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由于是需要自己承擔全部的社會保險費用,因此人們格外關注投入和收益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是需要動态來計算的。下面,我帶大家通過養老金計算公式式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麼複雜?
高低繳費基數的養老金差距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是60%~30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大家參加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都是基本固定。比如說現在大家參加養老保險,職工本人需要承擔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16%;靈活就業人員一般需要按20%的比例繳費。
由于企業參保繳費沒有自主性,是強制性繳費,很多人還是喜歡按照靈活就業人員方式參保。靈活就業人員參保,60%基數繳費是300%基數的1/5。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國發2005年38号文件确定,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全國統一。
個别1997年之前參加工作或者是社保繳費的人員還有過渡性養老金,是由各省市規定的,這裡不做讨論了。不管怎樣,現在參保繳費生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非常複雜。繳費指數等于參保繳費當年實際繳費月份每月繳費基數之和÷當年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按照60%基數繳費12個月,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300%基數繳費12個月,可以領取2%社平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雖然說性價比肯定是60%基數劃算,畢竟隻要付出1/5的錢數,就可以拿到300%基數40%的待遇。
可實際上我們要想想,基礎養老金是跟社平工資挂鈎的。社平工資是最具保值增值能力的。1990年到現在,大家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加了30倍左右。差不多每年增長率在10%以上,近年來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一般也在8%~10%。如果我們将差額的錢放在手中,能夠有辦法實現這樣高的增值嗎?99%的人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如果要想實現自己手中錢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還是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當然,養老保險是有上限的,這也是為了防止收入較高人群通過養老保險獲得過高的養老金。說句一些人不高興的話,一般生活越富裕,預期壽命越長的。所以,國家設置了養老保險繳費上限。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跟退休年齡和個人賬戶的餘額有關。退休年齡無法确定,但是個人賬戶的餘額主要跟繳費基數有關,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高繳費基數和低繳費基數産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嚴格按照繳費比例來的,300%基數産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會是60%的5倍。
有的人表示,沒有實現五倍是怎麼回事呢?主要還是因為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問題。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最初是由各省市自行公布,低的時候隻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較早繳納的個人賬戶餘額相對于社會平均工資貶值速度很快。
從2016年開始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由國家統一公布。2016年是8.31%,以後年度也在7%~8%以上。相對而言,這樣的利率仍然比個人儲蓄劃算。
所我們參加養老保險為的是老年以後有一份穩定的養老金待遇。如果我們收入水平高,最好是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繳納社會保險,這樣未來的養老金才能更高。如果大家都按照60%的基數繳納社會保險,養老金等于相對也是較低,而且省下的錢在自己手中真的能保值增值嗎?還是一個問号?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适度繳費,收入較低可以低一些,收入不錯應當選擇高基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