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透明又變空白@bigfun社區
前幾天刷微博無意間看到著名古生物學者邢立達老師提到了動森中的化石可能都不是随手畫的
覺得十分有趣就去逛了一下自己的博物館,僅有的一個完整恐爪龍化石引起了我的注意,獨特的姿勢确實讓人覺得任天堂不是随手畫了一個骨架上去,于是花了3天時間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可能是遊戲内骨架出處的資料整理,加上一些簡易的介紹和趣味知識想要分享給大家,然後就有了這個帖子,因為我的島過于貧瘠,僅有一具完整的恐爪龍化石,這裡要感謝富婆小F,聖姑以及肝帝哈瑞老師為我提供素材。那麼廢話就不多說了,下面就開始吧。
以下部分素材源自網絡。
大眼魚龍
複原圖
英文:Ophthalmosaurus
日文:オフタルモ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中晚期(1億6500萬年前到1億6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6米
趣味知識:大眼魚龍是胎生動物,有别于一般的恐龍
出處考據:
大概率參考了現存于英國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大眼魚龍化石
雙葉鈴木龍
複原圖
英文:Futabasaurus
日文:フタバサウル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米
趣味知識:
出處考據:
由于造型過于獨特,并未找到相似度較高的原型,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骨架化石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帝龜
複原圖
英文:Archelon
日文:アーケロン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米
趣味知識:帝龜的殼和現代龜的殼不同,是由長出體外的肋骨以及柔軟的皮膚構成。
出處考據:
各地帝龜化石不少都采用了同樣的姿勢,不太好分辨到底是哪一個
風神翼龍
複原圖
英文:Quetzalcoatlus
日文:ケツァルコアトル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米,翼展最大可達12米
趣味知識:風神翼龍的名字Quetzalcoatlus來源于阿茲特克文明中的披羽蛇神克察爾科亞特爾。沒錯,就是fgo動畫中大顯神威的摔角大姐姐
出處考據:
遊戲中十分威武的姿态可能是參考了藏于美國亞利桑那自然曆史博物館以及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2具化石後綜合而來的。
無齒翼龍
複原圖
英文:Pteranodon
日文:プテラノドン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約8,800萬年前到8,000萬年前)
體型:翼展約3.8-5.6米
趣味知識:日本著名怪獸電影系列“哥斯拉”中的怪獸拉頓,原型就是以無齒翼龍。
出處考據:世界各地的無齒翼龍化石基本都是展翅高飛狀,這個奇怪姿态的并未找到類同的。
梁龍
複原圖
英文:Diplodocus
日文:ディプロドクス
年代:侏羅紀(1億5400萬到1億52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曾有科學家指出,梁龍可能擁有一個1.6噸重的主心髒以及數個長在頸部用來給主心髒供血的副心髒
出處考據:遊戲中這具頭尾為水平姿态并且呈甩尾狀的梁龍化石,很有可能出自1905年被還原的第一個卡内基梁龍重建模型,當時被展出于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現在在該館中仍舊展出着同一姿态的梁龍化石,但是是否還是當初那一具就不得而知了。
1905年展出于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第一具卡内基梁龍化石
腕龍
複原圖
英文:Brachiosaurus
日文:ブラキオ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約1億50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米
趣味知識:出現在“侏羅紀公園”中的腕龍,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隻用全電腦制作的動物。
出處考據:這具姿态優美的腕龍化石,如無意外參照的是現存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科學博物館,由埃爾默·裡格斯發現的第一具高胸腕龍化石。
劍龍
複原圖
英文:Stegosaurus
日文:ステゴサウルス
年代:侏羅紀晚期(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9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
出處考據:低頭嘶吼的威吓姿态,相信是參考了存于英國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
甲龍
複原圖
英文:Ankylosaurus
日文:アンキ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800萬到655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8-9米,高約2米
趣味知識:和多數電影中的表現不同,實際上角質化的裝甲并不能起到強大的防護作用,與巨大體型相比,僅有2-4噸的體重證明了這一點。
出處考據:雖然尾部和完整程度有些出入,但是和藏于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的此具化石十分相似呢。
禽龍
複原圖
英文:Iguanodon
日文:イグアノドン
年代:白垩紀早期(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1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米,高約3-4米
趣味知識:1853年,在倫敦水晶宮恐龍公園内舉辦的宴會,就是在當時尚未完工的禽龍模型内舉辦的。
水晶宮恐龍宴會
出處考據:與衆多現存化石相比,博物館中這具禽龍,是不是和路易斯·道羅繪于1833年的這幅複原圖更為接近呢。
副栉龍
複原圖
英文:Parasaurolophus
日文:パラサウロロフ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0-12米
趣味知識:副栉龍标志性的冠飾,至今尚未有确定其功能性的定論,目前較多人支持的有社交功能說,發聲功能說以及冷卻功能說。
出處考據:根據姿态判斷,應該是藏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發現于1961年的一具短冠副栉龍化石。
厚頭龍
複原圖
英文:Pachycephalosaurus
日文:パキケファロサウル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7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4.5米
趣味知識:通常為大家所知的名字是腫頭龍,頭蓋骨的厚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5cm。
出處考據:
充滿速度感的體态,于收藏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厚頭龍“sandy”十分相似
三角龍
複原圖
英文:Triceratops
日文:トリケラトプス
年代:白垩紀晚期(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7-10米,高約2-3米
趣味知識:電影及遊戲中,三角龍經常會與暴龍搏鬥,這個印象極有可能來自于1942年,古生物繪畫家查爾斯·耐特替國家地理雜志繪制的想像圖。
出處考據:拱起身體,呈防衛姿态的這具骨架,于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的三角龍有幾分神似。
棘龍
複原圖
英文:Spinosaurus
日文:スピノサウルス
年代:白垩紀早期至晚期(約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18米,高約2-5米
趣味知識:在“侏羅紀公園3”中殺死暴龍的棘龍,實際上可能是親水性頗高的食魚類非鳥恐龍。
出處考據:同樣是看似奔跑實際上則為遊泳姿勢,藏于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的這一具看來就是遊戲中骨架的原型了。
暴龍
複原圖
英文:Tyrannosaurus rex
日文:Tレックス
年代:白垩紀末期(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13米,高約4米
趣味知識:身為最知名的恐龍,巨大的暴龍的祖先可能是身高僅有90cm的始盜龍。
出處考據:不用說,這具化石一定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暴龍化石,現存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SUE。
恐爪龍
複原圖
無羽毛版本想象圖
有羽毛版本想象圖
英文:Deinonychus
日文:デェノニクス
年代:白垩紀前期(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2.5-4米
趣味知識:恐爪龍的發現給恐龍學界帶來了重大的認知更新,包括開啟了對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的辯論,以及現在普遍被接受的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
出處考據:這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姿勢,一定是收藏于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這一具化石了。
異齒龍
複原圖
英文:Dimetrodon
日文:ディメトロドン
年代:二疊紀(約2億9500萬-2億7000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5米
趣味知識:遊戲中将異齒龍與下面介紹的侏羅獸放在一起而不是和恐龍放在一起,有可能是因為實際上異齒龍并不屬于恐龍。
出處考據:全世界的異齒龍化石都是這個樣子啦!那就看看日本國内收藏于茨城縣自然博物館的這一具吧。
侏羅獸
複原圖
英文:Juramaia sinensis
日文:ジュラマイア
年代:侏羅紀中後期(約1.6億年前)
體型:體長約4-6厘米
趣味知識:這個古生物館裡最小的家夥,發現于中國遼甯,将真獸類的發現記錄向前推進了3500萬年。
出處考據:似乎沒有完整的化石,2009年首次發現時也僅有一個2.2厘米的不完整頭部化石。
始祖鳥
複原圖
英文:Archaeopteryx
日文:始祖鳥
年代:侏羅紀後期(約1億5千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0.5米
趣味知識:迄今為止所有的始祖鳥化石标本都産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
出處考據:對比了12個存世的标本後,覺得遊戲中的始祖鳥标本應該是融合了柏林标本以及愛希施泰特标本後綜合繪制的。
柏林标本
愛希施泰特标本
長毛象
複原圖
英文:Mammuthus
日文:マンモス
年代:約500萬年到3700年前
體型:高約4米
趣味知識:由于獲得了長毛象的血液,這是一種我們可能在有生之年能夠重新看到的古生物。
出處考據:這具長毛象骨架,與現存于美國内布拉斯加州自然曆史博物館的長毛象jeffersonii十分相似雖然一黑一白
劍齒虎
複原圖
英文:Smilodon
日文:スミロドン
年代:約3百萬至1萬年前
體型:體長約3米
趣味知識:劍齒虎雖然名為虎,實際上與現代的虎并不一樣,屬于獨立的劍齒虎亞科。
出處考據:藏于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緻命劍齒虎骨架與遊戲内的這一具頗有幾分相似。
巨角犀
複原圖
英文:Megacerops
日文:メガセロプス
年代:約4,360萬∼3400萬年前
體型:高約2.5米
趣味知識:這頭十分威武,長得像犀牛的巨角犀,比起犀牛,實際上是馬和驢的親戚。
出處考據:經典的陳列姿勢,不太好尋找出處...
大角鹿
複原圖
英文:Megaloceros giganteus
日文:メガロケロス
年代:約7700年前
體型:高約2.1米
趣味知識:大角鹿引以為豪的巨大犄角卻恰恰是可能導緻它們最後滅絕的原因(巨大的能量消耗以及帶來的行動障礙)。
出處考據:過于優美的姿勢根本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相似的骨架。
南方古猿
複原圖
英文:Australopithecus
日文:アウストラロピテクス
年代:約7390萬年前
體型:高約1.2米
趣味知識: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最早的一批人類,屬于猿到人類轉變的第一階段。
南方古猿化石出土較多,這裡選擇一塊比較相似的,出土于南非洞穴中的sediba(源泉)。
至此,憑我個人興趣使然的骨架骨骼類的簡易圖鑒考據就完成了,謝謝大家的觀看,若有錯誤請不吝賜教,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