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堅持生态優先築屏障

堅持生态優先築屏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1:46:16

——武漢社區疫情防控模式的實踐探索

作者:武漢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課題調研組(執筆:夏靜、甯遠、黎明、博君)

摘要

指出,“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内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3月10日,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來到東湖新城社區,實地察看社區衛生防疫、社區服務、群衆生活保障等情況。4月8日,給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再次強調社區仍然是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重要防線。武漢市全面貫徹落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将社區各項防控措施做嚴做實,激發群防群控抗擊疫情的整體合力,社區成為武漢疫情防控的一道堅強堡壘。

堅持生态優先築屏障(築牢防護屏障守護共同家園)1

3月10日,武漢市硚口區古田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分發大白菜。何曉剛攝/光明圖片

堅持生态優先築屏障(築牢防護屏障守護共同家園)2

武昌社區:出入須核驗防控不松勁。新華社發

從武漢“封城”到全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疫情讓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曆經磨難、鳳凰涅槃。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武漢市堅守社區防控陣地,毫不放松地抓緊抓實抓細社區防控各項工作,為打赢武漢保衛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疫情發生初期,武漢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市社區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階段,發出最嚴封控令,啟動對全市社區的嚴格封閉管理;在疫情決戰決勝的沖鋒關口階段,開展創建無疫情小區(村、社區、街道、城區)工作,推動“小區幹淨、社會面幹淨”;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階段,及時調整封控政策,分時段有序開放居民生活物資供應的商業網點;在疫情防控轉入常态化階段,統籌安排充實小區防控值守力量,不斷鞏固疫情防控取得的寶貴成果。

1.四級聯動:數據日更新,問題不過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0日,武漢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并設置社區疫情防控組。此後,武漢又成立社區封控管理組,負責全市住宅小區封閉管理,指導無疫情區域創建等工作。

社區封控管理組有完善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工作規範,明确小組成員責任分工,完善每日工作例會、值班備勤、暗訪檢查、文件辦理、信息報送、保密管理等制度。二是督促各區迅速成立封控管理專班,構築起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封控管理聯動體系。三是堅持封控管理、無疫情創建“日研判、日調度”機制,累計收集小區封控管理、無疫情創建各類數據40類1.5萬餘條,協調基層提出的封控管理困難問題150餘個,做到“數據日更新、問題不過夜”。

同時,不斷充實和加強社區封控工作力量,先後投入1.8萬名社區工作者、4.86萬名下沉幹部、0.56萬名公安民警、5萬餘名志願者,戰鬥在社區防控一線,參與社區值守、病人轉運、愛心幫扶、物資保障等工作,發動帶動群衆開展群防群控、群防群治。

2.最嚴封控:為人民築起“生命長城”

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要嚴措施,更要嚴執行。武漢市将社區封控作為從源頭上切斷傳染源的關鍵之舉,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措施,“史上最嚴”社區封控有力遏制了疫情蔓延擴散勢頭。

一是采取最嚴措施。最嚴封控令發出後,對全市7116個小區、1944個村實行全面封閉管理,一律隻保留一個出入口。安排下沉幹部和志願者24小時設崗,進行測溫登記、掃碼查驗,嚴格人員、車輛出入審核,實行“一門進出、24小時值守巡查、硬隔離”。強化薄弱區域、薄弱部位封控,加強對中心城區老舊街區、城中村、偏遠農村地區的隔離管理,堅決堵住小區村莊防守漏洞。

二是嚴格督導檢查。武漢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多次明察暗訪。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常态化監督檢查,對管控不嚴、作風不實、失職失責的通報批評、嚴肅處理。市社區封控組對涉及小區封控管理問題進行重點核查督辦,累計下達督辦件207件,督促整改問題1048個。同時,發動群衆和媒體參與監督,強化監管合力,堵塞管理漏洞。

三是從嚴依法處置妨礙封控管理的違法犯罪行為。“封城”以來,全市累計依法處置涉封控管理違法案件125起,其中刑事拘留14人、治安拘留37人、罰款35人、警告41人,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社區封控是疫情防控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月19日,經過9天的嚴格封控,武漢當日新增确診人數降到千人以下,實現了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轉變。

3.物資供應:維護城市運行“生命線”

強調,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封城”之後武漢人民的生活,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4個多月的時間裡,武漢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努力做到了小區封控後基本物資不缺、困難群衆不愁、水電氣網不停、社會秩序不亂。

發揮中百、武商、中商三大國有商超的托底作用,建立對接九省聯保聯供協作機制,基本保持動态庫存可供應豬肉3天以上、蔬菜4天以上、雞蛋14天以上、糧油40天以上。構建“居民下單—商超配貨—公交運輸—志願者送貨”的配送鍊條,投入800多輛公交車參與運輸,組織4.5萬名下沉幹部和2.4萬名志願者,深入13001個網格,以套餐團購、無接觸配送方式送菜送藥上門。在提出多組織供應活魚的重要指示後,武漢全力開展專項調度,讓上千噸活魚“遊”上市民的餐桌,讓市民充分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

同時,做好困難群衆幫扶。長期封閉對困難群衆的影響最大。武漢及時啟動價格調節機制,連續4個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加上增發一次春節價格臨時補貼,共計約1.3億元。截至4月29日,面向中低收入人群推出“10元10斤”特價蔬菜包409.16萬份,提供政府儲備凍豬肉9764.24噸。設立69個集中安置點,為4100多名滞留在漢的外地人員免費提供食宿,為3665名生活困難人員發放救助金1033.36萬元。為少數民族同胞專門準備牛羊肉和清真食品。組織水電氣和通信公司每天2.4萬人在崗保運轉,堅持防疫期間欠費不停機、不停氣、不停電。

4.無疫創建:推動“小區幹淨、社會面幹淨”

為真正使社區和社會面“幹淨”起來,武漢市以“無疫情小區”創建為切入點,梯次推進“無疫情社區(村)”“無疫情街道”“無疫情城區”建設工作,最終實現“無疫情城市”目标。

一是明确創建标準。研究出台《關于在全市開展無疫情小區、社區(村、隊)、街道(鄉鎮)、城區創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疫情零發生(申報之日起向前推延14天内無一例确診病人)”和“防控全到位(宣傳引導到位、封控管理到位、排查摸底到位、消殺衛生到位、供應保障到位、組織發動到位)”兩條無疫情創建标準,為無疫情區域創建劃定“高壓線”。

二是規範創建程序。明确無疫情社區創建中的申報初審、大數據比對、現場考核、媒體公示、監督檢查等流程,力求評定工作科學、真實、有效。按照“成熟一批、申報一批、考核一批、命名一批”的步驟,分批分步公布無疫情社區、街道。對已評定的區域進行抽查監督,一經發現不符合标準的及時取消或暫停認定。

三是用好創建成果。将無疫情創建工作成效納入各區抗疫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據,采取每日排名通報各區創建數量和覆蓋比例,充分激發各區創建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無疫情創建工作數據作為全市疫情風險等級評估的參考依據,合理劃分風險等級,執行差異化防控策略。對全市認定的無疫情小區、村(隊)可對管控措施進行有序調整,逐步放寬居民在轄區活動空間範圍、優化轄區居民生活保障服務舉措,讓居民從創建中得到實惠、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截至4月29日,武漢市全市無疫情小區累計7080個,占比99.7%;無疫情社區累計1381個,占比98.2%;無疫情村(大隊)累計1943個,占比100%;全市已命名無疫情街道(鄉鎮)累計103個,占比59.5%,逐步實現了“小區幹淨、社會面幹淨”。

5.防放結合:常态化社區封控精準高效

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以來,武漢市進入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的新階段。武漢在确保符合封控管理的标準和要求前提下,對小區封閉期間采用物理隔離的場所作适當調整,方便居民生産生活通行。制定小區常态化封控管理規範,對進出小區人員嚴格落實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的要求,進出政策不得随意增加超出規定的各種附加條件。

統籌封控力量,分批有序撤離機關、事業單位社區下沉工作人員。補充社區封控力量,有物業管理的小區,以物業管理人員為主,社區組織居民配合;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以社區管理為主,同時以發動小區居民參與和招募志願者相結合等方式,落實常态化防控力量。

集成衛生防疫、醫療機構、民政、社區治理等領域子系統,搭建疫情防控大數據指揮調度平台,形成了市民健康監測管理系統——“武漢健康碼”,市民憑借“健康碼”出入小區,顯示“紅碼”和“黃碼”的無法通行,需集中隔離;顯示“綠碼”的可以正常通行,使社區封控更加科學、精準、高效。

同時,加強常态化督導,專門派出暗訪小組對各區小區、村組、值守卡口進行暗訪檢查,對暗訪發現的小區封控管理不嚴、“四必”措施落實不到位等情況下達督辦單49件。

武漢始終堅持嚴格的社區封控管理舉措,最終取得了武漢保衛戰的勝利。這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勝利,是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勝利。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此次疫情防控再次證明,無論多大的驚濤駭浪,隻要有黨的堅強領導,就一定能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在這場疫情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遵守“最嚴封控令”,堅持在家隔離、在社區隔離,共同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實踐證明,人民群衆是真正的英雄,是戰勝疫情的根本力量。

疫情當前,社區作為防控的最前線,在阻斷病毒傳播、服務群衆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守住了重要陣地。實踐證明,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隻有不斷充實、加強、夯實社區這個基礎,在危難時候才能固若金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黨旗始終在社區防控一線高高飄揚,人們總能看到共産黨員沖鋒在前的身影。全市廣大下沉幹部、社區工作者,戰鬥在3349個社區(村)防控一線,發揮服務員、宣傳員、社情民意調研員作用,用自己的辛勞和堅守,甚至生命,織就了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保障了全市900萬人的生活服務。

【專家點評】

社區抗疫讓“四個自信”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張占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這份調研報告,令人感動不已。

今年以來,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全國人民都在為抗擊疫情日夜奮戰、不懈努力。九省通衢的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是疫情防控最危險的前線。打赢武漢保衛戰,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社區防控則是奪取戰疫勝利的關鍵環節。多次就如何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關鍵時刻,親臨武漢考察,并專程到東湖新城社區實地察看社區衛生防疫、社區服務、群衆生活保障等情況。在給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中,再次強調社區仍然是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重要防線。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武漢積極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全局中的基礎性地位,各個社區堅決執行黨和政府的防疫舉措,毅然承擔起重大的社會和曆史責任,築牢防控屏障、阻斷疫情傳播,創建無疫區域、守護共同家園,作出令世人敬重和感佩的貢獻。黨和人民永遠銘記900多萬武漢英雄兒女的壯舉。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我們為武漢社區共克時艱的防控功績點贊,“軍功章”要重點頒給他們。社區治理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人民理解危急時刻政府管控的意義,能夠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暫時的嚴控換取了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奪取戰疫勝利争取了主動。防控疫情就是中國力量和制度優勢的經典案例,社區防疫之戰讓“四個自信”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從1月23日到4月26日,90多個日日夜夜,武漢因疫情“封城”到患者“清零”,這座英雄的城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武漢保衛戰的勝利,經驗啟示彌足珍貴。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黨和政府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并秉承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上,打了一場人民全員參與的戰争。我們還看到,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細胞功能和基礎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我國社區治理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效能。從武漢市乃至全國來看,社區在阻斷病毒傳播、服務群衆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促進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社區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相信通過這次疫情大考,人民群衆對社區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将進一步增強,這為增強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應急于當下,遠謀于未來

作者:喻發勝(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魯文禅(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高樓林立的社區裡,同乘一部電梯的鄰居也許并不來往;同一社區的居民和居委會幹部也許幾年沒有打過照面。但是,此次疫情使社區重新成為一個“大家庭”。鄰裡之間雖然戴着口罩、保持着社交距離,但在同一個微信群裡,鄰居們共同關注疫情防控的進展、一起團購蔬菜食品、相互分享每日見聞等,網絡社區猶如大家庭,很是熱鬧。

以前或許很難見到的社區幹部,在這個特殊時刻,每天在小區門口值守,給家家戶戶測體溫,給孤寡老人送米送油送藥。武漢江岸區後湖街道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藥袋哥”豐楓全身挂滿藥袋送藥的照片,是疫情期間千千萬萬個社區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

承平之時,社區為居民日常生活工作提供基本服務;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則成為居民們的堅強後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面對洶湧疫情,武漢發布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社區封控措施:建封牆、設哨點,“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等,一系列“硬隔離”,切斷了病毒傳播途徑,對迅疾蔓延的疫情進行“急刹車”;同時“健康綠碼”“人臉識别”“大數據追溯”等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在社區疫情防控中也發揮了支撐作用。

武漢社區疫情防控經驗值得總結,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與完善。當前,我國社區治理在實戰演練機制、平戰結合機制、奉獻補償機制、政府兜底機制等方面還可進行更多探索。

實戰演練機制是指以此次疫情危機為契機,建立針對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實戰演練機制,“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不能等疫情過去了,社區居民又成為分散的“原子”,咫尺之間互不往來。

平戰結合機制是指平時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的作用,“戰時”也能依靠社區居民“守望相助、疾病相援”基本實現社區的各項功能。

奉獻補償機制是指居民平時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的奉獻行為能以制度化的方式得到認可與回報。比如設立“社工銀行”,将居民平時參與社區工作的工時進行記錄,等他本人及家人需要幫助時給予對等補償,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既成為一種倫理道德,也成為一種善良的制度。

政府兜底機制是指政府設立專項基金,購買一定的人力資源與物資資源,對不同社區之間存在的人力、物力差異進行平衡與兜底,對承平之時與危機之時社區工作的差異進行平衡與兜底。

疫情是巨大的危機,對于我國社區治理也是一次契機。應急于當下,遠謀于未來,才是實現長治久安的不二選擇。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08日05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