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在哪?徐志摩撞山,随身攜帶的陸小曼畫作山水長卷--畫上有許多知名人士題字,因裝在鐵盒子裡,奇迹般地保存下來此後半生,陸小曼精心保存,睹畫思人小曼家裡有一塊玻璃闆,下面壓着一句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還壓着一張志摩的便裝照片:躺在草地上,手拿一支香煙,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徐志摩死在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徐志摩撞山,随身攜帶的陸小曼畫作山水長卷--畫上有許多知名人士題字,因裝在鐵盒子裡,奇迹般地保存下來。此後半生,陸小曼精心保存,睹畫思人。小曼家裡有一塊玻璃闆,下面壓着一句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還壓着一張志摩的便裝照片:躺在草地上,手拿一支香煙。
真的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到這個地步,陸小曼若讀詩,必定能明白唐明皇被逼賜死貴妃,獨自回銮的心意,這份心意的名字,就叫做“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一分分一秒秒都是碎剮淩遲,一分分一秒秒地硬捱下去。死麼?又不敢,陸小曼的父親已于一年前去世,她自己若再死了,母親老來喪夫喪女,沒有辦法過日子。不死?喪夫之痛堪比死,更哪堪風刀霜劍嚴相逼。千夫所指,都說徐志摩因她而死。倒是冰心看不過,替她在文章裡說過一句公道話:“談到女人,竟是‘女人誤他’?也很難說。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着,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1932年,海甯硖石召開徐志摩追悼會,徐申如不讓陸小曼參加,陸小曼隻能奉一副挽聯: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複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别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1933年清明,陸小曼獨自到硖石給徐志摩上墳,這是她最後一次到硖石。她與徐志摩在硖石的婚房也不能再去,徐家把房産收回。回來後,她做了一首詩:
“腸斷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峤。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
大浪過去,水面恢複平靜,一派冬日天陰的蕭瑟。恐怕她此生以前從未體味到什麼叫荒寒,什麼叫寂寥。而荒寒與寂寥,又是多麼教人心顫。看我們本地的方志,有那麼多的旌表牌坊,表彰的是節義烈婦,說是丈夫死後,有的觸碑亡,有的投缳亡,有的服毒亡;有的則守寡一生。我覺得,活着的,不如死了的。
那份滋味。
陸小曼對着徐志摩時嬌厲乖張,如今徐志摩對她一鼓作氣遠之又遠,她就不再是怨,而是無盡的悔痛與思念。
柴靜在《日暮鄉關何處是》裡寫一群人夜來聚會,一個矮胖子吹箫:“有人‘撲’把燭火吹熄,黑着燈,隻有遠遠一點微光,荒村野街,遠處有女子鞋跟在青石闆上走的聲音。他起聲非常低,曲調簡單,幾乎就隻是口唇的氣息,也象是遠處大風的喘息。
我一開始無感無觸,隻是拿圍巾按着臉聽着。
就這一點曲調,循環往複,有時候要爆發出來,又狠狠地壓住了,有時候急起來,在快要破的時候又沉下去,沉很久,都聽不見了,又從遠遠的一聲悶住的嗚咽再起。這箫聲裡不是誰的命運,是千百年來的孤憤,千百年來的無奈。
座下小兒女都掉了淚,隻有野哥躲去一邊角落,半坐在地上,完全隐在黑暗裡。
他吹到後半段,憤怒沒有了,一腔的話已經說完,但又不能就此不說,忽然停住,他唱:‘……月夜穿過回憶,想起我的愛人,生者我流浪中老去,死者你永遠年輕……’”
生者在流浪中老去,死者們啊,你們永遠、永遠年輕。
(摘錄《陸小曼:悄悄是别離的笙箫》,作者涼月滿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