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下】
黑暗統治下,麻木愚昧的人民何來幸福可談?人人都被裹挾進殘酷的時代洪流中成為一幕幕悲劇。
前文提到愛思美拉達與克洛德兩位主角分别在愛而不得的糾纏下悲慘謝幕,其中沒有提及克洛德的死,因為我要引出真正的主角——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心知肚明,愛思美拉達的死與克洛德有關,因此他将克洛德從聖母院高樓上推下摔死。這個故意殺人犯聚焦着整本書最多的沖突和矛盾,他的存在意義重大!
雨果劃時代般創造了這麼一個角色,一舉打破“人醜多作怪”與“人美心善”的俗套刻闆印象,這份認知超越是《巴黎聖母院》成為經典名著極其重要的原因。
卡西莫多是一個極其醜陋的人物。雨果塑造卡西莫多,可謂費盡心血,特意用一場喧嘩的“醜大王”選舉映襯出他的醜陋。無論别人如何搞怪扮醜,卡西莫多被一緻認定為最醜之王。
“整個形體就是一副怪相。大腦袋上倒豎着棕紅色頭發,肩膀之間突出一個大駝峰,同隆起的雞胸取得平衡,從胯骨到小腿,整個下肢完全錯了位,隻有雙膝能勉強合攏,從正面看去,兩條腿恰似手柄合攏的兩把彎鐮,雙腳又肥又寬,一雙手大得出奇。然而整個畸形卻有一種難以言狀而又令人生畏的強健、敏捷和果敢的氣度。這是确立的醜大王。”
第一卷第四章《卡西莫多》
此外,雨果多次運用對比手法凸顯卡西莫多的醜陋,比如卡西莫多與克洛德的比較。
“卡西莫多是個半人半獸的怪物,具有野性,遇事憑借本能,他愛大教堂的美麗、高大,愛它宏偉整體所發出來的和諧。克洛德詩歌滿腹經綸、想象力奔放的人,他愛大教堂的寓意、神話,愛它包藏的神理和雕刻隐藏的象征。”
第四卷第五章《克洛德續章》
比如,兒時的愛思美拉達與卡西莫多的比較。
“香花樂歌女看到的不是她那個可愛的小阿涅斯,不是那細皮嫩肉、紅潤鮮豔的孩子,而是一個小怪物,一個獨眼瘸腿、身體畸形的醜八怪,嚎叫着在石闆地上亂爬。她恐怖地捂上眼睛。”
第六卷第三章《玉米餅的故事》
當醜陋無比的外表與善良無比的内心結合在一起,極大的反差能夠引人深思。結合之外,又是靈與肉的割裂。讀者難免會生出在外表與骨子兩者間做出價值判斷,是漂亮的皮囊重要,還是善良的内心重要?
如果僅僅是以外人評論作為标準,問題便失去了讨論的意義。雨果将此問的答案以人物婚姻和死亡的形式加以诠釋。向死發問,向死作答,問答才可能真實且神聖。
【第一層意義】
愛思美拉達為救下将被乞丐們處死的格蘭古瓦,與他摔罐成親,兩人成為名義上的夫妻;愛思美拉達愛上浮比斯,甯願不要名分,也想與浮比斯雲雨一番,這是兩人有行為的想法;克洛德多次以自由為條件脅迫愛思美拉達,克洛德一無所獲,最終因她而喪命。愛思美拉達死後喪身的墓地,卡西莫多與愛思美拉達的屍體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全書大結局。
不管他人在何内容上占有過愛思美拉達,都不是最完整、最永恒的愛思美拉達。最後一個章節題目是“卡西莫多成親”,這是雨果的作答。
全書中隻有卡西莫多是真心實意愛着愛思美拉達,盼着她好。愛思美拉達與卡西莫多才是最般配的一對,哪怕是在死後。
隻有死後,愛情這件事才能和皮囊無關,才能與靈魂産生一絲聯系。萬人窟裡兩屍首相擁本是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卻讀出了一種“在天願作比翼鳥”的浪漫感覺。這大概就是超越世俗、皮囊、時間、生死的愛。
當卡西莫多送飯菜和水罐來的時候,姑娘竭力掩飾厭惡的情緒,不扭頭過來,但是稍有流露,他總能察覺出來,随即傷心地走開了。”
姑娘愛撫着小山羊,卡西莫多若有所思,搖了搖頭,說道:“我的不幸,在于還是太像人了、我真希望完全成為一頭牲畜,就像這隻小山羊。”
第九卷第四章《陶土罐和水晶瓶》
放在今日,某些人會評論,“這不就是舔狗麼?還是一隻大舔狗。”
如果真的能夠遇到願意放棄生命去守護的人,這将是人生幸運,生死作何。誰還會在乎一堆外在的評論。我等凡夫俗子就是太多事情無法走出别人的口舌,遺憾總是大于欣慰。其實,值不值,隻有自己清楚。值不值得,隻有卡西莫多清楚。
【第二層意義】
若在第二層意義上思考,我們應該将愛思美拉達看作是一切寓意美好的人或事物。
【格蘭古瓦】
格蘭古瓦代表着窮酸且自戀,稍有一些才華的人。
恃才傲物,稍有不順,便憤世嫉俗;好高骛遠,自恃英雄無用武之地,每逢物質貧乏,便埋怨世道;高談闊論,正義凜然,卻又貪生怕死,在丐幫首領奇迹宮廷大王和法王路易十一面前為了求生,毫無底線,這行,那行,死不行。
此類人懶于反思自我,不懈付諸實踐,頻頻在人生關鍵時刻放棄自我底線和信仰,這是很多知識分子的臭毛病。他能夠短暫地靠近美好,但絕不是永恒或真正擁有美好。
【浮比斯】
浮比斯一副好皮囊,卻有着一肚子花花腸子。
金玉其表,敗絮其中。一沒有多大的追求,二隻想活得快活自在,哪怕毫無作為,但是憑借着家室和顔值,便可以輕而易舉過上富足的生活,獲得實質性的美好事物。遊戲人間,何樂而不為?此類人令人可氣可恨,又令人羨慕。前者孕育仇富心理,後者滋生拜金心理。
人,生而公平。上帝給你一樣東西,同時拿走一樣東西。倘若世間一遭,沒有真心地愛過某個人或某個事物,也是一種可憐。
【克洛德】
克洛德是沉浸在自我感動,難以自拔的人。
為了目标稍作努力,甚至僅苦思冥想幾日幾夜,便瘋狂認為一定能實現。等到稍有挫敗,便會心灰意冷。又在極端自我反思後,陷入牛角尖中,勢必要将南牆撞倒。因此,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美好與幸福,從來不會屬于此類人,哪怕他學富五車、權威逼人、無人敢言,此類人很可怕,也很可悲。因為他始終被情緒引領着前行,無法戰勝自身欲望,始終會為得不到的人或事物而痛苦,為自己永遠無法填滿的溝壑折磨得死去活來。
【卡西莫多】
最終,回到我們的主角。
卡西莫多身困囚場無人關心時,是愛思美拉達送水喂給他。後來,他為報恩解救了即将被絞殺的姑娘,日夜送水送飯,守候在旁。這是知恩圖報。
卡西莫多深知自己配不上愛思美拉達,于是隻在背後默默地守護她,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能與之關系近一點,就是自己最大的滿足。這是自知之明,無私之愛。
當所有人對愛思美拉達的争鬥各懷鬼胎時,隻有卡西莫多的心思最幹淨——隻想讓她活下去。我不禁想起,陳凱歌電影《無極》中,奴隸昆侖在跳崖前對傾城說,“不要死,要好好活。”這是完全超越階級的愛,也是最原始的愛。為一個更美好的生命的延續,自我甘願犧牲。奴隸也罷,醜陋也罷,生命至上,還有追求,這都是一種偉大。
鷹山萬人窟,卡西莫多的屍體緊緊相擁着愛思美拉達的屍體,我想另有寓意,當死亡剝離肉體,剩下的靈魂才能永恒,而卡西莫多具有一個通透明亮的靈魂,也隻有至善至純的靈魂才能夠擁有至真至美的幸福。
卡西莫多的悲劇不是悲劇,更像是一種呼喊,一份夙願,一次追求,一段跨越兩百年雨果想說給我們聽的話。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以此告一段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