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鉀是指血清鉀<3.5mmol/L的一種病生理狀态,低血鉀是由于體内總鉀量丢失造成的,比如長期禁食、厭食或偏食,每日鉀攝入量小于3g,持續2周以上,導緻鉀攝入不足,長期大量嘔吐、腹瀉、胃腸膽道引流或造瘘,導緻胃腸道失鉀,失鉀性腎病、腎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腎衰竭多尿期等腎髒疾病,原發性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綜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氫氯噻嗪等排鉀利尿劑或甘露醇、山梨醇等滲透性利尿劑,青黴素、慶大黴素、多黏菌素B等抗生素,補鈉過多緻腎小管鈉鉀交換加強,鉀排出增多,酸中毒恢複期或堿中毒等因素是低血鉀的常見病因。
低血鉀主要有以下臨床表現:
在防治上,低血鉀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新鮮水果、青菜、肉類、豆類等富鉀食物,口服補鉀可以給予氯化鉀、枸橼酸鉀、醋酸鉀、谷氨酸鉀、門冬氨酸鉀鎂等藥物,以氯化鉀為首選,将氯化鉀溶液稀釋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後服,或改用氯化鉀緩控釋片,可有效減少胃腸道反應。嚴重低血鉀應給予靜脈滴注補鉀。
高血鉀是指血清鉀>5.5mmol/L的一種病生理狀态,腎排鉀減少或鉀攝入過多是導緻高血鉀的主要因素,比如少尿型急、慢性腎衰竭、長期服用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保鉀利尿劑、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等β-受體拮抗劑、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氯沙坦、缬沙坦、厄貝沙坦等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非甾體抗炎藥,是導緻腎排鉀減少的主要原因。在少尿的基礎上,攝入大量富鉀食物、服用含鉀藥物、靜脈補鉀過多過快或輸入大量庫存血,可導緻鉀攝入過多。
高血鉀主要表現為心率減慢、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滞、心室顫動及心髒停搏,血壓早期升高,晚期降低,出現血管收縮的症狀,如皮膚蒼白、濕冷、麻木、酸痛,還可出現疲乏無力,四肢松弛性癱瘓以及動作遲鈍、嗜睡等中樞神經症狀。
在防治上,高血鉀患者應早期識别和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鉀攝入,高血鉀可導緻心髒抑制,治療原則是迅速降低血鉀,保護心髒。
對抗鉀的心髒抑制作用:
最後,高血鉀患者應給予高鈉飲食或靜脈輸入高鈉溶液,使用呋塞米、氫氯噻嗪等排鉀利尿劑可以促進鉀經腎排洩。高血鉀患者應停止高鉀飲食或含鉀藥物,給予高糖高脂飲食或靜脈營養,确保足夠熱量,減少分解代謝所釋放的鉀,避免使用庫存血,感染患者應積極控制感染,減少細胞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