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典電影在描述一場激烈的戰鬥時,都是以營連為主題展開拍攝,所以營連級軍官的戲份普遍要比師和團要多。以《拯救大兵瑞恩》為例,主角米勒上尉隸屬于第二遊騎兵營,擔任連長職位。國内高評分電影《集結号》主角谷子地,也是連長職位。在這裡很多人都在好奇,師長和團長去了哪裡?當主角隊伍因兵力不足急需支援的時候,其它部隊為何不伸出援手?這裡,也就出現了一個對二戰進攻作戰的了解盲區。
二戰時期的不少戰鬥都是以師為單位展開的,比如《亮劍》中李雲龍的2師防守趙莊,與馳援黃百韬的楚雲飛89師展開對決那樣。師部在領會上級意圖和下達的命令後,會根據戰場條件進行鋪設。由于二戰時不少國家的師都是“三團制”,也就是三個步兵團加上一個炮兵團/營,再配套一些偵察,後勤單位,就組成了一個正常編制單位。師級部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存儲的彈藥和糧食,補給等能夠支撐一場大型戰鬥,所以是重點。當一個師級部隊要對一個地區展開進攻時,會首先将命令傳達給一個步兵團,然後讓炮兵團/營及偵察營為其提供輔助。
當步兵團接到命令時,會根據偵察營給出的情報,制定具體作戰方案,以此來計算此次作戰需要投入多少兵力。但是不管投入多少,其規模都會盡量壓制在2個營内。如果是對一個方向進行強攻,則一般都會讓1-2個連負責正面突擊,如果進攻寬度過大,則會動用一個營級編制去戰鬥。如果第一波的投送兵力太多,可能會在對方猛烈炮火下損失慘重,造成不必要的犧牲。這一點,在《集結号》中有充分體現。谷子地連接到營部命令後率先發起攻擊,谷子地在看到城市街道的環境後,先以6個人為尖兵偵察對方的火力配置,然後再大部隊全力進攻。
不過,這樣的突擊并不是一個連接着一個連的“添油戰術”,而是團部和營部會以炮兵随時支援前線部隊的進攻作戰。以美軍為例,它的步兵排會有一名通訊兵專門負責使用無線電通訊設備,來引導後方炮兵群和空中火力對敵方一線的重要目标進行打擊。所以,表面上主角一方是一個連的少量兵力,去進攻對方一個營乃至一個團的防禦陣地,但實際上所得到的火力支援,卻是團部炮兵乃至師部炮兵的完整支援。但是這也會給前線步兵連造成一個空擋,那就是敵方會根據火力變化來改變部署,伏擊戰術是使用的最多的。當主角所在的連隊遭受伏擊後,後方部隊一時無法提供兵力支援,這才使得我們會産生這樣的誤區。
回到現代戰場後,這樣的進攻方式還是得到了保留。以當下最時髦的“合成旅”為例,它和過去的師級部隊一樣,是最小的一個完整作戰編制,而營連則是最小的獨立作戰單位。所謂的完整作戰編制指的是不依賴後方提供的資源,單純依靠自己就能獨立作戰的編制。這一點,營級部隊做不到,因為它沒有配置大口徑火炮,容易遭受壓制。但是一個合成旅又不可能同時發起沖鋒,還是需要将命令下達到營,然後讓營部去指揮連排展開戰鬥。所以電影中主角們動辄在進攻途中被包圍,其實是正常情況,并非是想刻畫主角團的“主角光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