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

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16 02:01:14

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最近許多文章寫《複仇者聯盟4》時,都會提到豆瓣評分9.2、豆瓣評分8.9、豆瓣評分跌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14歲的豆瓣為何成為有影響的)1

豆瓣是哪些人給的評分

最近許多文章寫《複仇者聯盟4》時,都會提到豆瓣評分9.2、豆瓣評分8.9、豆瓣評分跌落……

而那些寫電影的文章,更是有數不勝數的标題包含了“豆瓣評分xx”,想借此吸引用戶。

從這點來看,不溫不火的豆瓣似乎并沒有沒落,一直是電影“最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分”。

但是,因為豆瓣的“權威性”,它也受到了許多指責與謾罵。

比如年初的“流浪地球評分事件”,當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都超過9 分時,豆瓣評分卻從8.5分一路下滑到了7.9分。

網友開始質疑豆瓣,稱評分中出現許多評論五星改一星但點贊數量卻不變,更有傳言說有水軍收錢在豆瓣刷差評。

于是豆瓣被推倒了風口浪尖上,App被不少喜愛《流浪地球》的用戶在應用市場打了一星。随後,豆瓣對此進行了回應,并對産品的相關功能進行了優化。

可見,豆瓣處于長期“佛性”的狀态,難得火爆也是被罵。但即使是這樣,2005年 3月 6日誕生的豆瓣也始終沒有死,為什麼呢?

我認為一方面是豆瓣作為“評分工具”具有影響力,另一方面豆瓣是許多用戶的“精神角落”具有凝聚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豆瓣是如何成為國内影響力最大的“評分工具”的,以及為什麼能夠成為那麼多人的“精神角落”。

01.豆瓣如何成為有影響力的“評分工具”?

就像大家想了解化妝、護膚知識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小紅書一樣,大家在看電影評分時想到豆瓣,是因為豆瓣的評分(内容)足夠多,足夠優質,足夠客觀。

那麼豆瓣是怎麼形成這樣的定位的呢?我認為主要有2 個方面。

1)足夠數量且優質的用戶沉澱

如今以電影著稱的豆瓣,最初的功能其實隻有“豆瓣讀書”,用戶可以看書評,發表書評,标記想看的書。

不到2 個月,因為小組“愛看電影”發展迅猛,豆瓣很快開通了電影類目,并漸漸形成了後來居上之勢。

我們來看看豆瓣是如何沉澱早期用戶的。

首先,豆瓣本身的定位是獨創且有特色的。創始人阿北解決了讀書、看電影人群的痛點:

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即便是很生澀的書,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無論多匪夷所思的愛好,你也能在豆瓣小組中發現同好。

其次,豆瓣的早期推廣做得很到位。豆瓣上線後不久,就在《讀書》和《萬象》等高端讀書類雜志上打廣告,吸引到了精準的目标用戶,這些用戶本身素質較高,且生産内容的意願更高。其中還有不少用戶幫豆瓣在blog自發傳播。

再次,豆瓣在創立之初就有個性化算法推薦,現在“爛大街”的做法在2005卻僅有豆瓣一家。借此,豆瓣可以根據用戶評論、收藏等行為采集到用戶的喜好信息,從而能夠向用戶精準推薦内容,進一步留住用戶。

最後,豆瓣的商業化足夠慢。豆瓣之所以能在早期形成精英化的社區氛圍,就是因為沒有太多資本的幹擾,能夠讓用戶信任并喜愛。

以上這四點,幫助豆瓣沉澱了足夠多數量的優質用戶,并且逐漸讓大衆建立了對豆瓣的認知:文藝青年聚集地。

到2009年,豆瓣用戶規模達到了千萬級别;截至2013年,豆瓣注冊用戶高達7900萬,月活達到2 億。

雖然之後豆瓣在移動化的過程中表現并不好,導緻用戶數量不斷下降,但是大衆對豆瓣的認知始終沒有變化,而這樣的認知也讓大家進一步相信:豆瓣電影的評分是高标準的。

2)相對客觀的評分機制

豆瓣的電影評分具有影響力除了用戶足夠優質之外,還離不開它的評分機制。

阿北曾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中提到,豆瓣有“一億多人的”大衆評審團,可以給看過的電影打一到五星(一人一票),然後豆瓣算出1~10分的評分,并且有程序排除“非正常打分”的賬号。

這樣的評分機制跟“專家評審團”和“大衆評審團”共同打分不太一樣,用阿北的話來說就是:

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衆對一部電影的普通看法。

不過基于目前淘票票、貓眼甚至各個視頻網站愛奇藝、優酷等都是類似的評分機制,豆瓣評分相對值得信賴的原因還是刷分難度高,水軍影響小吧。

綜上,豆瓣評分有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其在大衆心目中“高标準評分”的定位,其次是相對客觀公衆的評分機制。

02.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到豆瓣标記評分?

豆瓣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文藝青年的豆瓣,現在及未來的豆瓣要想繼續保持評分的“權威性”,需要吸引更多人進行内容生産。

這些年來,盡管各種社區類、社交類App層出不窮,豆瓣始終沒有被誰替代,也一直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到豆瓣生産内容。

豆瓣究竟有什麼魅力?作為豆瓣的重度用戶,接下來我想談談,它是如何讓我“中毒”的。

1)文藝版小紅書,用“标記”培養用戶習慣

豆瓣的評分,離不開豆瓣用戶的“标記”行為。如果沒有用戶去“标記”書影音,它就無法形成分數。

豆瓣的打分功能是這樣的,當用戶看過一部電影之後,可以打開電影的詳情頁,點擊“看過”,然後打分和評價。這個功能,我們把它稱為“書影音标記”。除了打分功能之外,豆瓣的書影音标記還包括“書影音檔案”和“月度小結”。

經過幾次改版,這個功能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套路編輯部的小夥伴,在我安利了這個功能之後,就下了豆瓣App瘋狂标記......

為什麼豆瓣能持續吸引用戶去标記呢?不得不承認,豆瓣是一個很懂人性和心理學的App。

① 賦予用戶記錄的儀式感

對于豆瓣用戶來說,給電影打分就意味着給自己标記,記錄下自己“看過”的電影和書籍。在用戶标記“看過”之後,豆瓣會提示用戶這是他看過的第幾部電影。

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這也是人們喜歡用手賬記錄生活的原因。另一方面,标記之後顯示的“ 1”和“看過的第xx部(電影)”,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能夠給人一種達成成就的感覺。

② 給用戶一個“自我鏡像”

書影音檔案記錄了用戶在豆瓣上标記過的全部書籍、電影和音樂,能夠全面地體現了用戶的觀影、閱讀、聽歌喜好,以及記錄用戶觀影、閱讀、聽歌的時間軸。

書影音檔案就像是一個鏡像,讓我們能夠站在第三人的角度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更加了解自己。

最吸引我去豆瓣标記的原因是,豆瓣每個月都會給我生成書影音的月度小結,記錄我這個月看了多少本書、多少部電影,都是什麼類型的。

月度小結,其實跟我們熟知的網易雲音樂、支付寶年度報告很像,隻不過,“月度小結”把時間周期縮短了。

它們背後的原理是一樣的,幫助用戶記錄生活,給用戶提供了一個查看“自我鏡像”的機會。每個月我都可以回過頭看看這個月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虛度時間。

對于,月度小結“成績”優秀的同學來說,這也是一種社交貨币,能夠激發他們的榮譽感,然後轉發到其他社交平台進行傳播。

2)興趣社交的鼻祖,内容讓用戶産生鍊接

作為一個内容社區App,留存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你不留,我不留,豆瓣評分沒法有......而社交關系,恰恰又是社區留存一個非常好用的方式。

豆瓣,可以說是興趣社交的鼻祖了,它會根據用戶生産的内容,給用戶推薦興趣相同的好友,讓用戶産生鍊接。

在豆瓣,用戶的内容生産主要分為2 個部分,一是标記評分,二是話題讨論。

① 标記評分,用興趣愛好找到同好

前面不是說過嘛,豆瓣會根據用戶的“标記”生成書影音檔案。隻要我打開其他用戶的個人主頁,就可以看到我跟TA有多少個共同愛好,也能夠看到TA最近看過什麼電影,做何評價。通過這些,我就能大概判斷,我跟TA是不是真的能夠産生“興趣社交”。

② 話題讨論,找到有趣的靈魂

話題讨論是很多社區App都有的功能。我不能說豆瓣的話題做得有多出色,但起碼話題都能讓用戶産生表達欲望,生産内容的門檻也不高。

豆瓣有一個“推薦”功能,它會根據我關注過的話題,給我推薦友鄰發布的有趣的相關内容。當一條内容引起我的注意時,我就會點開友鄰的個人頁面,查看TA的興趣愛好。

不得不說,豆瓣的算法推薦還是蠻厲害的。它給我推薦的内容,每一條都特别對我的胃口......

這兩年,有很多興趣社交App湧現在我們的視野裡。之前下過幾個所謂的興趣社交App,加了好友之後,我仍然無法判斷,對方是不是真的跟我有同樣的興趣愛好。而且,真的有很多人沖着“興趣”來的,而是沖着“性趣”來的。

每次加了好友,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玩豆瓣嗎?要不給我看看你的豆瓣首頁吧。

03.結語

作為國内有名的慢App,豆瓣這些年來确實飽受争議。但我認為,豆瓣之所以能夠成為互聯網界的“常青藤”,就是因為它具備兩個“力”:一是豆瓣評分的影響力;二是對用戶的凝聚力。

記得當初下載豆瓣的初心,也是為了看電影評分。後來為什麼成為豆瓣的重度用戶呢?最關鍵的,還是因為習慣了在豆瓣“标記”我的生活。

豆瓣,是一群人的評分工具,也是一個人的精神角落。

注:文/套路編輯部,公衆号:運營研究社,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