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路媽
聽說要拜年,路路一大早就開始學習如何拜年。路路媽給他講了一下流程,還給出了相應的祝福語模闆,最後還親自演示給他看怎麼磕頭呢!
為了收獲一枚人見人愛、有教養的孩子,路路媽教得很用心。不過路路也很給力,勁頭十足地背下好幾句祝福語,還不厭其煩地練習磕頭動作。
“拜年啦、拜年啦!”在這個熱鬧的節日,其實高興的不隻是收到紅包的孩子。當晚輩們“呼啦”跪倒一片,拜年的祝福聲此起彼伏,你想象不出來老人心裡有多美!
路路大年初一去給奶奶拜年,進門後徑直走到奶奶跟前,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連續行了三個叩首大禮。這是一種好傳統,讓孩子從中學會了感恩。
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路路可是第一名前來拜年的晚輩,同時也是年齡最小的孩子,乖巧可愛的動作惹人憐愛。這份“大禮”就夠奶奶消化很久了,可好戲還在後頭。
路路磕完頭後,字正腔圓地說祝福語:“祝奶奶虎年大吉、身體健康,幸福生活常伴你!”簡直了,跪地磕頭+祝福語,一套标準流程下來,奶奶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奶奶起身扶起來路路,直接塞給他兩個紅包。把長輩哄開心了還能多收紅包?路路很驚訝,同時也很有成就感。
路路走到媽媽跟前,雙手高舉着倆紅包炫耀着,言外之意就是:這招真是管用,我和奶奶都很開心。
緊接着,路路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隻聽他不假思索地大聲反問:“媽媽,你為啥不磕頭?你不用給奶奶拜年嗎?你不是說咱倆都是晚輩嗎?”
這下媽媽囧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實不相瞞,路路媽還是婚禮上給婆婆磕過頭,以往拜年就是簡單的躬身作揖而已。
躬身作揖,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手握右手,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
孩子說的話沒毛病,滿屋子的人都不吭聲了,氣氛緊張。路路投以期待的眼神,像是要跟媽媽比一下看誰實踐得好。
路路媽雖然覺得别扭,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考慮到教育孩子不能心口不一,隻好豁出去了,反正跪地磕頭也不多……
大思想家盧梭說,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路路媽覺得,自己不做出點實際行動,空講大道理恐怕孩子就聽不進去了。所以,我也學着孩子的樣子,給婆婆連續行了三個叩首大禮。收到“彩蛋”的奶奶,幸福指數蹭蹭上漲。
孩子拜年不光是為了圖個熱鬧,言行舉止裡透露着家庭教育的水平。以下三點,家長要告知孩子,做到了會被人誇有教養。
一、不要跟關系疏遠的親戚伸手要紅包
萬一人家沒打算給你壓歲錢,孩子伸手要的時候,對方就會很尴尬。出錢吧,覺得交情不夠深;不給吧,又下不了台。
所以,孩子遇到不常見面的親戚,最好不要伸手要紅包。如果不确定能不能要,就要提前找到父母問清楚隻有哪些人可以要。
二、磕頭後收到了紅包,不可重複拜年索要壓歲錢
路路媽就中招了,小侄子磕頭後收到了紅包,站起來往口袋裡一塞,立馬又跪下了:“嬸嬸,虎年快樂,紅包再拿來!”看着孩子伸過來的雙手,路路媽囧了……
本來準備再給孩子一個紅包算了,但心裡又擔心孩子連續磕頭“拜年”,還好嫂子把孩子叫走了。因此,孩子收到紅包後要立馬起身,不可重複拜年索要壓歲錢。
三、不要嫌壓歲錢數目少
早上出門前在包紅包,路路跑過來問“為啥都是200元”,我說“你的堂哥堂姐們一人一個呀!”結果路路不高興了,反問我為啥給他的隻有100元?
不過還好是自己家孩子提意見,換成其他孩子這樣問的話,路路媽就又該囧了。所以,不管别人包多少壓歲錢,孩子都不要嫌棄數目少。紅包是長輩的一番心意,晚輩要懂感恩。
不會拜年的孩子,即使長輩給了紅包,也是出于無奈,其實人家心裡很不爽,質問了無數遍“這孩子怎麼這樣子?”可反過來說,作為父母的你真的會拜年嗎?過年時,你給長輩們跪地磕頭行叩首大禮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