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了很多關于物聯網創業的基礎認識,很多朋友反映還不過瘾,要更幹的幹貨,好吧,今天物哥就揭秘物聯網創業的獨門秘籍!
物聯網創業難在哪裡?
目前來看想在物聯網領域進行創業是相對有點艱辛的過程,與純互聯網創業相比,這是一軟一硬的兩個不同過程。如果說互聯網更多涉及的市軟件的開發,網站或者APP等,一旦軟件開發完就可以進入到測試版本過程。當然如果大如微軟,可以建立全球的研發和測試團隊。但是創業團隊基本上都是小團隊,三個臭皮匠的典型狀況,怎麼樣保證快速上線就是關鍵。
而我一直說物聯網更難,是在于不僅所有的軟件之路你必須經曆,同時還要開發硬件設備,可想而知這個的過程難度系數大很多,兩者最終的軟硬匹配,甚至最終的系統聯調,都有大量的不确定性。
由于硬件本身的開發周期更難确定,所以在極端不确定情況下如何開發新産品或者新服務,我們一直試圖尋找一套方法,能不能讓我們用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拿出樣品出來,每一個創始團隊都在不斷的揪心之中。
這裡面給我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當年的老汪團隊(智能手表),當時他們特别牛的一個創意,很快引爆互聯網,然後拿到了大量的訂單,但是連老汪自己都沒有想到,最終産品研發過程太多不确定性,這些不确定性問題有時是你自己左右不了的,所以物聯網或者說智能硬件的創業一上來,你一定不能大意,不能輕敵,要把問題和困難往最壞裡打算才行。我後來跟老汪聊過,确實他有特别豐富的硬件經驗,創意本身和技術路線選擇都特别棒,但是對于硬件的量産就會帶來極高的難度。
我有一次跟Garnter一個負責智能硬件的咨詢師聊這個問題,她告訴我,他們為了研究蘋果手機,拆開無數個手機,然後跑了相關的所有制造工廠,看他們的工藝情況,然後會分析出蘋果開始為什麼良品率很低,以至于遭到果粉的诟病,最後不斷調整各個方向全方位調整,才能一代一代産品越來越完善,大如蘋果尚且如此。後來她總結為什麼蘋果要比包括其他手機廠商牛,她說蘋果的一款手機就是一個型号(除了内存配置不同),要賣到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所以他們的整個電路設計要能一對百家運營商,不同的制式、甚至頻率,你看像三星可以做那麼多型号,甚至每個國家開發一款,所以他們的電路闆的要求和難度就降下來了。這就是巨大的差别!
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建立在科學的方法上,如何用最小的資金,最快的速度,拿出樣品來讓客戶試驗,特别在創業早期,盡快區分誰是客戶,客戶認為什麼東西最有價值,這所有的所有都是重中之重!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
下面就開始進入秘籍主題,我們研究了大量的案例,包括矽谷當前比較推崇的方法,目前我個人比較推薦的就是精益創業方法論。掌握這套方法和思路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實際上我們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或多或少采用了很多類似的方法,可能就是沒有那麼系統而已。
我試圖快速讓你對精益創業本身的方法有個大緻了解,但是最佳辦法還是去買兩本書,仔細讀讀吧,學習能力也是創業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市面上将關于精益創業的書非常多,基本大同小異,你如果不放心就多買幾個版本,每家說法在細節上還有很多不同。千萬不要死讀書,因為實際情況下精益創業總結起來就是用3個動詞驅動3個名詞的循環叠代過程:IPD -> BML ,即:
idea -> (build) -> product -> (measure) -> data -> (learn)
請務必牢記這個過程,當你建立validated learning,然後才能推動下一輪叠代。所以每個階段的驗證非常關鍵,就像我們開玩笑講的把大象放到冰箱裡,一共需要幾步?道理是一模一樣的。将目标進行分拆,然後逐步進行驗證,也就是所謂叠代。這就是精益創業的核心。
精益之于創業,等同敏捷之于開發,都強調快速叠代,小步前進,測試(測量)驅動。每次精益産品循環的一個過程都是從未經證實的假設 到經證實的認知。 我們經常提到小步快走,其實就是在使用精益創業的基礎方法。日本人當年在制造業打遍天下,靠的是敏捷開發。我們從80年代在家電等領域就在學習日本。
我記得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我父親去日本考察,那個時候80年代,他看到日本街頭的汽車已經是普及到家庭了。回來後他給我講日本汽車“時裝化”,可以讓家庭快速淘汰汽車,從而帶動新車的上市。我那會根本不能理解,覺得太浪費了。直到今天,看看我們城市街道上的小汽車,就多少明白了為什麼要汽車“時裝化”,可見我們與美日等先進國家在科技認知上至少落後30年以上。說點題外話,科技的認知或者說技術的創新有很多時候首先來自于認知。精益創業也是如此,進來幾年了,但是一到實戰中就全忘了,我們都在抱怨這個社會浮躁,可是誰不想快速的發财呢?今天我們渴望工匠精神,那就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問題吧。
我繼續強化精益叠代的這套流程公式: (Build -> Measure -> Learn)
“(想法)-> 構建 ->(産品)-> 測量 ->(數據)-> 認知”
創業團隊從一個想法開始,在多次叠代過程中持續地構建、測試和優化産品,為産品注入真正的價值。由于創業活動的不确定性很強,最初的想法和現實之間必然存在差距。精益創業的關鍵就是:快速叠代,小步前進和測試驅動,以實現對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精益創業小結
事實證明大多數創業團隊死在這條路上,因為他們都希望能夠一次到達目的地,但可以肯定的說,你最初的設想和最終的結果将會有巨大的差别!
精益叠代的目标:
加快叠代的速度,讓每次叠代盡可能短。
每次叠代結束,得到可證實的認知,進行調整或者轉型。
想法:未經證實的假設 (Unproven Assumption)
每個商業計劃都是從一系列假設開始的,在這些假設的基礎上來闡述公司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型。但是我們不能保證這些假設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創業公司的早期努力的目标就是盡快驗證這些假設。
創業公司的假設包括:
價值假設 (value hypothesis) : 産品對用戶來說是否有價值,用戶是否會使用,是否會付費?
能否付費一定是評判的黃金标準,任何猜測和假設都是自欺欺人的!
增長假設 (growth hypothesis) : 産品提供的價值是普遍需求嗎?用戶規模能夠快速增長嗎?
Facebook剛推出時,隻為有限的幾個大學社區提供服務,也沒有做任何市場推廣。但一個月以後,它已經吸引了3/4的哈佛本科生注冊,且超過半數用戶每天都會訪問Facebook。這兩項數值充分說明了該産品滿足增長假設和價值假設。國内的互聯網領域類似的案例也是很多,我們說好的産品是長着眼睛的,它能跟你帶來對視感,或者讓你一看到就喜歡,就一見鐘情,那麼這個産品就會很快火起來。
關于精益創業的詳細方法今天先介紹到這裡,我想先給大家建立起來為什麼的想法,當你深度想要探知的時候,接下來才能仔細想去了解到底怎麼做的問題,留下點耐心,下一篇裡告訴你。
關于精益創業如果你有很好的想發,或者有類似的精力,歡迎跟我交流,加我微信(wzw670053697)
本文原創,歡迎轉發!
王正偉是誰:
現任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的副秘書長,中關村物聯網産業創新中心主任,中關村物聯網産業基金創始合夥人。
在加入聯盟之前曾創辦國内第一家物聯網專業媒體《中國信息界·物聯網》專刊。曾先後任職于美國AT&T公司數據傳輸部門的亞太區市場總監,香港某上市公司中國區總裁等。有超過20年的創業和商業管理經驗,在通信,互聯網,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領域都有豐富的經驗!曾先後主持多個國家級和部委大型項目,并榮獲2006年中國政府創新獎及2006年十大互聯網創新獎等榮譽。
關于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
中關村物聯網聯盟是國内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物聯網産業的社會團體,目前已有2500多家會員單位。
,在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我們可以提供多種資源和幫助,發給我您的姓名、所在單位、城市及手機聯系方式,以便我備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