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安“天目村落”十景之一之古韻河橋。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
中新網杭州7月2日電 (記者 童笑雨)“目前,多數農民仍住在村裡。怎麼讓他們富起來?我認為要發展‘鄉愁産業’。”7月2日,談及鄉村運營這一話題時,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說。
顧益康是中國著名“三農”研究專家,一直以來聚焦“三農”問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被譽為“省級農民”、“超級農民”。
杭州“龍門秘境”露營基地。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
日前,臨安“天目村落”品牌推廣暨長三角鄉村運營論壇在浙江杭州臨安舉行。作為主旨演講專家,顧益康為長三角鄉村運營可持續發展獻策。
近年來,中國各地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不具備“造血”功能、千村一面、缺乏專業化管理和運營等問題,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
遊客在杭州臨安鄉村參與立夏稱重活動。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
此前,杭州臨安創造性地提出“村落景區”概念,并開始招募鄉村運營師。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故事在臨安多個鄉村上演。
在顧益康看來,臨安走出了鄉村品牌化經營的新路子,可以說是鄉村“千萬工程”的3.0版本,值得點贊。
顧益康為長三角鄉村運營可持續發展獻策。 杜煥祺 攝
但在各個鄉村積極招引運營商的熱潮下,他給村書記們“潑了盆冷水”:“你們不能當‘甩手掌櫃’,把運營商請進村後就不管了,這點我不贊成!”
在顧益康看來,鄉村運營需要集聚社會各界力量,比如文旅公司、學校、運營商。但他們都是助推者,村集體才是運營主體。“村書記一定要有經營頭腦,都應該是招商引資的大隊長,要用千方百計把村民都動員起來。”他說,隻有激發鄉村内生動力,鄉村運營才能持久。
活動現場。 杜煥祺 攝
如何讓村民“動”起來?怎麼激發鄉村内生動力?
他認為,可以發展“鄉愁産業”。如美食是舌尖上的鄉愁,手工藝品是指尖上的鄉愁,在景區搭帳篷是風景、視覺中的鄉愁。
他舉了一個例子,臨安鄉村運營“模範生”——“龍門秘境”村落景區就是依靠開發戴妃皇菊、龍門秘醬、石縫野茶等産品為當地村民增收,激發了鄉村内生動力。
這也是顧益康眼中鄉村運營的一條路徑:把鄉愁産業化、商業化、品牌化、禮品化。
沒有景區、沒有文化積澱、找不到“鄉愁産業”的鄉村,是否也能開展鄉村運營?
顧益康的答案是“必然”。他提到,鄉村運營不必僅局限在文旅上,“農業、林業也可以成為美麗經濟”。如農業和二、三産業結合,可創造出休閑觀光農業、文化創意農業、智慧電商農業、體驗共享農業等新業态,打造綠色農産品、保健品、醫藥品、化妝品等。
但他沒有提到養殖業。在他看來,“美麗鄉村”已不适合以養殖業來撬動經濟發展,因為污染較大。即使要養,也要走規模化養殖這條路。
“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少養豬多養人。湖州的思路就是養人,養城裡人、養杭州人、養上海人。”顧益康所言的“養人”,即“賣鄉村生活”。他說,把農村的生活資料變成生産資料,把生産資料變成資本,鄉村運營才算走對了路。
據悉,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政府主辦,杭州市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與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新聞發展中心承辦。(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