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遇到這樣一個孩子,1歲多,大運動正常,跟人互動也挺好,就是不會說話。詢問之下,媽媽承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覺得孩子很乖,給個玩具就可以躺着玩好久,于是就自己低頭看手機。輪到奶奶照顧的時候,奶奶塞着耳機聽戲曲,也沒有跟孩子互動溝通。另一方面,據媽媽描述,家裡很安靜,電視也很少開。這種情況下,孩子缺乏學習語言的環境,天生白紙一張的孩子,自然不會說話。
0~3歲孩子的語言發展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有意向的交流。當然,影響孩子說話的原因并不單一,常見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種:
1、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的孩子,常常不能理解和表達詞語的意思,模仿能力也較差,因此給家長呈現的就是不會說話的狀态。
小tips: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一定要定期體檢,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2、聽力缺陷
因為聽力缺陷無法聽到别人的聲音,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發音。損傷不太嚴重者,可以通過模仿口唇動作學習一些口型變化明顯的詞語或者語句。
小tips:新生兒聽力篩查一定要做。
3、“啞巴”
可以分為神經因素造成的失音;腦部受損導緻的失語症,多有腦部損傷病史;心理因素造成的選擇性緘默,多見于大一些的孩子。
tips:家長要盡早發現寶寶的失音問題,及早看醫生,進行幹預。
4、孤獨症
孤獨症的寶寶模仿能力差,這也是造成孩子說話晚的一大原因。
小tips:孤獨症的寶寶不僅說話晚,還存在交流障礙,與人沒有眼神交流,家長要盡早發現,及時進行幹預。
5、過于溺愛,過于關心
家長過于溺愛,孩子的任何需求都能很快滿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馬上就能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東西。這種情況,其實錯失了鍛煉孩子說話的最佳時機。這樣也就導緻了孩子比較懶,不願意說話。
小tips:孩子有任何需求,一定鼓勵孩子說出來。比如杯子、喝水、吃飯等等,可以說的不清晰但是一定要引導。
6、缺乏溝通與陪伴
就像開篇說的孩子一樣,真正意義的陪伴需要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小tips:經常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做任何動作時或者看到任何物品的時候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和寶寶多說話,多溝通。
7、監護人過多,口音過雜
很多家庭夫妻雙方并不是一個地方的人,說話口音也不相同,比如一方漢語一方英語,一方普通話一方粵語等,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說話會比較遲,但多數能聽懂兩種語言。
說話晚、不會說話,并不都是孩子的錯,參照以上幾種原因看看是否存在同樣問題。如果還是無法區分,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幹預時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