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終于知道立陶宛在哪裡了。
這是俄羅斯媒體“自由新聞網”對立陶宛最近一系列反華行動的諷刺。這篇名為《立陶宛對中國宣戰?》的報道中寫道:立陶宛政府已經把自己逼入絕境。
▲ 立陶宛對中國宣戰?
對此,在8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CGTN記者提問:“近日有媒體報道,因立陶宛與台灣當局互設代表處,中國企業将中斷8月底及9月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請問是否屬實?商務部有何評論?”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稱:“近日,立方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嚴重影響了中立兩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的信心。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采取切實措施,多做有利于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的事情,為中立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立陶宛人民的福祉有沒有被關注,最近的一項統計數據就是明證——立陶宛總統和總理的支持率在上個月已經下降了8%-10%。
立陶宛政客們的醜陋表演,正在葬送立陶宛人民的未來。
立陶宛,隻有268.5萬人口,GDP全球排名第80名,在國際社會“出鏡率”不高。近一段時間,卻把自己炒作成為了國際熱點話題。
7月20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30年前的中立建交聯合公報上,立陶宛共和國政府承諾不和台灣建立官方關系和進行官方往來。此前,中方也已就台灣問題反複交涉,曉以利害。
立陶宛,背信棄義。中國,嚴正回擊。
8月10日,中國外交部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駐華大使。
▲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對此,立陶宛政治學家利納斯·科賈拉向本國發出了警示:中國采取這種在外交中很少使用的方式來表達其立場。這向立陶宛和整個西方世界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确的信号,即中方無法容忍任何國家與台灣開展外交活動。
中國上一次撤回駐外大使,也是因為台灣問題。1995年因台灣地區領導人訪美,中國立刻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信号很明确,任何人,任何國家,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中國絕不答應。
不知道,立陶宛惡意挑釁中國的底氣是哪裡來的。
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一直有一項重要的國家大戰略,就是将自己打造成地區交通樞紐和國際物流轉運中心。立陶宛運輸業創造了該國約14%的國内生産總值。
僅克萊佩達港,就為立陶宛提供了58000多個工作崗位,創造的價值占立陶宛GDP的6.13%。
▲ 克萊佩達港
中歐班列,正是成就這個轉運中心的重要力量。
去年,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輸遭到重創,但立陶宛卻憑借中歐班列,成為新的歐洲郵政樞紐。從2019年底到2020年7月31日,立陶宛迎來了創紀錄的33列滿載貨物的郵政列車。
▲ 立鐵維爾紐斯多式聯運站
現在,立方的做法正在破壞合作的基礎。
權威人士告訴譚主,中國直達立陶宛的鐵路線路可能暫停。
市場,是最敏感的。對于立陶宛的行徑,企業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立陶宛一位經濟學家裡曼塔斯·魯茲基斯反諷本國政客: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無法理解小國立陶宛為什麼要與這麼大的市場發生沖突?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兩國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了16.9%,非常難得。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陳新也給譚主分享了一個數據:
“今年3月,中國海關總署也剛剛核準了20家立陶宛乳制品生産企業在華注冊。”
要知道,立陶宛的經濟體量很小,在歐盟國家中倒數。2020年,立陶宛GDP增長率為-0.9%。
立陶宛的政客,無視企業和民衆的這些切身利益,選擇不自量力,結果,也顯而易見。
立陶宛從中國進口大量生産所必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放棄中國這樣的合作夥伴,就意味着将以更昂貴的價格從其他國家購買相同的原材料或組件,将為此付出代價。
不惜損害本國利益,将自己綁上反華的戰車,圖的是什麼。前立陶宛政府高官蘇爾普利斯說出了背後的真相:
激進的外交政策使某些政客赢得些許虛名,卻讓立陶宛卷入一場風波。
立陶宛,正在被裹挾着,越發激進,走向孤立。
這種激進的變化趨勢,發生在最近兩年。
立陶宛多次指責俄羅斯發起黑客攻擊,從其外交部竊取“重要文件”。國家安全,成了立陶宛政府最常挂在嘴邊的說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從立陶宛的政治層面給譚主做了分析:
“立陶宛新上台的這些政客都比較年輕,他們受民粹主義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需要給自己樹立‘不畏強權,挑戰大國’的形象,去赢得選民某種情感上的支持。”
譚主查了下主導立陶宛當下外交政策的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的年齡,他是80後,隻有39歲。
這位“年少輕狂”的政客,似乎忘了自己是在執掌一個國家,每一個決定,都關系着國家的長治久安。
今年4月,立陶宛外交部宣布驅逐俄羅斯大使館工作人員。
四處樹敵,就連立陶宛議會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都表示,新政府成立還不到一年,我們已經在多條外交戰線上開戰。
祖基黨,就像是一個“戰争黨”。
立陶宛的總統、總理,都是無黨籍人士,而帕盧茨卡斯特别提到的祖基黨,黨首正是蘭茨貝吉斯。盡管國内出現不少反對聲音,但他依舊不管不顧。
蘭茨貝吉斯的靠山,是他的祖父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他是美國扶持的“民主組織”的領導人,曾一手策劃了立陶宛的獨立,擔任過立陶宛的第一任總統,又兩度擔任總理,後來還做過立陶宛議會議長。
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政廳的牆上,寫着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訪問時宣稱的一句話,任何把立陶宛當敵人的人,都會成為美國的敵人。
有着這樣的背景,蘭茨貝吉斯的理念,可想而知。用《立陶宛獨立法案》簽署人之一羅蘭達斯·保勞斯卡斯的話說,立陶宛根本沒有獨立的外交政策,甘願當美國的走卒。
作為美國的棋子,是什麼下場,看看最近的新聞就知道了。
立陶宛科學委員會理事會成員裡曼塔斯·魯茲基斯更是在采訪中表示,立陶宛現任政府的作為,表現出“與人民作對的傾向”。
為了對抗俄羅斯,立陶宛想盡一切辦法加入歐盟,甚至為此關閉了自己的核電站。該核電站的發電量,占立陶宛全國總發電量的80%,這也讓立陶宛從一個電力出口國,變成嚴重依賴國外電力的國家。
為了維持電力,立陶宛隻能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而這些能源的最大來源,是立陶宛最“痛恨”的俄羅斯。
所以,立陶宛購買這些能源的價錢,往往是中東歐國家中最高的。
很明顯,立陶宛沒有考慮如何化解原有的問題,反而在制造新的矛盾。但立陶宛國内,還有4.5%的俄羅斯族人。
别忘了,在地理上,立陶宛離俄羅斯的距離很近。而中俄是真正彼此信得過、靠得住、壓不垮的戰略合作夥伴。
當立陶宛政府尚在四處挑戰别國,東西跳梁時,中東歐的鄰居們,正在從同中國的密切合作中收獲實打實的經濟紅利與社會福祉。
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年均增速是8%,是中國與歐盟增速的兩倍以上。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34.5億美元,同比增長8.4%。同時,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匈塞鐵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等項目聯通了機遇和未來。
2020年,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視察工地建設時稱贊匈塞鐵路項目對塞爾維亞至關重要,将提高沿線民衆生活水平,提振當地經濟發展。
而這些,離不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統籌協作。
就拿匈塞鐵路改造項目來說,這段接起布達佩斯與貝爾格萊德的鐵路,需要中國、匈牙利、塞爾維亞三國的配合協調才得以迅速實施落地。
▲ 列車停靠在匈塞鐵路站台
全線完工後,這條鐵路将成為中東歐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它将帶動的絕不止匈塞兩國的發展,也将使中東歐乃至整個歐洲與中國在商品貿易往來中實現更加高效的相互直抵。
這種規模化的效益,正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為中東歐帶來的最大機遇。
中國社科院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認為,中東歐國家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僅憑其中某一國家之力,很難每年都在中國舉行會展以及中小企業論壇等。
但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台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不僅變成了現實,而且形成了相當的規模。
6月份的博覽會,20萬平米的展廳,囊括了425家中東歐國家企業或代理商參展,采購商超過7000家。
立陶宛,曾經也是這份機遇的共享者,但在立陶宛外長5月宣稱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立陶宛恐怕會失去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立陶宛,惋惜麼?
鐵路貨運暫緩、中立貿易往來面臨中斷,立陶宛工商界内心恐怕不止惋惜,而是無以複加的焦慮。立陶宛商業聯合會副總裁兼金融分析師表示,立中關系對商業的影響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将政治因素放在首位将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政治因素導緻的供應鍊不暢通将會導緻成本增加,繼而對産品價格和消費者産生影響。
這一切,立陶宛政府聽得真切,看得清楚。然後呢?
正如立陶宛議會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所說,立陶宛了解一切形勢,但卻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我們用‘價值外交政策’取代了理性的外交政策,這掩蓋了我們政客們的自卑感、能力不足,或者說是愚蠢。”
而當“愚蠢”成為一國政客們的标簽,于國于民,實危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