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一直是電影的熱門題材之一,随着特效技術的進步,各種各樣的外星人層出不窮,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對于地外文明的想象。
然而好萊塢對特效的使用變成了依賴,外星人侵略,美國人拯救世界已經變成了一種“過家家”遊戲。
有些喜歡另辟蹊徑的電影人,就看準了機會,做出了“人無我有”的外星人電影,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功。
①《第九區》
和以前幾乎所有的外星人電影都不一樣,外星人這次是弱勢的一方。他們遭到人類的欺壓,輿論總是支持弱勢群體,所以和《阿凡達》一樣,人類變成了反派。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用了“僞紀錄片”的方式,使得整部電影有一種莫名的真實感,就像飛船真的停在了我們的現實世界。
而《第九區》所說的,其實也是現實世界的事,隻不過借了外星人的外殼隐喻而已。當數百萬外星人落難到地球,兩個種族之間所産生的種種,其實就是兩個不同地方的人之間所産生的種種。
故事裡的這些“大蝦”,某種程度上就是地球上的難民。2009年《第九區》裡的情節,在2015年夏天歐洲難民潮事件其實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别。
對于外地來的難民,當地人是非常拒絕的。電影如此,現實也如此。
“本地人”表面上出于人道主義協助,内心卻是極度厭惡和歧視這些外來者,這就是人類道德和本性的矛盾。因為人性醜惡,所以我們才需要道德約束。當沒有了約束,有時候人心會比外星人的醜陋外殼更加醜陋。
通過男主角的轉變弧光,電影表達了人類還有存有最初的良知,所以這個世界才沒有淪為罪惡的地獄。男主最後為了醜陋的外星人而戰,更為了人類的良知而戰。
電影最後也留下了伏筆,最後第十區的确立和大蝦對主角的承諾,也代表着人類和外星人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在觀衆對“無限續集”反感的今天,有一部續集絕對是例外,那就是《第十區》。
②《降臨》
不同于一般的外星人入侵電影,《降臨》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争場面,也沒有地球人誓死保衛地球的信念,而是更關注一件以往被很多編劇忽略的事情。
語言溝通。
如果外星人不是來侵略而是來“談判”的,那如何跟外星人有效溝通便成了頭等大事。飾演語言學家的女主艾米·亞當斯,她需要和“鷹眼”傑瑞米·雷納一起了解外星人“降臨”地球的意圖。
除了異星種族間的語言問題,《降臨》也腦洞大開,給外星人賦予了并不多見的設定,電影也直到結尾才揭示了他們降臨的真正目的,當成懸疑片來看也未嘗不可。
沒想到,最後的結局卻告訴觀衆,外星人隻是一個幌子,這其實是一部“雞湯”電影,很文藝,很走心。
不過再細想一下,電影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幻想,開場的台詞就講了,我們總是把時間認為是按順序走的,不可逆的,但如果時間是像空間一樣,可以随意走動的呢?我們可以抽取未來的記憶會怎樣?
也許現在隻有“外星人”才知道。
③《保羅》
對于西蒙·佩吉,可能部分觀衆對他的印象是《碟中諜》系列中阿湯哥的得力助手,又或者是《星際迷航》系列中的技工斯科特。實際上,他還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喜劇演員,擅長用喜劇的形式颠覆各種類型片。
2011年,他自編自演了科幻喜劇《保羅》,英美混搭的惡趣味,造就了一種超乎尋常的小清新。
保羅的外型有點類似斯皮爾伯格電影裡的外星人,内地裡卻是一個粗魯猥瑣的老油條。他徹底地搶過了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羅斯特兩位人類主角的風頭,溫柔而富有愛心地複活小鳥然後将其“生吞”,成了被廣泛傳播的經典橋段。
憑借這個影史上最為人性化的一個外星人形象,以及一些啼笑皆非,意想不到的噱頭和情節,《保羅》成功圈粉無數,
對于外星文明的恐懼,在看完電影之後,就這樣被消除地一幹二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