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老北京人謂“喜喪”是“福壽全歸”。即全福,全壽、全終。
人在死亡面前是渺小的,人最多的壽命也隻有百歲左右。
70、80歲是很多人容易死去的,接近極限的年齡。
人事無常,還有很多人。他們在孩子少年的時候,青壯年的時候,甚至剛到中年,就早早地去世了。他們很不幸。和他們相比,活到六十七歲已經很幸運了。八十歲即使是高壽,壽終正寝,也是十分幸運的。
但是,死亡是悲傷的。沒有人能逃脫死亡。我們沒有更多對抗這種悲傷的力量。
既然無法抵抗死亡的悲傷,就欣然接受它的到來,在死亡的悲哀和高壽的幸運中,我們選擇留下高壽的幸運,稱之為喜喪,這是中國人贊美生命的最高智慧。
其實,人到五十知天命為止,也是知道生死的。從這個時候開始,理解生的意義、死的價值,開始迎接死的準備。
人到了60歲,就隻是為了生存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能活到八十歲,對生命來說是很大的喜悅,死也應該坦然面對,是喜悅,是服喪也是喜悅。
我希望我老了也是這樣的死法,别生大病疼得難受,别進醫院掏空家底,别弱弱地在床上躺好幾年被人伺候,别沒家人在身邊,自己一個人連去世都不能及時被人發現,這就可以算是喜喪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