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思琴在黃梅戲《天仙配》中飾七仙女
2021年12月8日至16日,由“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升級為“國字号”的“2021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在上海舉行,9個劇種、11部小劇場戲曲作品集中亮相上海長江劇場和宛平劇院,助力上海成為好戲源頭和戲曲傳播碼頭。
2021年12月9日晚,從全國20多個省區市、40多個劇種、9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黃梅戲《美人》,作為這次展演的重頭戲在宛平劇院上演。該劇以當代人的視角重新講述貂蟬與呂布的故事,其鮮明的創新性與先鋒性,帶給觀衆強烈震撼。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是展示中國小劇場戲曲的國家平台。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表示:“展演在見證青年戲曲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曆程的同時,也滿足了青年觀衆的審美需求,展現出演員積蓄力量、觀衆赓續新人的喜人景象。”
黃梅戲《美人》由湖北省黃梅戲劇院、浙江允中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湖北省黃梅戲劇院4位優秀黃梅戲演員出演。出演貂蟬的女主角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青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謝思琴。
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黃梅新星
生性聰明、嗓音甜美、極具模仿天賦的謝思琴1981年7月出生在民風淳樸、盛行黃梅戲的安徽省枞陽縣的一個貧寒農村家庭。枞陽古屬桐城縣,原屬“戲劇之鄉”安慶市,2016年劃歸銅陵市。由于從小耳濡目染,謝思琴對黃梅戲這種氤氲着鄂東和皖西南濃郁風土人情的戲曲小調表現出濃厚興趣,從上小學一年級起,就因經常在舞台上演唱黃梅戲經典唱段而成為學校裡的文藝“小紅人”。
1994年,謝思琴報考安徽黃梅戲學校,經過層層選拔,其順利成為枞陽縣黃梅戲劇團與安徽黃梅戲學校戲曲表演專業的簽約學生,開啟了梨園逐夢的藝術征程。
藝術來源于生活。對于當年那場把熱愛升騰為夢想的重要考試,謝思琴至今難忘,她回憶:“考試時抽簽做即興表演,我抽到的題目是‘刷牙’,有的考生隻做刷牙、倒水兩個步驟就完事了,而我加上了伸懶腰、擰牙膏蓋這些動作,使得層次感更豐富一些。這得益于我爸的‘指導’。考前他曾帶着我模拟表演做衛生,我彎腰假裝拿着掃帚掃地,他告訴我,應該邊掃邊搬起地上的凳子、撿起地上的鞋子……我爸雖然是農民,卻用勞動實踐提點了我。”
1998年6月,謝思琴以優異的成績從安徽黃梅戲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枞陽縣黃梅戲劇團工作。為了盡快“出道”挑大梁,她省吃儉用,把微薄的工資收入大都用在外出學習和參加各類比賽活動上。
這期間,謝思琴主演了黃梅戲“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中的許多傳統劇目,如出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馬》中的公主、《五女拜壽》中的楊三春、《紅絲錯》中的章榴月、《打豆腐》中的小六妻、《打豬草》中的陶金花等,受到廣大觀衆的喜愛和知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的賞識。2006年5月,謝思琴受聘于安徽省安慶市再芬黃梅藝術劇院,走向更加廣闊的藝術舞台。
2007年11月,謝思琴攜《大喬小喬哭戰袍》和《血冤》選段,參加中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大獎賽。在這場比賽中,她高挑的身材,俊俏的扮相,圓潤、清亮的嗓音,脫俗、大氣的表演,不僅征服了評委、觀衆,獲得全國“黃梅之星”稱号,也給作為評委之一的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張輝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4月,謝思琴作為優秀人才被湖北黃岡“挖”到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後與張輝成為舞台上的黃金搭檔。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當家花旦
黃梅戲源于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的采茶歌,藝術形式清新、秀美、自然、芬芳、溫婉、靈動,有“中國的鄉村音樂”之稱。
黃梅戲的根在黃岡、“娘家”在湖北,但很長一段時間其發展繁榮于安徽。20世紀80年代,時任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說:“湖北是黃梅戲的‘娘家’,一定要把黃梅戲請回來!”
1989年,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在黃岡成立,楊俊、張輝從安徽被調到黃岡,創作排演了《未了情》《雙下山》《和氏璧》等一批經典黃梅戲劇目和優秀黃梅戲影視劇,雙獲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2008年12月,楊俊調往位于武漢的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組建了黃梅戲劇團,2011年2月出品了湖北黃梅戲裡程碑式的作品《妹娃要過河》,進一步推動了湖北黃梅戲藝術的繁榮發展。
謝思琴調入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後,接過楊俊的“接力棒”,以她甜美的音色、黃梅戲韻味濃郁的聲腔、細膩傳神的人物刻畫以及充滿激情的表演,很快成為劇院的業務骨幹,先後主演了黃梅戲《李四光》《東坡》《李時珍》《活字畢昇》《天仙配》《雙下山》《大别山母親》《槐花謠》《美人》《鑄魂天山》等10多部原創和改編大戲,并随這些代表着湖北文化符号和藝術精髓的黃梅戲,多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亮相中國藝術節、我國寶島台灣及美國、波蘭等地藝術舞台。
黃梅戲《李四光》《東坡》《李時珍》《活字畢昇》《鑄魂天山》是黃岡市精心打造的黃岡文化名人系列大型原創舞台劇,也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鎮院之作。在這5部戲中,謝思琴分别扮演李四光的妻子許淑彬、蘇轼的妻子王朝雲、李時珍的妻子吳氏、畢昇的妻子李妙音、陳潭秋的妻子王韻雪。謝思琴依據不同背景和典型環境定位人物性格,深入人物内心把握情感表達,從形體動作細節、情感的細微變化和嗓音與聲腔的控制方面刻畫人物個性,最終将深情率性的許淑彬、溫柔賢惠的王朝雲、堅韌大義的吳氏、心靈手巧的李妙音、堅強不屈的王韻雪5個不同個性特征的妻子,成功展示在觀衆面前。
從縣級劇團到市級、省級院團,謝思琴的黃梅戲藝術逐夢之路可以說是“賽”出來的,一張張獲獎證書記錄了她灑下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悅:2008年10月,湖北省首屆地方戲曲節表演獎一等獎;2009年9月,湖北省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暨黃岡戲曲新作展演表演一等獎;2012年9月,第三屆“黃梅之星”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黃梅之星”獎;2012年10月,第一屆湖北藝術節暨第十屆楚天文華獎表演獎;2012年12月,第六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表演獎;2013年9月,第八屆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和表演獎;2015年10月,第十一屆湖北戲劇牡丹花大獎;2017年5月,中央電視台戲曲和音樂頻道2017黃梅戲優秀青年演員選拔活動“盛世黃梅”金獎……
經過20多年的踔厲笃行,謝思琴成為繼楊俊之後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當家花旦,同時晉升為國家一級演員,入選湖北省文聯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黃梅戲項目湖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并當選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現代服務業領軍人才,成為中國黃梅戲的“第四代金花”。
黃梅戲舞台上的青年台柱
在黃岡文化名人系列的原創黃梅戲中,謝思琴是一号女主角;在《雙下山》《槐花謠》《美人》3部不同風格的黃梅戲中,謝思琴則是全劇主角。
《雙下山》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根據傳統折子戲《思凡》《下山》改編創作的大型古裝黃梅戲輕喜劇,講述一對小和尚和小尼姑從邂逅、相識、相慕,直到雙雙沖破樊籠,下山還俗追求平凡美好生活的故事。謝思琴在新版《雙下山》中飾演小尼姑,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劇中這一主要人物艱難曲折的人生經曆和勇敢走向人性解放的心路曆程,展現了青年女性大膽追求愛情、奔向美好生活的勇敢精神。
“姐兒門前一棵槐,手攀槐樹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槐花幾時開。”這首千回百轉的“槐花謠”,唱出了一部戲的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和信仰的求索。質樸的民謠、火紅的兜肚、奔放的情感、純潔的心靈、寬厚的胸懷、笃實的大愛,構成了這部戲詩情畫意的整體風格。這部戲就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之一、謝思琴主演的大型現代紅色黃梅戲《槐花謠》。全劇通過主人公槐花酸甜苦辣的命運糾葛,展現了一個女人在戰争期間所承受的深重苦難和革命勝利後的情感煎熬。謝思琴用她精湛的演技和爐火純青的唱功,生動诠釋了槐花這位麻城的女兒、大别山的母親、中華民族女性的代表在那個時代所應有的全部優秀品質。
《槐花謠》于2017年8月首演,先後參加中國戲曲教育聯盟第三屆理事大會暨全國戲曲院校教學成果展演、2017年獅城國際戲曲學術研讨會暨獅城戲曲荟萃、第三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展演、首屆荊楚文化旅遊節展演等重大演出活動,2018年9月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續上演3天,為首都觀衆獻上精美的藝術盛宴。
謝思琴形象清麗、聲音明亮、戲路寬廣、可塑性強,這些在2021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劇目、極具挑戰性的黃梅戲《美人》中發揮得淋漓盡緻。
《美人》以“美”為線索,演繹“傾月貌、孝子心、忠義腸、愛無敵”的貂蟬與呂布、董卓以及其義父王允之間的愛恨情仇,表達“唯有愛和美,才能治愈一切”的觀念。這個劇目以小劇場戲劇樣式呈現,陣容雖小,可演員的戲份一點都不少,劇中貂蟬的扮演者謝思琴幾乎沒有幕間喘息的時間,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一氣呵成,再加上一人兩面的切換,表演難度極高,要求演員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對愛恨交織的情緒要有準确的把控能力。謝思琴坦言:“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部劇結合了流行音樂以及聲樂唱法。主人公在演繹情節、推動劇情發展時采用的是傳統黃梅戲唱腔,而在人物内心表達上則是偏向于以西方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呈現。在每幕劇結束時,貂蟬都有一段内心的掙紮,心中“巫”的一面出現,演員的演唱與身體舞蹈表現都與之前的呈現截然不同,無論是聲音造型還是形體的誇張,以及神神叨叨的狀态,都要求和貂蟬本身的形象拉得越開越好。為此謝思琴多次赴上海昆劇院向老師請教、長時間請導演摳戲,才有了後來舞台上的精彩呈現。
謝思琴在總結飾演貂蟬的藝術心得中這樣寫道:“通過主演《美人》,我覺得我的戲曲精修更進一層,我的戲曲生涯也因不斷的創新與挑戰而充滿活力,我也為能給觀衆帶來全新的戲曲感受而感到自豪,所有的這些,進一步堅定了我在戲曲之路上不斷前行的決心和勇氣。”(李青松)
來源: 中國文化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