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對“土”、“丘”和“山”三個漢字的理解。
先看一下“土”、“丘”和“山”三個漢字的字源演化。
認真看一下這三個漢字的甲骨文,很有意思,都是以“△”為構件組成的。
♦關于“土”
我曾經解讀過“土”的甲骨文,其本義是“向上凸起(挺立)的雄性器官”,甲骨文中很多符号能證明。
因為在人類社會初期,是“女天男地”的狀态,故“土”與“地”扯上了關系,“土”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土地、土塊、土壤”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白地知道:“土”本是”凸”,二者讀音相近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關于“丘”
漢字“丘”我也曾經解讀過。甲骨文“丘”是并列的“兩個土”,強調的是“兩邊/四周凸、中間凹”。
這個符号後來演化成了“丘”。因為華夏多山,“丘”中凹地處往往有水,人類鄰水而聚,所以這種依山伴水的聚居地往往以“丘”命名——比如:軒轅丘、昆侖丘。
其實,“丘”的甲骨文本應演化成“土土”(現在沒有這個字了)。
上面這個字後來合并到了“圭”裡。
“圭”是“兩土疊加”,本義是“高挺”。
用在玉器上的“圭”(同“珪”),如下圖。個人認為是挺立的男根狀,故用“兩土疊加”表意。
用在天文儀上的“圭”——圭表,用于測量日影的一種天文儀器。
由“圭”本義(形狀)衍生的漢字舉例:
比如“鞋”。鞋的形狀象圭。
比如“畦”。畦的形狀也象圭。
而“土土”并入“圭”後,“圭”也有了“兩邊/四周凸、中間凹”之意,其衍生的漢字舉例:
比如“窪”——兩邊/四周凸、中間凹、凹處有水。其實現在仍有許多山村以“窪”命名,這與“丘”的本義是相同的。
比如“桂”。以前一直不知道桂花樹為何如此命名——木 圭,現在自己認為想明白了——廣西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小山一個個獨立凸起,所以才将此種地形盛産的樹稱為“桂”。
♦關于“山”
這很簡單,甲骨文“山”與“丘”相比,“山”強調的是中間的凸,而“丘”強調的是中間的凹。
漢字裡也有另一個字——“垚”,古同“堯”。
《說文》認為“垚,土高貌”,其它解釋是“山高”。其實按甲骨文來看,“山”本來就是“三個土”構成。
♦總結
“土”是一個凸
“丘”是兩個凸(兩個土)
“山”是三個凸(三個土)
這是今天閑扯。
(本文圖片均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