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舞者是天生的演員,因為舞者往往會在舞台上扮演這樣那樣的角色。可是到了光影的世界,舞者的魅力是否會被放大呢?舞者往往比較沉默内斂,而電影對演員的聲台行表各方面都有要求,所以很多舞蹈相關的影片,導演都會請專業演員而非舞者來飾演,最多再舞蹈的環節使用替身。
許芳宜——《聶隐娘》(2015)
《聶隐娘》可以是 2015 華語影壇最令人期待的佳作。其中舒淇的風光自然無法蓋過,但是仍有一些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兩位雙胞胎公主——嘉誠和嘉信公主的飾演者,著名現代舞蹈大師許芳宜。許芳宜是華人舞蹈的驕傲,曾經在,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和雲門舞集擔任首席舞者。被歐洲《舞蹈雜志》評為,“傑出女舞蹈家”。今年來一直擔任北京國際芭蕾比賽的評審并教授大師課。
在開拍前,許芳宜因為巡演檔期問題辭演,差點與角色失之交臂。但是侯孝賢導演還是再一次找到她,也許就是她在舞台上的氣質打動了候導。
陶冶、尹眆——《藍色骨頭》(2014)
《藍色骨頭》從拍攝到上映經過了三年時間,是搖滾之父崔健的力作。
陶冶在電影裡是并不是主角,但他的出場充滿隐喻也非常驚豔。孫洪,是文工團的一名舞者。與黃軒飾演的劉東和倪虹潔飾演施堰萍的有着革命的友情和暧昧的“三角戀”。而電影中由他在主題曲《迷失的季節》中自編自演的現代舞“淋雨舞蹈”成為了電影的焦點,伴着有些離經叛道的歌詞,他在噴頭下掙紮起舞,用肢體把他内心對劉東隐晦的同性情感糾纏道盡。
導演崔健也一直對現代舞十分關注,之前曾經擔任北京現代舞團《春之祭》的藝術顧問。這一次選擇了兩位演員也是在看了他們演出後被身上不俗的氣質打動。隻是巧合的是,《藍色骨頭》于 2011 年拍攝,拖了三年才上映,那時的陶冶才剛剛開始在國外藝術節上嶄露頭角,而尹眆也還沒有開始和王亞彬等人合作。現在已經兩人在本行舞蹈界也已經頗受青睐,陶冶的演出計劃已經排到了 2017 年,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兩人在熒幕首秀會不會也成為熒幕絕唱呢。
曹馳,郭承武——《最後的舞者 Mao’s last dancer》(2009)
《最後的舞者》講述的是根據前休斯頓芭蕾舞團,澳大利亞芭蕾舞團首席舞者李存信的自傳《舞動全球》改變的澳大利亞電影,李存信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挑選到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芭蕾舞。後來又獲準來美國學習,他與一名女芭蕾舞者相戀,選擇留在美國,由此引發一場“叛逃”風波。
圖為青年李存信扮演者 曹馳
圖為青年李存信扮演者郭承武
皮娜鮑什——《對她說 Hable con Ella》(2002)
現代舞大師皮娜在《對她說》中其實隻是本色出演,連同她的在《穆勒咖啡館》都原封不動的通過舞台劇的方式被阿莫多瓦搬上了熒幕。可是她的演出卻貫穿了全劇,似乎是在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訴說這個故事。
在《對她說》中,全劇有兩條主線,講了兩個故事。開場,兩個男主角來觀看皮娜的演出,都經曆了深深的感動。兩人的女友,一位是鬥牛士,一位是舞蹈演員,都重傷昏迷不醒。皮娜表演中的悲怆可能在兩人中産生了共鳴,另兩人潸然淚下。
《穆勒咖啡館》是對現代社會男女關系的一個探讨,男女之間親密的尺度,強權的話語,女權的思想在其中都有體現,皮娜曾說,“我跳舞,是因為我悲傷”,而阿莫多瓦也許就是被這種悲怆感染,将這種情結從舞台上帶入光影世界。
王亞彬——《Hello!樹先生》(2011)
王亞彬是國内是數一數二的舞蹈家,憑借古典舞《扇舞丹青》、《煙雨西泠》、《對弈》等作品被觀衆熟知。近年來,她又涉足現代舞,成立亞彬工作室,策劃了《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系列,和世界各地的舞蹈家藝術家合作演出,并在 2013 年展開全球巡演。
可是,與其他舞者不同的是,王亞彬在屏幕中的形象多與她自己反差較大,大部分與舞蹈無關,而且和她現實中的形象存在很大反差。這是由她的熒幕處女秀《鄉村愛情》有關。那時腳受傷的王亞彬意外地接到了劇組的通知,由于擔心傷勢可能在繼續在舞台上
她接下了“王小蒙”這個角色。也讓更多人認識了她,也讓這個獨立善良的“村姑”形象根深蒂固。有人覺得這個“村姑”的形象過于土氣,與她本人相差甚遠,但也有人說王亞彬賦予了王小蒙一種安靜和樸實的特質,這在其他的鄉村電視劇中并不多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