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十年來,全國學生資助金額累計超過2萬億元,全國累計資助學生近13億人次;
十年來,全國範圍内建檔立卡辍學學生實現動态清零,因貧失學、辍學已成為曆史;
十年來,逐步提高各學段資助标準,陸續對各學段17項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進行了26次調整和完善。
保民生、暖民心,學生資助事關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為确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十年砥砺奮進,我國建成中國特色學生資助體系。
8月30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财務司司長郭鵬總結道,目前我國學生資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資助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為輔,方式上以無償資助為主、有償資助為輔,對象上以助困為主、獎優為輔的中國特色學生資助體系,涵蓋28個中央政府資助項目,“獎、助、貸、免、勤、補、減”多元政策相結合,年資助人次1.5億,年資助金額2600多億元,為世界提供了學生資助的中國方案。
頂層設計
資助政策全覆蓋
8月下旬,清華大學開學日,曾得到學校關懷的生命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于士傑,作為院系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大使,為師弟師妹們熱心介紹學校的資助政策。
實際上,得益于清華大學完善的資助體系,在新生正式入學前,學校的資助工作就已經全面展開。随着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到新生手中的,有《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和資助政策介紹,讓新生提早知曉學校提供的各項幫助,讓有困難、有需求的學生能第一時間獲取資訊和資助。新生入學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從助學金、勤工助學、獎助金、學校臨時借款(“綠色通道”)、困難補助和學費補償代償六個方面,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經濟支持。
資助政策體系逐漸完善,資助格局逐漸形成。郭鵬介紹,十年來,年資助人次從2012年的近1.2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億人次,資助範圍逐步擴大、規模穩步增長,實現了資助政策“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
資助政策和資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向民族地區傾斜、向特殊困難群體傾斜;
兩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标準,逐步實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高中階段,提高普通高中、中職國家助學金标準,從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
擴大中職免學費、高職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覆蓋面,增加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資助政策。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經濟研究所所長丁小浩認為,十年來,學生資助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對學生資助政策進行提标、擴面、增項。每一項資助政策的出台、調整、完善都進行了充分調研與論證,既借鑒國際學生資助普遍經驗,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十年來,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既包含了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了獎優和鼓勵引導功能的政策,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世界學生資助提供了中國樣本、中國方案。
精準資助
服務效能大提升
要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如何保證對需要資助學生的識别和幫扶不落一人?
精準資助是學生資助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資助的基本方法。
西安交通大學搭建起大數據分析與服務平台,全面打通學工、教學、招生、就業等16個部門業務系統,同步近6億條數據,構建學生多維度全生命周期成長檔案。根據精确算法模型,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特征,在評議判斷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識别,降低誤判、漏判的概率,提升認定精準度,确保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實現精準認定、精準資助、精準幫扶。
在省級層面,河南省全面推行國家資助系統,實施數據定期報告制度,出台《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建立大數據比對平台,實現資助管理信息化。開展全覆蓋績效評價,組織獎學金和助學貸款集中審核,研發面部識别監管系統,推動資助資金納入惠民惠農“一卡通”發放。
郭鵬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精準資助的實施方法:在政策設計時,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群衆承受能力等因素,資助政策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向艱苦專業和國家亟須專業傾斜。在确定資助标準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受助需求實行分檔資助,加大對特殊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在落實資助政策時,建設應用學生資助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提升資助數據管理效能。在監督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财政、審計、紀檢監察和社會力量參與的監督機制,多措并舉,多方發力,确保學生資助更精準、更公平、更高效。
學生資助以信息化為基礎,從制定精準認定依據、細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對機制着手,精準識别受助學生,摸準底數、精準施策,甚至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智慧資助”,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式開展“隐形資助”。丁小浩認為,以政策落實落細為目标,從資助标準、資助對象、資金分配、發放時間四個維度有效實現精準資助;以确保資助資金安全為底線,強化督導考核,使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效益不斷提高,學生資助智慧化、精準化水平不斷提升,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及時性顯著增強。
資助育人
成長成才強保障
健全資助标準動态調整機制,努力提高精準資助、資助育人的科學化水平,不僅為了讓每位學生充分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更為了人力資源強國建設。
“學生資助事業在助力脫貧攻堅和促進教育公平、社會公平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丁小浩如此強調。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472萬人,資助金額344億元。學生資助政策減輕了脫貧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實現高質量就業,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時,學生資助不僅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安心學習,還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身體素質。郭鵬舉例說:“比如,國家實施的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2.38萬所,受益學生達3.5億人次。根據中國疾控中心2021年監測數據,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地區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長4.2cm和4.1cm,高于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中西部農村學生的生長遲緩率為2.5%,比2012年下降了5.5個百分點。”
郭鵬特别提到,今年年初成功舉辦的冬奧會,參加志願服務的高校學生中有91%是受獎助學生。此外,通過學生資助政策的引導,中職教育以及農、林、地、礦、油等艱苦專業和師範專業的吸引力明顯增強;數十萬名受助師範生投身農村基礎教育,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明顯改善;66萬名受助高校畢業生紮根基層就業,基層幹部隊伍和專業人才結構明顯優化。
堅持資助育人,十年來,學生資助工作把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生資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學生資助由保障型向發展型延伸。郭鵬介紹,資助體系從身心發展、道德培養、學業提升、就業幫扶等對受助學生給予全方位關懷和幫助,促進受助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獎學金評選、助學金申請、助學貸款辦理、勤工助學等環節,深入開展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着力培養學生争先創優的精神,勞動光榮的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成才觀、就業觀和價值觀。”郭鵬說。
(本報北京8月31日電 本報記者 楊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