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28 09:19:25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生過娃的父母都知道,寶寶出生後是有固定程序的。

當護士幫寶寶剪斷臍帶,擦幹淨身體後,就該按腳印、稱體重了,報出寶寶到底幾斤幾兩。

事實上,對“稱體重”這一項流程,父母也是有些懵懂的,隻知道孩子的體重數字,卻不知道究竟代表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時家中的老人會說道:孩子重好啊,這說明身體好智商高,将來好帶。

但寶寶出生後稱體重真的暗示智商高低嗎?哪怕醫護人員不說,父母心裡也該有數,真相并非如此。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1


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幾斤幾兩”?

1)判斷出生體重是否在正常範圍内

寶寶出生時稱體重,最主要的目的是觀察健康狀态。

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範圍為2500克到4000克之間(5~8斤),最佳的狀态是6斤左右。

若寶寶的體重低于5斤,為低體重兒,一般除了早産就是營養不良;若寶寶的體重高于8斤,在醫學上則被稱為巨大兒。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2

無論低體重兒還是巨大兒,出現健康狀況的概率都要比正常體重範圍内的新生兒更高,因此醫護人員都會多加重視,方便進一步觀察。

2)方便區分,避免抱錯

抱錯嬰兒這種事,不僅在影視劇的狗血劇情裡有發生,其實現實中也是存在的。畢竟新生兒的長相基本都差不多,家屬也無法清楚記住寶寶的樣子。

因此,體重也算是一個分辨标準,能讓父母更準确地找到自家孩子。

當然,随着醫院規則的标準化,如今抱錯孩子的概率越來越低,一般孩子出生後,醫生就會給他戴上手環,上面有相關信息。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3

3)監測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由于寶寶的表達能力欠缺,通常不舒服了也隻能哭鬧,因此父母很難發現養育中的問題。

不過寶寶出生後有定期體檢的項目,每次都會量一下身長和體重,根據這個數據做生長曲線,并對照月齡,判斷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在正常範圍内。

生長過快則要提防過度喂養的問題,生長過慢則考慮營養不良,需要加大補充。而判斷數據又與寶寶剛出生的體重有關,因此報“幾斤幾兩”是非常有必要的。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4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5


寶寶的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嗎?

在老人的傳統認知裡,大胖小子、大胖孫女就是聰明好養活的象征,因此他們常說寶寶出生時越重,也就越聰明。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在物質生活相對匮乏的過去,隻有大戶人家的孕婦才能得到充足的營養攝入,因此生出來的寶寶偏重一些,才會促使這種偏見形成。

如若孕期攝入的營養過多,導緻胎兒過大,不僅會給媽媽的分娩過程帶來困難,也會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反而對智商有負面影響。

孕期營養攝入均衡、恰到好處,寶寶出生時體重在正常範圍内,對身體和智商發育才更有好處。

而且,由于個體差異,這其中的關系并不是簡單成正比或成反比的,何況大部分寶寶的智商都在一個水平線上。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6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7


寶寶的體重與哪些因素有關?

要想控制寶寶的出生體重,在2500~4000克的正常範圍内,媽媽們需要先了解與胎兒體重相關的因素。

1)遺傳

相對來說,體型較為高大的父母,生出的寶寶體重也會偏重一些;體型較為瘦小的父母,寶寶體重則偏輕。

因此,如果你屬于大骨架的類型,隻要孕期盡量控制飲食,沒有讓自己的體重大幅度飙升就不必擔憂,哪怕寶寶出生時接近8斤也是正常的。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8

2)孕期營養攝入

雖說懷孕後媽媽就不再是自己一個人了,需要多補充營養,但這也不意味着暴飲暴食。

過度進補會導緻營養過剩,尤其是脂肪、熱量、糖分較高的食物,若吃得太多,不僅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還會有巨大兒風險。

因此,要控制體重的話,應該少吃主食以及糖分高的水果,也不要頓頓大魚大肉。

相反,若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則要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鈣、鐵以及維生素,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胎寶寶的營養需求。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寶寶出生後為啥要報)9

3)生活作息規律良好

孕育寶寶不易,抽煙、喝酒、熬夜這些壞習慣準媽媽都要戒掉,否則不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導緻畸形或體重偏低,甚至流産。

健康飲食、适量運動、早睡早起、心情愉快、做做胎教,才是孕育寶寶負責任的舉動。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别錯别字,請别介意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