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終于等到大結局,結果還不賴。
鎖鎖帶着女兒和南孫還有奶奶生活5年後,去了北京,沒有選擇和謝宏祖複婚。南孫和王永正解除誤會,重新在一起。
而謝氏在葉謹言的帶領下,隻用了2年時間就扭轉盈虧,老葉最終也把謝氏交還給了謝宏祖,随後帶着南孫王永正還有範金剛再次為夢想創業。
而戴茜完成了自己在精言的使命以後,也回到了意大利,開始過自己的生活。楊柯和唐欣的公司也終于如願以償上市了。
一切看似都很圓滿,大部分人都在這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鎖鎖也開始重新理解了家的意義:不是男人和女人還有孩子在一起是家,家可以是任何一種形式,但前提是家裡得有愛。
想通了這一點以後,她帶着女兒北上,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的話,大概就是南孫和鎖鎖終究沒有相互扶持着走向更長的未來吧,不過雖有些遺憾,但或許這樣才顯得正常,中國人長說的一句話叫做: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電視劇最後,南孫的一番話,也算是對友情最好的诠釋,即便南孫和鎖鎖各奔東西,故事雖然結束,但她們的友情卻不會消散。
劇中的理想人生現狀:友情不散,愛情不亡,把不圓滿過成圓滿,但現實中,我們往往遇到的卻是它的反向,所以就當和這部劇做了一個美夢吧。如今,不過就是美夢驟醒。
《流金歲月》中的友情,真真正正賺取了我的眼淚。無數個深夜,看着南孫和鎖鎖為彼此的堅守和付出,當我在為這對好閨蜜之間的感情動容時,也讓我回憶起自己年少青春裡的一些朋友和往事。
我一直覺得朋友是一段時間的,每個人有她自己的使命,當到了一定年紀,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再好的朋友也會逐漸變淡,但真正的好朋友之間是,即便不常聯系,偶爾見面卻依然熟悉。
年紀越大,越能理解一些事,比如說,友情總會慢慢離我們而去,愛情會漸漸變淡,即便是親人之間,也會産生疏離。
或許很早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當一切發生時,也沒有那麼悲痛,更多是淡然接受,然後用幾天幾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不斷回憶和忘記,以此紀念自己并不圓滿的一生。
我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質量。特别是年紀大了以後,反而越不喜歡去交新朋友。
一來要維護關系很難,二來和新認識的朋友重新介紹自己,把曾經的履曆說一遍,似乎是件很麻煩的事。
友情不散,愛情不忘,是對生活的一種美好期許,每個人應該抱着這樣的幻想好好生活下去,隻有這樣,人生才會更有希望。
電視劇固然有一個好的結局,但人生卻未必如此。
其實這部劇中,比起男女之間的感情,反而是這種真摯的友情,才更讓人上頭。
無論是鎖鎖和南孫,還是葉謹言和範金剛,亦或是葉謹言和鎖鎖,楊柯和鎖鎖,這些人之間亦師亦友的情感,反而比愛情生動,比愛情跟讓人感動。
愛,始于欣賞,忠于人品,友情也是如此。隻有兩個人之間互相欣賞,認可彼此的人品,才能攜手走過一生,即便天各一方,但這份情卻不會消散,這是理想主義的美夢。
坦白說,我最開始是被朱鎖鎖的顔值和身材打動,後來慢慢發現她和蔣南孫的友情很溫暖。這種情感,女孩子體會更深。
相信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過這樣的時刻,有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鬧,甚至一起失戀,一起罵渣男,不管遇到任何挫折,她們始終能夠一路鼓勵,相互扶持着走過人生每一個艱難的歲月。
這種感情叫閨蜜,遇到了就是一輩子,彌足珍貴,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人生的重要時刻,一定是愛的人陪在身邊,但實際上,能夠給你依靠的,反而是友情路上的忠實追随者。
鎖鎖生孩子當天,謝宏祖在趙瑪琳還有母親謝嘉茵的阻擾下,沒有及時趕到,病房裡她抓着南孫的手,回憶起年少時說過的一切,恍然間發現,當時竟然一語成戳。
為了鎖鎖,有教養的南孫也變成了潑婦,和趙瑪琳在醫院大打出手,或許真的隻有在我們在乎的人面前,才會丢掉所有的教養和體面,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我們在乎的人安好。
相信那一幕,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得淚目。
每個人的一生,都幻想着有一個真摯的朋友,一個深愛的戀愛,和一個圓滿的家。但實際上,很多人一生都無法得到摯愛,朋友漸行漸遠,家也慢慢變得模糊。
歲月看似美好,其實很無情,它悄悄帶走了我們能的在乎和念想,卻又不知不覺間,帶我們找到了生活的真正含義。
徐志摩曾說,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所謂的靈魂伴侶,可以是愛人,也可以是朋友,如果你不幸還未找到那個對的人,那麼不妨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互訴衷腸,相互鼓勵。
也許雨過天晴之後,彩虹才有它出現的意義,也許千帆過境以後,愛才會刻骨銘心,很多時候,我們所看不透的一切,終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帶着美好悄然而至。
今日互動:《流金歲月》這部劇中,你最感動的是什麼?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