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其中健康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但想要寶寶身體健康,首先就要有一個好脾胃。
“十孩九脾虛”,說明寶寶很容易脾胃虛弱。我們都知道脾胃升降功能正常,營養才能源源不斷地吸收,并供給人體代謝和生長發育的需要。相反,如果脾胃升降功能紊亂,再多的食物再好的營養也隻能成為脾胃的負擔。而孩子天生髒腑嬌嫩、行氣未充的,不像成年人已經發育完善了,所以他們對外界的适應能力比較差,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傷害。
如果家長沒有掌握正确的喂養方式,或者患病後不注意脾胃的調護,都很容易造成脾胃虛弱,而出現各種病症表現。
那麼哪些症狀提醒寶寶脾胃虛弱嗎?該如何調理呢?表現一:眼袋增大泛紅、鼻梁發青
眼睑皮膚較薄,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脾胃狀況。當寶寶脾胃虛寒,水濕運化不暢,下眼睑會增大浮腫,并且泛紅,此外鼻梁還會發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筋”。若寶寶脾陰不足時,睡覺會不踏實、常出現盜汗的情況。
表現二:臉色差、不長肉
孩子脾胃不好,身體運化能力就會下降,很容易引起寶寶積食,食物常得不到消化,營養物質無法吸收,最終形成疳積,進而導緻身體營養不良,面色發黃,眼睛無神,精神狀态看起來也不好。
表現三:咳嗽久不愈、有痰
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當脾胃虛弱時,脾土不足,肺自然也會出問題,如此一來,孩子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感冒生病是難免的。而且“脾是生痰之所,肺是貯痰之器”,脾虛水濕不運,在體内滞留,聚成濁痰,因此就會讓孩子咳嗽久久不愈。
表現四:食欲不佳、排便異常
我們都知道食物都需要經過脾胃才能進行消化處理,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但若寶寶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就會減退,消化功能就會紊亂,從而抑制神經攝食中樞的興奮,寶寶就會食欲不佳,常常挑食。食物若在胃部難以消化,很容易引起胃脹胃痛等排便異常的現象,常常出現脹氣、鬧肚子疼,甚至腹瀉、便秘等情況。
表現五:脾氣急、怕冷精神差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并且新陳代謝快,體溫高,所以一般怕熱不怕冷,但是有的孩子稍一運動就喊累,脾氣急躁、愛哭鬧,整天一副蔫兒了的樣子,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非常怕冷,這也是脾虛的典型表現。
健脾養胃做好“二少二多脾胃虛寒,最主要的是通過合理飲食的方式進行調理,吃藥隻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在飲食上要做到:
少吃寒涼:幼兒的脾胃還很脆弱,容易受到刺激,很容易造成消化紊亂,導緻脾胃虛弱。因此盡量避免給孩子吃冰淇淋、冷飲等太涼的食物,從而減少脾胃的負擔。
少吃甜膩:甜食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除了容易損傷牙齒,甜膩的食物還會助熱生濕,阻礙脾髒的運化,增加脾胃負擔,家長要控制孩子吃甜食,可以用冰糖代替糖果。
多吃健脾食物:如紅薯、玉米、大棗、山藥、土豆等,都有健脾功效,可以煮粥、炖湯等。從而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消化水平,還能消食導滞、增加食欲。
多做捏脊:捏脊能夠有效的調整孩子的腸胃機能,令身體之中的經脈得到有效的疏通,令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加的順暢,這樣孩子不僅身體抵抗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且還健脾和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