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11:39:13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内蒙古巴林左旗)1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内蒙古巴林左旗)2

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

東漢班固在《幽通賦》這樣寫到,上京又是上都的别稱,古時為京都的通稱,比如三國兩晉時洛陽有上京之稱,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琏發迹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南北朝時建康(今南京)也有上京之稱,《陳書.卷四.廢帝本紀》:仍遣使人蔣裕鈎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選兇黨;隋唐之時長安也有上京之稱,隋文帝曾說“大隋受命,出詣上京”;北宋時開封也有上京之稱,比如《宋史》:卻将已卸均籴鬥斛轉運上京;此外渤海國、遼代、金代都設有上京,因此上京作為地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内蒙古巴林左旗)3

後梁貞明二年(916),已成為契丹可汗的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以“契丹”為國号,定都于臨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契丹會同元年(938)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同時設上京道,治所臨潢府臨潢縣,轄境約當今内蒙古東部、遼甯、吉林、黑龍江一小部分及蒙古國地;大同元年(947)遼太宗耶律德光攻占開封後稱帝并改國号為大遼,因遼水得名或取遼遠之意;統和二十五年(1007)以後,首都移至中京大定府,這裡成為舊都、陪都。金初仍沿襲遼制仍稱上京,至天眷元年(1138)才将之改為北京。

與其他朝代不同遼代國号具有多變性,曾多次用遼、契丹作為國号,有學者認為遼曾九改九複國号;契丹既為民族之名字也為國号,本意可理解為镔鐵;其名最早見于 《魏書·契丹傳》,據《大學曆史詞典》記載,契丹源于東胡,東晉【建元二年 (344年)】時從鮮卑分出(自号契丹),遊牧于潢水(今西拉木倫河,河水夾帶大量的黃沙,在文獻中為了與黃河相區别,故以潢水稱之)以及土河(今老哈河)流域一帶。更值得注意的是契丹也是中古時代西方民族對中國的稱呼;遼代契丹國勢強盛,影響及于中亞;後耶律大石西遷,建西遼于喀喇汗朝故地;因而中亞、阿拉伯以至西歐諸國人十三世紀時多概稱中國人為契丹,現俄語中仍沿用契丹一詞稱謂中國。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内蒙古巴林左旗)4

後來多少地名淹沒煙雨歲月之中,上京和契丹也成了文化與史書中的一種符号。但也許在不久的将來又會迎來轉機,上京、契丹會重新作為我國的地名出現在人們的事業之中。近期巴林左旗政府官網發布了《關于設立巴林、上京、契丹街道,增設白音敖包鎮、土木富洲鎮,白音勿拉鎮恢複白音烏拉蘇木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這也說明上京、契丹作為地名回歸進入了可行階段。根據公示内容,拟将林東鎮林東城區上京路西部,轄北新街、清河、北塔、上京路、振興、皇城路、契丹街7個居民委員會和西郊村1個村民委員會組建上京街道;拟将林東城區西部的契丹遼文化産業園區,轄富河、迎賓、鹿山、福山4個居民委員會和白音高洛村1個村民委員會組建契丹街道。

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内蒙古巴林左旗)5

《遼史·地理志一·上京道》記載:上京,太祖創業之地,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座草原都城,上京在曆史上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遼代在此興起與發展,耶律阿保機在此建國、命名、定都,在作為都城的200多年裡,這裡成為曆史的見證者。巴林左旗作為遼上京的所在地,境内存有遼上京遺址;因此巴林左旗籌備增設的上京街道、契丹街道是具有合理性的,畢竟這兩個名字都與當地有密切的關系,美中不足的是上京作為地名有不唯一的特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