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立業之本、強國之基,事關民生福祉。
時值九月,又是一年全國“質量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氣象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結合世界氣象組織(WMO)2013年印發的《國家氣象和水文部門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指南》和WMO質量管理框架(QMF),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一國際認證在我國氣象觀測領域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根基牢固,事業才能長遠。氣象觀測是氣象事業的基礎,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強化觀測關鍵環節監管、提高數據質量和管理效率、增加數據有效供給,促進觀測業務運行更加穩定高效,推進氣象觀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我國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國際認可度。
理念的變革,标注思想深度,決定行動力度。面向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和管理理念創新,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這棵“大樹”從根系到枝葉都躍動着蓬勃生機。
這是業務質量的“體檢證”——
刀刃向内,固本培元。從中國氣象局領導帶隊調研德國氣象局(DWD)質量管理體系成效經驗,到2017年至2022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工作報告連續6年關切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從2019年氣象部門第一批16個單位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現場審核到2020年全面取得認證,氣象觀測質量管理實現與國際接軌;從2021年梳理出由710項觀測規範标準構建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制度樹”,到2022年聚焦大氣成分觀測業務領域進行“解剖麻雀”……氣象觀測業務流程愈加系統性、制度化,管理效率逐步提高,運行更加穩定可靠。
而今,看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平穩運行,氣象雷達、探空系統、大型無人機等組成協同觀測“陣型”,海洋、流域、山區等觀測空白加速填補,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服務格局進一步打開,近8萬套、340餘種型号裝備構成的國家天氣、氣候及氣候變化、專業氣象和空間氣象觀測網——陸海空天一體化精密氣象監測系統更顯協同高效,每日觀測數據量達15TB。
綜合觀測業務示意圖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供圖
這是數據産品的“信用證”——
隻有高标準才有高質量。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是一條裝備列裝、數據獲取、質量控制、運行監控、數據服務、應用反饋、評估改進的“流水線”。通過運用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的“PDCA循環管理工作方法”,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審核組給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打出高分。
而今,看觀測業務質量提升成效: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組織全國氣象觀測質量會商,設置質量首席,打通設備-數據-質控-應用中的關鍵環節;湖南全省各類氣象觀測站總故障頻次下降25.5%,啟動故障搶修程序的時間由“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廣西打造覆蓋觀測業務全流程的數據質量“防護網”,并從用戶出發加強對東盟國家的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貴州開拓思路,結合防雹試驗,将質量管理體系拓展到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領域;湖北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更敏捷、更貼切、更有序的氣象裝備保障增強服務韌性,給業務加裝“穩定器”——質量管理體系已向氣象信息管理、決策氣象服務、防雷、人工影響天氣等業務拓展。
這是國際信任的“通行證”——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質量管理體系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要求的空間天氣中心準入必要條件之一。近年來,伴随風雲氣象衛星數據質量全面提升,ISO9001認證的“國際通行證”作用日益凸顯,衛星資料的國際認可度排名不斷提升,氣象衛星服務全球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幫助中俄聯合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成功申請成為ICAO第4個全球空間天氣中心。
而今,中俄聯合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持續為全球民航用戶提供更精準、更貼合實際的空間天氣服務産品;使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增至124個,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台風、強降雨等監測服務……體系建設運行的成果和經驗,将繼續為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王亮
編輯:大淼 吳彤 王婉
審核:段昊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