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唐代詩歌有三大著名的明月詩,一個是孤篇橫絕、蓋壓全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個是李白的千古名作《靜夜思》,還有一個就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在這三首明月詩中,李太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張若虛的名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與他們相比,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顯得更為古拙大氣,仿佛随意道來、不假思索,卻蒼蒼茫茫、無邊浩瀚的廣度與溫度在不經意間撲面而來。你看那海面上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雖然各在天涯,卻都在此時沐浴着這聖潔的月光。
論此句中的意象與意境而言,前有謝莊的《月賦》說:“隔千裡兮共明月”,後有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意思和意境确乎都相差不大,但不知為什麼,唯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說的那麼自然而然,卻又意境雄渾闊大,仿佛随口一讀,胸懷之間便随明月生出一種浩大卻溫暖的感覺來。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詩,由望月引起相思而徹夜難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整首詩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語言明快铿锵,細細品味,如嘗橄榄,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之“生”字,為煉字經典,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從無到有的動态變化過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也有個“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活潑的生命,使整個畫面動态化。兩個“生”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某一天,唐玄宗為李林甫的讒言所惑,張九齡罷相,後被貶為荊州長史。即使罷相後,如有人向唐玄宗舉薦人才,玄宗都會問:“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
張九齡于63歲回鄉掃墓時,身患瘧疾,病逝于曲江,時年六十三歲。玄宗加封他為荊州大都督,谥号文獻。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打得玄宗逃到四川,這時候的玄宗想起張九齡,哭得像個70歲的孩子。
唐玄宗遣人到曲江祭拜張九齡,并追封司徒。彼時,距張九齡去世,已經過了15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