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暫時關閉,投資3.5億開業僅3年”的消息引發關注。華商報記者查詢西安市藍田縣官方網站看到《關于暫時關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溫馨提示》,顯示确有此事。業内人士表示,該景點開業後曾火爆一時,但随後不久遊客稀少、商鋪招租,個中緣由值得深思。
官方稱:因即将進行改造提升,暫停對外營業
8月15日下午,華商報記者查詢藍田縣網站看到,《關于暫時關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溫馨提示》發布時間為2019年8月9日。其中提到,因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即将進行改造提升,即日起暫停對外營業,停業期間給廣大遊客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具體對外開放時間,我們将适時公布。這個提示的落款為藍田縣白鹿原管委會,時間2019年8月9日。
2017年11月本報曾報道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當時記者走訪發現,民俗村裡大量店鋪關門,許多商鋪外張貼着“空鋪、招商”字樣,報道引發各方關注。
如今,該景區終于閉門謝客,将改造提升。對此,文旅産業運營策劃機構專家朱先生對華商報記者表示,不少景區都想學習袁家村的發展模式,但有的經營不善或者其他内、外部原因,發展不理想。景區還是要做出特色,避免同質化。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燕對華商報記者表示,從西安周邊同類景點情況看,不少同質化項目經營比較慘淡,遊客稀疏。開門營業初期尚可,部分宣傳推廣到位的可能顧客排隊,但後來逐漸分化。2016年前後,西安周邊不少地方發展鄉村旅遊,大多以袁家村為模闆,卻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特點,或考慮不足,先天有缺陷,後期靠模仿,缺乏創新,注定發展不理想,有的甚至關門歇業。
陝西同類景區應當吸取什麼教訓?
目前正值暑假,正是旅遊行業的旺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卻暫停對外營業,再次引發外界對西安民俗類景點未來的思考。
西安産業觀察人士王建紅分析,按理說西安市區到白鹿原交通方便,再加上“白鹿原”三個字的知名度,該景區應該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現實情況卻是“關門改造”,主要原因是目前西安周邊的民俗村、旅遊古鎮等數量太多,短期來說市民需求有限,這類景點供過于求。
袁家村、馬嵬驿、周至水街……近年來,随着鄉村旅遊快速發展,關中地區鄉村民俗文化旅遊産業也掀起了投資建設熱潮。目前,除了既有民俗類景區,還有不少地方都在興建民俗景點。那麼,同類景區應當從這次事件中吸取什麼教訓?
财經評論人士肖磊表示,吸引遊客多次消費、重複消費一直是旅遊景區的頭等大事。吸引力強的景區具有先天優勢,基本還是依靠門票模式。這些年不少地方嘗試探索二次消費減免費用,讓遊客感覺到很用心,或許是較好的方向。此外,從區域來看不要單打獨鬥,比如成集團公司聯合開發,創設各自的特點,做出差異化。同時,資本在進入類似領域時,要注意調研同類項目的情況,避免重複建設。
此類民俗文化旅遊如何從“同質化”走向“差異化”?張燕表示,袁家村的成功,是多方面利好因素聚集的結果。首先是“第一個吃螃蟹”,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實力雄厚,而且善于學習不斷創新。其次,從起初的當地小吃到各地民俗,改良了單純的農家樂。總結來說,“術業有專攻”,不同的景區要注重創新、深挖潛力,培養自己的人才。坦率來說,在内部競争和外部消費有限的情況下,下半年民俗村類項目可能重新洗牌,從業者不妨積極轉型,早做打算。
此類景區應該怎樣打造吸引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郝淵曉對華商報記者分析,白鹿原民俗村距離西安城區較偏遠,外地遊客往往隻有一兩天的旅遊時間,很少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前往,畢竟有閑時間的群體還是以老年人、學生為主。如何持續性地吸引遊客,才是關鍵。 華商報記者 黃濤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