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生活中有很多害怕得罪别人的人,這些人活得小心翼翼,但是總是事與願違。
他們越害怕得罪别人,卻總是得罪了别人,這樣的人就像日劇《風平浪靜的閑暇》裡的女主一樣。
劉同曾經說過:“不要怕某種性格會得罪人,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性格能避免得罪人,既然都會得罪人,那就做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不怕得罪人,因為你可以承擔後果。”
不要害怕得罪别人,因為你身邊絕大部分人,可能超過90%的人你都得罪得起。
邊界感中國有很多老好人,這樣的老好人就是心理學中所描述的“讨好型人格”,這樣的人事事以别人的需求為中心,特别害怕得罪别人。
為什麼老好人特别害怕得罪别人呢?
不是因為他們害怕拒絕别人會被報複,會承受後果。而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自尊感很低,他們認為别人比他們自己重要。
讨好型人格的本質就是依靠别人的評價來維持自身的價值感。
這樣的做法就像是将房子建立在流沙上,遲早會坍塌。
你沒有辦法掙來别人的喜歡,因為别人會不會喜歡你,隻取決于你是誰,而不是你做了什麼。
比如,你發了一條去某個地方旅遊的朋友圈,那些點贊的人不是因為和你關系好而點贊,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喜歡這樣的内容。
如果你選擇成為讨好型人格,害怕得罪别人,你隻會把生活中那些不尊重你、想要利用你的人吸引過來。
如果僅僅是害怕被報複,那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于這種人格會建立低質量的際關系,會強化自卑感。
想要改變讨好型人格的心态,首先要明白這種人格本質上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配、覺得别人的想法和看法比自己的更重要,這是潛意識心态導緻的。
想要提升自尊感,就要學會建立自我邊界感。
什麼是自我邊界感?就是你的事歸你的事,我的事歸我的事。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我們常常會内化這些不屬于我們的事情。
比如别人喜不喜歡你,那不是一件由你控制的事情,可是很多人會内化成他們自身的責任。然後他們就會變得很痛苦,因為他們的自我邊界是模糊的。
如果你的自我邊界是模糊的,你就會害怕得罪任何人,因為你難以分辨什麼是自己,什麼是他人。
如果你的自我邊界很清晰,你就會知道自己的尺度在哪裡,并且用行為告訴别人,什麼是你能夠接受的,什麼是你不能接受的。你就能做出你的選擇,來維護你自己的利益。
别人會怎麼對待你,都是受到了你的默認同意的。有些人去面試的時候,姿态放得很低,結果還是不被面試官喜歡,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姿态太低,會讓面試官覺得他們配不上這份工作。
面試是雙向的,面試官選擇他們,他們也要決定是否選擇這份工作,并不存在誰欠誰。
在社會中,如果你姿态放得越低,别人不僅不會覺得你是有禮貌有教養,還會覺得你很好欺負,愛情中的舔狗是這個道理,脾氣好的老師管不住學生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喜歡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标價1000,打折後800出售的商品,和另一個标價800,賣價800的商品,我們還是會下意識認為1000的更有價值。
一旦我們釋放出了害怕得罪别人的信号,就意味着我們向别人表達了我們是低價值的,人都是喜歡高價值的。
而你一旦選擇了無條件地容忍别人,對方的期待也會越來越高,你拒絕他,他反而會記恨你。這也是古人說的“升米恩,鬥米仇”。
為什麼你身邊絕大部分人都是你得罪得起的呢?
你身邊的人除了同位次的人,比如說朋友、同事,就是比你位次高的領導了。不要怕得罪你的同事,也不要怕得罪你的領導。
有一種公司面試前就特意強調要求老實的人,其實是因為老實的人好欺負。
那些不怕老闆的人早就離開這樣的公司了,剩下的老實人都是好欺負的,和自私的老闆剛好匹配,這樣的企業文化環境是很差的。
工作這件事情,不是取決于你會不會得罪别人、會不會犯錯,而是取決于你的價值。
如果你的價值很高,你就算得罪了别人,别人還是會忌憚你,還是會依靠你,阿裡的蔣凡不是依舊風生水起的嗎?
不害怕得罪人和主動得罪别人是兩個概念,不害怕得罪人才會得罪更少的人。想要當老好人,隻會得罪更多的人。
當你每次害怕得罪别人的時候,你就在心裡默念:别人都好意思為難我,我有什麼不好拒絕他的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