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4:21:50

你上一次發自内心地笑是什麼時候?

前幾天,我在知乎刷到一個提問:

“有房有車有存款,生活沒有目标,過得渾渾噩噩怎麼辦?”

題主三十歲,婚姻幸福,生活在三線小城市。

家裡三套房,還有100萬存款。

但她卻覺得,生活沒有任何欲望,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1

來源:pexels

乍一看,可能你會覺得,這是炫耀還是矯情?

其實,這種“生活沒有任何欲望”的感覺,如今很普遍。

身邊不少人以前喜歡出門玩的朋友,現在都不願意出門。

休息就是一個人在家呆着,在沙發上一躺就是一天。

說不上開心,也說不上不開心,就是麻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情感麻木。

情感麻木或許因為心無力

正常來說,快樂是人的本能。

但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越難快樂了呢?

心理咨詢師林音在《走出心無力》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心無力”。

就是一個人可能平時看上去好好的,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内心深處,他其實什麼都不想做,做什麼都沒動力。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2

來源:pexels

當TA望向内心深處,TA不知道自己是誰,為何活着。

沒有自我,沒有目标,沒有意義。

像“行屍走肉”一 樣,隻剩一個軀殼。

這種内心沒有意義的無力感,林音把它定義為:心無力。

心無力是一種焦慮、空虛與疲乏的心理困境。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累。

即使你什麼都不做,也沒遇到挫折,卻依然會突然間充滿倦怠感。

遇到事情能拖就拖,認為生命毫無意義,找不到絲毫的自我價值。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3

來源:pexels

她在書中和一個叫落岩的男生,進行了長達三年的交談。

落岩曾是一個高級研發工程師,在業内也小有名氣。

在漫長的幾年時間裡,他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甚至不知道每天為了什麼起床。

就像心裡有個洞一樣,丢什麼東西進去,都沒有任何回應。

有一次,連軸轉工作了幾天後,他有種靈魂脫離了身體的感覺。

他問自己:

“你現在做的這些,是為了什麼?

如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幸福,那你現在幸福了嗎?

好像也沒有。”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4

來源:pexels

就像一座房子,如果沒有頂梁柱,都不需要猛烈的風吹雨打,就會轟然坍塌。

當你的心沒有核心的價值支撐,也就不知道自己活着是為了什麼。

徐凱文老師也提到,在咨詢室中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好像是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深入探索就發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

把追求成就當成了一種“瘾”。

上學時要考第一,長大後,要賺錢,被人看得起……

他們的生命裡程碑,被一個個目标充斥着。

像機器一樣僵化地運行。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5

來源:pexels

怎麼會成為這樣的人呢?

在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新聞,我看到了端倪。

濟南曾有一位媽媽,大冬天帶着5歲的兒子去考場感受考研的氛圍。

理由是,孩子還有16年左右就要考研了,她說,5840天後,她會陪孩子過來考試。

而小男孩則宣布,他以後想上清華大學。

他才5歲,就被設定了16年後的人生目标。

還有那個寫了56本小說,整整30多萬字的初一女孩。

隻是因為數學成績不好,就被爸爸當面把她的小說全撕掉。

因為在爸爸看來,寫小說是“跟學習沒有直接聯系的事”。

在這種教育觀下,一切“無用”的,都可以閹割掉。

人的本性是被壓制的。

自然,他們就沒辦法體會到發自内心的愉悅和自我肯定。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6

來源:pexels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認為,人的自我分為“真自我”與“假自我”。

真自我,是圍繞着自己的感受而構建。

假自我,是圍繞着别人的感受而構建。

後者的悲哀是,他總是自動地尋求别人的感受,并順從着别人的感受轉。

他為别人而活。

真實自我被隐藏,“活着”的體驗就被剝奪了。

“當他們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内心還是空蕩蕩,就有了強烈的無意義感。”

走出心無力核心是成為自己

《走出心無力》裡,落岩30歲後,突然做了一件很叛逆的事。

他毅然辭掉工作,把攢了十多年積蓄的一半給父母。

然後拿着另一半錢,背着一部相機,“消失”了。

他為何如此決絕?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7

來源:pexels

真正讓他覺醒的是,有一天他在小區散步。

走着走着,他無意中發現有一條小徑,通向一個小花園。

他在這個小區生活了七年,竟然從沒注意到有這麼一個地方。

也沒有認真觀察過小區的設施擺設,花草樹木,更别說認識身邊的鄰居了。

辭職之後,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節奏。

我決定我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小孩;

我決定賺的錢用在哪裡,不一定非得買車買房……

這一切的心理源動力,是“我決定”。

而不是迎合父母的期待,外界的标準。

這正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人“自性化”的過程。

“自性化”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8

來源:pexels

它的終極目的,就是讓一個人最終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人格完整而獨立,但又不同于他人的獨特個體。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初是沒有自我的。

而随着嬰兒慢慢長大成人,為了更好地生存。

要不斷認識這個世界,學習适應社會的規則。

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無意識地戴上人格面具,以便于實現我們的個人目的。

比如獲得個人成就,尋找伴侶,組建家庭,獲得安定。

因為有這樣的适應過程,我們才能正常存活下來。

但是到了一定年紀,或者經曆了足夠的事情,人會開始思考一個本質性的問題:

我究竟是誰?

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什麼才是我想走的路?

在這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剝去人格面具的虛僞外表,直面内心被壓抑的、不願正視的自我。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9

來源:pexels

接納和整合它的“好”與“壞”,從而生長出一個專屬自身人格特質的完整個體。

榮格堅信,人是可以作為主宰來決定自我的命運的。

最終你會發現,生命的意義,不過是依照自己的本性而活。

我們需要沉思的生活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己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有多長?

我發現,有段時間我看手機屏幕時間,每天都超過8小時。

可以說除了睡覺和工作,其他時間全部被手機占據了。

短視頻一個接一個地刷,影視劇兩倍速觀看,甚至沉迷于影視劇解說,幾分鐘刷完一部經典劇……

當我注意到這些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做一件事了。

看書沒看兩頁,就打開手機;看電影的時候,同時打開社交軟件,哪怕并沒有人找我……

林音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精神奴役,最終會導緻内心層面的空虛。

因為這些“速食視頻”,不需要動腦。

而你所看到的内容,都是基于算法的精準推薦。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10

來源:pexels

長此以往,你就隻能看到你想看到的同質化内容,視野變得狹窄和固化。

大腦被精神垃圾堆滿。

最可怕的是,這種短暫刺激獲得的快感,也會提高你的快感阈值。

慢慢你會發現,視頻越刷越無聊,特别疲累空虛,再也提不起興趣。

于是你隻能不斷尋找更強烈的刺激,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消耗掉了。

尼采說,人之所以精神匮乏,是因為“沒有能力抵擋刺激的作用”,無法抵抗那些蜂擁而至、不由自主的沖動刺激。

因此,他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沉思的生活”。

“這是一種深度的注意力。

在沉思狀态中,人能夠脫離外界的幹擾,将自己沉浸于某種真實的事物之中。”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11

來源:pexels

找到心中所愛,投入地活着

這種狀态,被心理學家米哈裡(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叫做“心流”。

“心流”發生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呢?

你會完全沉浸在你做的事情當中。

你會感到非常甯靜,有一種平靜的喜悅感。

米哈裡認為,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并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

比如爬山、遊泳、打球、閱讀、從事熱愛的工作等等。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12

來源:pexels

一個人最美好的狀态,那一定是: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知道怎麼做,最後全力以赴」。

回到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個,就是控制刷手機的時間,減少無用信息消耗。

第二個,去做一些有挑戰的事兒,比如爬山,比如打球,比如攀岩等等,隻要是你喜歡的就可以。

因為有挑戰,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身心都會投入。

我發現最容易體驗到心流的人,可能是小孩子。

國慶回家,我幫姐姐帶娃。

他在門口看到一堆沙,他發現可以用小勺子把沙子一趟一趟地運到家門口之後。

一個人沉浸式運沙子,玩了兩個小時。

一個人心太累了怎麼辦(都有一個共同點)13

來源:pexels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快樂可以有多純粹。

快樂就是人的本能。

但卻被我們一點點遺失了。

希望,我們都能找回這種本能。

參考資料:

1.《走出心無力》,作者林音.

作者:向南生

圖源:網絡

首發:壹點靈心理

專注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着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