枚16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一枚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還是要提到一些場景化的功能,比如華為一直都非常擅長的夜景模式,在使用時我發現盡管畫面顯示還在記錄不同曝光,但在機器中實際上已經記錄完成了,合成速度也非常快,幾乎不會因為抖動而糊片。
30倍數碼變焦
另外,Mate30支持最多30倍的數碼變焦,在實測當中,即使在夜景環境下,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遠處的東方明珠塔,此時距離它的長度在550米左右。
對于場景的顔色還原以及黑色的控制非常出色,圖像銳度也比較高
在不同環境的樣張表現中,華為的AI算法以及徕卡加持的顔色對于成像的優化非常重要,比如夜景中不用切換模式就會自動開啟超級夜景模式,在識别到建築時也會提醒你開啟廣角模式。徕卡調色會讓多場景下的顔色對比度有一定的提升,圖片的直接觀感會提升不少。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25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250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640 秒 光圈f/2.2 焦距2.26 毫米 ISO 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5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125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500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100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5000 秒 光圈f/0.95 焦距5.58 毫米 ISO 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1/640 秒 光圈f/2.2 焦距2.26 毫米 ISO 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5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25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5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640
更多樣張:快門速度4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 125
作為一年一度的旗艦産品,華為Mate30系列一直是很受用戶期待的機型,今年也不例外,華為在性能和外觀上都有着升級與全新的設計,作為5G元年的旗艦,5G版本的加入同樣也必不可少。在體驗中,華為Mate30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部成熟、均衡的旗艦級機型,沒有很多探索性的科技,但是提升的每一點都會帶來更好的體驗,對于那些預算有限,追求均衡性能表現的用戶來說,是一部很值得考慮的産品。(本文首發钛媒體,攝影、作者/鄧劍雲)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