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司湯達筆下的人

司湯達筆下的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3:58:05

司湯達筆下的人?今天是法國十九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誕辰238周年紀念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司湯達筆下的人?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司湯達筆下的人(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1

司湯達筆下的人

今天是法國十九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誕辰238周年紀念日。

司湯達是法國十九世紀上半葉最具獨創性、最複雜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并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産: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随筆和散文,遊記。代表作有《紅與黑》《巴馬修道院》等。

我再說一遍,就我知道的關于戰争的一切,我的第一個師父是司湯達。

——托爾斯泰

《紅與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書籍。

——法國作家紀德

司湯達的《紅與黑》中的于連是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中一系列反叛資本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俄國作家高爾基

代表作《紅與黑》,是十九世紀法國乃至歐洲文學的一座豐碑。主人公于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着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于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于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個人與社會間的對抗是《紅與黑》的中心主題,它向傳統習俗挑戰,譴責了社會價值的虛僞。

電影《紅與黑》海報

文摘:

小 城

将千萬生靈放在一起,

去掉壞的,

籠子裡便不那麼熱鬧了。

——霍布斯

維裡業稱得上是弗朗什-孔泰地區風光旖旎的一座小城。白色的房子,尖頂紅瓦,撒落在一個小山坡上。茂密遒勁的栗子樹,郁郁蒼蒼,随地形而逶迤起伏。杜河在城下數百尺外流過。城牆昔時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

維裡業北有高山屏障,該山為汝拉山支脈,每當十月寒流初襲,犬牙交錯的韋拉山峰巒便白雪皚皚。一道急流從山上飛瀉而下,穿過維裡業,注入杜河,驅動着許多台木鋸。鋸木這種行當雖然原始,但在一定程度上,使農民色彩較為濃厚的大部分小城居民衣食無憂。不過,小城之所以富足,并非由于這些木鋸。居民生活寬裕實應歸功于當地所織的一種被稱為缪盧茲的印花布。自從拿破侖倒台以後,幾乎家家戶戶的門面都翻修得煥然一新。

外地人一走進維裡業,便聽見震耳欲聾的機器聲。這台機器的外表十分可怕,二十個大錘被急流驅動的一個大輪舉起,沉重地落下來,直砸得天搖地動。每個大錘一天能制造出千千萬萬顆鐵釘。幹活的是一群美貌的妙齡女子。她們把小鐵塊送到碩大無比的錘子下面。轉瞬間,鐵塊便變成了釘子。這種活看起來相當艱苦,往往使初次進入法國和瑞士邊界山區的外地人驚訝不置。如果走進維裡業,打聽一下這家使大街上行人的耳朵幾乎為之震破的漂亮工廠是誰人的産業,便會有人拉長聲調回答:“那個嘛,是市長先生的。”

維裡業這條大街從杜河邊直達坡頂,過路人隻要在街上稍事停留,十有八九會遇見一個身材高大的人,神氣活現,一臉忙碌的樣子。

此人一露面,大家立即脫帽緻敬。他頭發斑白,灰色裝束,得過好幾個騎士勳章。寬寬的額頭,鷹鈎鼻子。總的說來,五官還算端正。乍一看,臉上既有小城鎮市長的尊嚴,也有四五十歲人身上還存在的那種吸引力。但來自巴黎的人很快便對他那種躊躇滿志而又思想狹隘、墨守成規的态度産生反感。總之,他給人的印象是,此人的才幹隻有一點,即:别人欠他的債,到期他立即追讨,而他欠别人的錢則盡量拖欠不還。

這就是維裡業的市長德·雷納先生。他邁着莊嚴的步伐,橫過大街,在過路人眼前消失了。可是,如果你繼續走上一百步,便會看見一所相當漂亮的房子。透過房前的鐵栅欄,可以看見一片風景優美的園林。再往遠看,地平線上便是勃艮第群山,似乎天造地設,使人大飽眼福。面對如此景色,過路人會頓時忘卻令人窒息的那種锱铢必較的銅臭氣。

有人會告訴你,房子的主人是德·雷納先生。是他用經營巨大的制釘廠所獲得的利潤修建的。房子很漂亮,全部用塊石砌成,現已竣工。據說,他的祖先是西班牙一個古老的家族,遠在路易十四征服勃艮第之前便已遷來此地。

一八一五年以後,提起自己是工業家他便感到臉紅,因為正是一八一五年,他夤緣當上了維裡業的市長。美麗的花園分為好幾個部分,都有護土牆支撐,一層層往下伸展,直到杜河邊上。這也是德·雷納先生經營鋼鐵業生财有道的回報。

諸位千萬别指望在法國能看見萊比錫、法蘭克福、紐倫堡等德國工業城市郊區那種别緻的花園。在弗朗什-孔泰,你越是修建護土牆,越是往自己的産業上一層層地壘石頭,便越有權利獲得四鄰的尊敬。德·雷納先生修滿護土牆的花園之所以更受人豔羨,是因為其中的某些地塊是他花重金買來的。例如杜河邊上那個鋸木廠,位置特别,一走進維裡業便立即引起你的注意。你會發現房頂上豎着一塊木闆,用鬥大的字母寫着索海爾的姓氏。而六年前該廠所在的地方,現在正在砌德·雷納先生第四座平台花園的護土牆。

市長雖然架子大,也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央求那個脾氣倔犟,很難說話的農民索海爾老頭,不得不給他大把明晃晃的金路易,才使他答應把工廠遷往别處。至于驅動木鋸的那條公共河流,德·雷納先生仗着他在巴黎的聲望,終于使其改道。這一做法是他在一八二〇年大選後獲得恩準的。

歌劇《紅與黑》劇照

他在杜河下遊五百尺處以四阿爾邦的土地換取了索海爾那塊隻有一阿爾邦的土地。雖然從松木闆生意的角度看,這個位置有利得多,但索海爾老爹——自從他發迹以後,大家就這樣稱呼他了——仍然巧妙地利用這位鄰居急不可待的占有欲,敲了他六千法郎。

說實話,這種做法遭到了當地有識之士的批評。有一次,那是個星期天,事情已經過去四年了,德·雷納先生穿着市長服從教堂回來,遠遠看見索海爾老頭帶着三個兒子,看着他直笑。這一笑使市長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吃了虧,換地的價錢本來可以便宜一些。

在維裡業,如果想獲得大家的尊重,要緊的是,護土牆盡可以多建,但切不可采用春天穿過汝拉山口到巴黎去的工匠們從意大利帶來的方案。因為這樣的标新立異會使魯莽的業主被左右弗朗什-孔泰地區民意的那些聰明而保守的人視為别有用心,一輩子也甩不掉這種壞名聲。

事實上,這些智叟在本地實行非常讨厭的專制統治。正因如此,凡是在共和制度下的巴黎生活過的人來到小城鎮便覺得待不下去。那種所謂的輿論,專橫跋扈,無論在法國的小城鎮還是美利堅合衆國,都一樣愚不可及。

——《紅與黑》(張冠堯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

shijiewenxue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外國文學書單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一季度外國文學新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