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走之旁”。
由今天開始,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走之旁——“辶”。
“辶”,讀音為chuò,用作偏旁,俗稱“走之旁”、“走之底”,簡稱“走之”、“走之兒”。其本義并非“走”或“之”,而是源于“辵”(chuò),走走停停的意思。以“辶”作為偏旁的字多與腳步動作或速度有關,如“追”、“逃”、“速”、“迎”等字,如圖所示:
行書中的走之旁:
點筆高揚,位置偏右,角度略平,出鋒向左下方引帶下一筆畫;橫折折撇小巧靈動,不要寫寬,淡化折筆,收筆向左下方連帶平捺,捺筆作為整字主筆,在字中起着承托作用,行筆舒展飄逸,波折适度,捺腳勿重,出鋒切勿過長。
楷書中的走之旁:
相對楷書而言,行書中的走之旁書寫時更加的輕盈靈動,并且具有多樣化,甚至在保證易于識别的前提下還可以适當的借鑒草法,以提升其書寫的流暢性,如下面的“逍”字所示。
具體字例:
邊 biān
達 dá
道 dào
過 guò
還 hái huán
進 jìn
連 lián
送 sòng
通 tōng
透 tòu
逍 xiāo
遠 yuǎ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