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項目推動大融合
——運城市文旅項目建設巡禮
高位推動
保障項目高标準推進
9月的河東大地,湖光山色、秋意漸濃。傍晚時分,位于中條山下的岚山根·運城印象景區依舊如白晝般熱鬧,遊客或駐足欣賞夜景,或在集市上品嘗美食,或三五人圍坐一起談笑,惬意且充滿煙火氣,成為河東特色文旅夜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熱鬧的還有霓虹璀璨的盬街,網紅“不倒翁”小姐姐、花轎遊街、人偶表演……活色生香的市集、精彩紛呈的演出、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芳香四溢的美食,讓人流連忘返。這條蘊藏着河東文化内涵的盬街被評為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已然成為遊客的重要打卡地。
為促進文旅經濟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活力,今年以來,我市文旅領域共實施26個項目,其中包括文物保護類項目6個,景區景點類項目9個,基礎設施提升類項目6個,康養類項目5個。26個項目,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0.86億元,截至8月底,已開工建設項目22個,累計完成投資13.591億元,完成投資率65.15%。
圍繞省、市文化旅遊産業項目發展的最新要求,市文旅局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文化旅遊度假區、康養度假區、研學旅遊區、鄉村旅遊區和文旅娛樂區等項目上,重新篩選、包裝、謀劃一批新項目,并制訂了《運城市文旅産業招商行動方案》《運城文旅項目招商冊》,以建設“知名旅遊強市”為目标,以推動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出十大重點文化旅遊産業招商引資項目。
今年3月,市文旅局組織5個全域旅遊發展較快的縣市,赴上海進行專題招商推介,現場簽約8個項目。7月,參加2022年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第二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态博覽會,重點推介5個文化旅遊産業項目,在博物館、旅遊協會合作等多個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高點謀劃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金秋時節,黃河一号旅遊公路(運城段),錯落有緻的綠化景觀和彩色慢行道相映成景,美不勝收。後土祠、鹳雀樓、大禹渡等文旅景觀與魚躍龍門、浪漫沙灘等打卡地相互疊加,遊客在自然和人文景觀中領略千年河東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我市全面加快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繪就全市旅遊公路“一張藍圖”,并以黃河一号旅遊公路為牽引,拓展建設覆蓋全域的黃河、汾河、涑水河、中條山“三水一山”旅遊公路網,帶動全市“五條綠色走廊”建設。
與此同時,圍繞“區域性中心國際機場”的戰略目标,總投資32.5億運城張孝機場改擴建工程已完成航站區改擴建工程,飛行區、機坪、排水、空管、消防、機坪照明等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工程完工後,運城張孝機場等級将由4D升級為4E,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需求,對建設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構建内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高标組織
推進三産多元融合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在文旅項目的策劃、招引、落地、建設、運營上下功夫,着力推動旅遊提質升級,推出運城十佳旅遊線路,策劃生成了河津龍門村、萬榮闫景村、萬榮九号院民宿等金牌旅遊村,并打造了“河東八景”、平常街、盬街等一批特色亮點項目,積極推進中華裴氏家風家教館、夏縣泗交中條山生态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建設。
同時,舉辦了“尋味河東 好吃運城”美食評選、萬榮袁家杏花節、芮城黃河旅遊節、蒲劇藝術周等一批特色亮點文化節,發展特色餐飲、扶持精品民宿建設、打造大型行浸式夜遊體驗劇《夢境·西廂記》,建設河東美食街區,培育夜間經濟。
為進一步做熱文旅市場,促進文旅市場複蘇和消費回升,我市發放了價值200萬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電子消費券,推出100元1年内不限次數遊玩運城24個主要景點的旅遊年票優惠活動,開通了3條全域旅遊“城景通”線路,推動全市便民旅遊圈建設。組織開展了運城市首屆沿“黃河一号旅遊公路”自駕遊暨“沿着黃河遊運城”活動和首屆蒲劇藝術周等,後續還将舉辦2022池鹽文化旅遊周、“關公文化旅遊月”等活動。
高标部署
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
文旅融合,少不了文旅公共服務的加持。為使文旅公共服務跟上時代步伐、滿足群衆需求,我市不斷夯實文旅發展基礎,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體系,提高文旅惠民服務效能。
依托運城北站,打造旅遊集散中心,實現了旅遊動線、旅遊景區、中心城區觀光交通、旅遊專線公交等咨詢服務全覆蓋。加快智慧旅遊建設,依托大數據、雲平台,實現“掌上遊”的智能體驗。實施南山生态修複,全力打造秀美生态景觀,持續改善生态環境。
随着城市内涵與品質的不斷提升,全市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效能也得到有效提升。“河東書房”“河東驿站”成為新的文化地标,使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基本建成了縣、鄉、村層層對接,場、房、器配置齊全,閱、娛、健功能完善,老、青、少皆可享用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率先在全省開展了“戲曲惠民∙歡樂百姓”免費送戲下鄉活動,實現“菜單式”“訂單式”文化惠民服務。
“文化 旅遊”“農業 旅遊”“工業 旅遊”“研學 旅遊”“低空 旅遊”“文旅 康養”……産業發展的盡頭是融合,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順應消費升級的浩蕩大勢中,推動并實現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融合發展,已成為我市打造知名旅遊強市、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文字 記者 王斌 王露 荊毅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