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李鳳冰 文字/陳二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人在一個地區生活久了,習慣地有點麻木,對那身邊的美視而不見。
阿日善,漢語是聖水的意思,我曾經路過多次的地方,并沒有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一下那原生态的自然。
赤峰地區,随處都可以見到榆樹(蒙古語:海拉蘇),隻有那榆錢挂滿枝頭的時候,才會勾動童心的攀折,采那青澀澀的榆錢吃,并且與三五頑皮的小夥伴玩一回藏貓貓。
榆樹,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樹木,生命力頑強,适應性超出你的想像,繁殖力驚人,山野荒郊到處可見榆樹的蹤影,無須管理,任人砍伐。
有的長成大樹後被鋸掉,來年春天,又發出新芽,而新幹長大又被鋸掉,又一個春天,又煥發出生機,形成自然的“頓節”,甚至年年砍,年年長出蓬蓬一叢。
于是,皮實的榆樹,形成各種情景:有的從斷面上向下腐朽,木質部爛成窟窿,長出斑駁苔藓;有的皮層向斷面愈合生長,長成雲頭,狀若靈芝;有的小枝斷面愈合長成瘤狀,且由于小枝年年被砍,傷疤形成顆顆葡萄……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讓人感歎榆樹的生命力。
在阿日善周邊,古榆更是随處可見,沒有人知道最老的榆樹在這裡生長了多少歲月,起碼透過那蒼桑的年輪,至少也有五六百年以上,當地牧民,很珍愛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榆樹,把其中的兩棵分别稱之為公樹與母樹,這也透出人類純樸的自然崇拜與生命的敬畏。
真的希望這些古榆,成為遠年的記憶,不要在人類的視野消失。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