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1-23 23:32:01

對于《關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常識中,它就是一首愛情詩,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今天也常用它來形容男歡女愛。

  • 胡适曾經就在《談談詩經》裡說到:

“《關雎》完全是一首求愛詩,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是描寫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種種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樂以鐘鼓,這完全是初民時代的社會風俗,并沒有什麼稀奇。意大利、西班牙有幾個地方,至今男子在女子的窗下彈琴唱歌,取歡于女子。”

  • 劉大白則在《白屋說詩》中說到:

“它是結婚歌的,因為第四、第五兩章,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話,似乎是結婚以後的事情,所以有這一說。其實這都是那位單相思的詩人,想象中的預備;而此詩不過是一篇片戀的戀歌罷了。”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1

在胡适和劉大白先生看來,《關雎》就是一首愛情詩,不同之處在于,胡适認為它是男子用琴瑟、鐘鼓這些東西來“勾引”女子。劉大白則認為這其實是一位單相思的詩人美好的“想象”而已。我們今天對于《關雎》的理解基本上就是沿着這種思路展開的,把它理解為一首愛情詩。一個男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女子,之後便輾轉反側、寝食難安,仿佛整個世界裡隻有她。為了得到女子的芳心,男子可謂是使盡了渾身解數,“鐘鼓樂之”、“琴瑟友之”。在我們眼裡,這首詩很有畫面感,很多人甚至将它想象成初戀的場景。可事實究竟如何呢?這首詩真的是講愛情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忙着給出答案,看看古人是如何理解的。

我們今天讀古書,總覺得難讀。是因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時間距離,我們的文字表達變了,從文言文到白話文,我們對很多字詞的意思都無法理解它的本義。

二是我們的生活世界變了,古人面對的是一個整全的世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被拆散的世界。

古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可以直面天地。我們則不能,對于整個世界感知能力弱化了。這兩個原因導緻我們對古人産生了一種疏離,不能理解他們的生活世界和思想情感。克羅齊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明代人畫的先秦時期的畫,認為他們是坐在椅子上的,其實先秦時期的人是坐在席子上的。這就說明我們在理解古代時,總是不自覺的夾雜着今天的眼光。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2

在我們今天看來,愛情是非常美好的價值,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可是在古人看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古人看來,愛情并沒有那麼重要,隻有父母之間的血緣關系,即親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有一個人将男歡女愛淩駕于對父母的親情之上,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甚至會被認為隻有禽獸才能幹出這樣的事。

我們今天之所以會把愛情看得很高,是因為啟蒙以來,人的情欲覺醒。但這也導緻了一個弊端,即我們在理解古人時,隻要涉及到男女,就會将其理解成愛情。如果不是這樣,反而就不正常了。

其實,隻有我們充分運用自己的理性,去仔細閱讀文本,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首愛情詩,起碼不是普通人之間的愛情詩。有三點可以證明。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3

一是琴瑟和鐘鼓在先秦時期,這些樂器是貴族才具備的,普通人根本聽都沒聽過,怎麼會拿它“勾引”女子呢?

二是鐘鼓,鐘往往是編鐘,就我們現在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來看,重達2567公斤,如果一個男子為了取悅女子,扛着這麼重的編鐘到女子門前演奏,就算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也不可能吧?

三才是最要命的,琴瑟和鐘鼓不是一般的演奏樂器,它所演奏的都是雅樂,隻有在祭祀之時才能使用。所以鄭玄解釋“琴瑟”:“大祭祀及房中樂皆用之”,又說“琴瑟在堂,鐘鼓在庭,言共荇菜之時,上下之樂皆作,盛其禮也。”怎麼想這畫風和我們今天的男孩子拿着一把吉他在女孩子面前演奏都不搭,所以我們基本就可以否認這是一首愛情詩。

之所以我們會認為是愛情詩,是因為望文生義。我們将君子、淑女理解為郎才女貌,完全忽視了詞語在曆史發展過程中的衍生與流變。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4

接下來,我們不妨走近《詩經》,看看古人是如何理解它的。我們知道,對于曆史、文本的理解,一般來說越接近這個時代往往越可靠,越到後來越加了一些想象的成分。對于《詩經》來說,最可靠的注本當屬齊魯韓三家《詩》和《毛詩》了。在整個兩千多年的曆史中,古人理解的《關雎》基本是按照這四個注本來的。因為它們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孔子,由孔子傳給弟子,弟子一代代傳下去,到了漢代書寫成書。因為孔子最接近《詩經》的年代,且他删削過《詩》,所以他的解釋自然最具權威性。

我們先看《毛詩》如何說?“《關雎》,後妃之德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這裡說的很明白,就是講後妃之德的,不是男歡女愛。

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中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司馬遷學的是魯詩,因此他的看法就代表了魯詩的看法。

《漢書》引李奇之言說:“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後不然,故詩人歌而傷之。”說這是刺康王所作。

韓詩則說:“詩人言雎鸠貞潔慎匹,以聲相求,必于河之洲隐蔽無人之處。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宮,後妃禦見,去留有度。”齊詩則說:“詩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諷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其中又引《詩推度災》曰:“關雎有原,冀得賢妃正八嫔。”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5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齊魯韓三家詩以及毛詩都認為《關雎》講後妃之事。所不同在于三家詩認為是諷刺康王所作,毛詩認為是講後妃之德。

接下來,我們重點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句。我們要問誰在寤寐思服?誰在輾轉反側?鄭玄在《毛詩傳箋》解釋道:“服,事也。求賢女而不得,覺寐則思己職事,當誰與共之乎?”這就說的很明白啦,不是男子愛上了女子,求之不得而輾轉反側。而是因為後妃為君王尋找賢女不得,擔憂無人與自己共采荇菜來祭祀先祖,所以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正體現了後妃的美德。我們在理解君子時,不要理解成男子,因為在這裡君子指有位者,即君主,淑女則是指配君主之後妃。

關雎從内容上看屬于詩經中的什麼(詩經裡的關雎到底說了什麼)6

我們對于古書的理解,不能望文生義,要依靠古代注疏。尤其是《詩經》,它絕對不是描寫的男歡女愛。正如《禮記·經解》所言“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在古人看來,《詩經》不是我們後來理解的唐詩宋詞,它是可以治國理政,教化百姓的。這樣的例證在《左傳》,在漢代比比皆是。在《左傳》中,外交官見面都要引用《詩經》,所謂“不讀詩,無以言”。在漢代,懂《詩經》是可以直接從政的,如轅固生等人。

今天,我們如果僅僅将《詩經》理解成愛情詩,是在貶損我們的經典。我們對待經典始終要有一種敬意,不要望文生義,自說自話!

最後以康德的一句話作為結語:“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文:甪裡先生

參考文獻:《詩經》《禮記·經解》《毛詩傳箋》《毛詩》《漢書》《白屋說詩》《談談詩經》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