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年不去娘家有什麼說法

過年不去娘家有什麼說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3:57:58

過年不去娘家有什麼說法(農村人過年時講究的)1

農村有很多長久流傳下來的講究和風俗,可是由于時間久了,很多的意思都被現代人誤解了。比如這句過年的講究“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很多人就理解為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那麼這句話真如字面理解的那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

過年不去娘家有什麼說法(農村人過年時講究的)2

1、七不出門

很多人說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在逢七的日子(比如農曆初七、十七、二十七)不能外出,因為這時候出去不吉利,容易發生禍事。大家想想如果逢七的日子都不出門,那麼人們還要不要出去工作,尤其是到了農忙的季節,講究的就是一個虎口奪食,難道逢七了就任由糧食成熟的掉落地裡,也不去收獲嗎?所以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其實真正的意思不是這樣,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過年不去娘家有什麼說法(農村人過年時講究的)3

2、八不歸家”

也有人理解為如果逢八的日子回家,就會給家裡帶來不好的事情,影響家族好運!其實不然,這裡的“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于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于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八不歸”真正的意思是說,如果家族裡的人違反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所以過年就别回來了,省的給老祖宗丢人。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所以說”七不出門八不歸”這條講究,并非是所謂的迷信之說,而是一條勸人要有責任心和道德觀的良言警句,我們應當從中頓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