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裡高利貸者夏洛克和巴爾紮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被公認為是世界文學長廊中塑造最為成功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其中兩個,與阿巴貢和果戈理并稱為西方文學史上“四大吝啬鬼”。
與其他文學作品不同,兩位文學巨匠在塑造“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這兩個人物形象時,沒有一味的描寫他們投機鑽營,巧取豪奪,變本加厲賺大錢的冷酷無情一面。
而是結合社會上主要事件并将他們置于生意夥伴、夫妻、父女等至愛親朋的矛盾沖突中,在人生舞台上充分表現人物的七情六欲,塑造複雜立體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卓越的文學家 威廉·莎士比亞
而由于夏洛克與葛朗台處于歐洲社會由舊時代向新的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不同曆史時期,此間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化,導緻人物在性格産生畸變。
因此,他們有着病态的貪婪共性,也有各自特征,折射出當時所處的社會狀況,本文我們就試比較分析夏洛克與葛朗台這一對吝啬貪婪的異國兄弟。
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奧諾雷·德·巴爾紮克
(一)狡詐貪婪
夏洛克是個資産階級高利貸者。作為中世紀遺留下來的高利貸資本的代表人物,夏洛克的貪婪帶着舊式的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烙印
他唯利是圖,對金錢的欲望毫無止境。他雖已掠奪了大量财富,卻仍要拼命聚斂更多的金銀,重利盤剝他人。夏洛克還巧借機會騙安東尼奧簽訂契約,妄圖鏟除這個妨礙自己放高利貸盤剝的異己,狡詐貪婪一覽無餘。
話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左)
巴爾紮克對葛朗台的狡猾貪婪有更多生動形象的描繪:講起理财的本領,葛朗台先生是隻老虎,是條巨蟒……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
每當葛朗台遇到困難或拿不定主意時,他就裝耳聾,裝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颠三倒四莫名其妙的兜圈子,弄得對方頭暈腦漲,當他是缺少教育,其實完全是假裝的。
他從來不說一聲是或不是,也從來不把黑筆落在白紙上。人家跟他說話,他冷冷地聽着。經過一番勾心鬥角的談話之後,對方自以為心中的秘密保守得密不透風,其實早已吐出了真話。
索漠城中,人人都給他鋼鐵般的利爪幹淨利落的抓過一下。葛朗台的狡詐貪婪給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電影《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二) 吝啬
夏洛克不僅是一個貪婪的高利貸盤剝者,而且還是一個十分吝啬的守财奴。
為了積累财富,拒絕一切享受,還不讓仆人吃飽飯,不讓女兒有任何享受。緻使仆人另投他主,女兒覺得自己的家就像一座地獄,沒有任何溫暖,最終和情人逃走,夏洛克落了個孤家寡人的悲劇結果。
葛朗台的吝啬絕不遜色于夏洛克,他雖然家财萬貫,卻住在一所灰暗陰森的老房子裡,家具老舊破損不堪。家裡肉食蔬菜雖靠佃戶供應,開支并不大,但葛朗台隻讓全家合用一支蠟燭, 還得買最便宜的。
他制定的家裡生爐子取暖的日子鐵打不動,不管春寒也不管早秋的涼意,還得靠仆人拿侬想法從廚房裡騰出些柴炭,安排一隻腳爐,給太太和小姐擋擋早晚的寒氣。
電影中的葛朗台妻子和女仆
家中的面包和食物也由他親自分發。全家的内衣被服都歸母女倆負責,讓她們像女工一樣整天勞作。同夏洛克一樣,節約開支,積累财富是他的行動指南。對金錢的吝啬,貪欲摧毀了他們正常的家庭關系。
(三)視金錢為生命
兩個吝啬鬼都将金錢視為生命,面對金錢時表現如出一轍。葛朗台得到财産時,他會快樂得忘乎所以“天上落金子下來了”。而當他要失去财産時,他會痛苦得大聲嚷嚷:“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葛朗台感到衰老的壓迫時唯一關心的仍舊是他的金子,甚至在本區教士來到他床前為他做臨終法事時,那些十字架、燭台和銀鑲的聖水壺,讓他“似乎已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複活了,目不轉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後地動了動”。
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的時候,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金錢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臨死前的葛朗台與鍍金十字架
夏洛克在法庭判決把他的一半财産充公,一半判給安東尼奧時,他大聲叫道:“不,把我的生命連着财産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你們拿走了支撐房子的柱子 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們奪去了我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 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由此可見在他的觀念中金錢等同于性命,沒有金錢生命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話劇中的法庭辯論部分
兩者的差異(一)财富積累手段的差異
處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夏洛克,作為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高利貸者,他是靠錢生錢,利滾利的重利盤剝緻富。他借錢給别人時索取高利貸利息高的不能再高。
他讓放貸出去的錢要像“母羊生小羊一樣地快快生息”。他與安東尼奧之間的沖突就源于兩種資本——商人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碰撞和沖突。
夏洛克隻憑借資本直接取利息,不懂得經營貿易,在流通中取得資本的增值,在新經濟面前開始碰壁。葛朗台聚财的手段卻多樣且有效,他四周的有限人手統統變成他的發财緻富的工具。他控制了他的社會。
葛朗台發家之初,隻是一個富裕的箍桶匠,通過商業投機,買房置地,倒買倒賣,葛朗台的資産從最初的2000 法郎發展到1700 萬法郎。在各次經濟活動中,他的一切行為都代表了成功資本家的形象。
葛朗台撫摸着自己的金币
(二) 刻薄與僞善
夏洛克為了節省開銷,積累财富,到了不給仆人郎斯洛特吃飽肚皮的地步。不但如此,他還嫌他“做起事來,慢騰騰的像條蝸牛一般”, 稱他為懶惰的黃蜂, 并最終導緻郎斯洛特另投新主。
而葛朗台雖說收留女仆拿侬時就是看中了她的體格,可以在她這樣一個女人身上榨取利益。在水果豐收,佃戶們拿去喂豬的年份,葛朗台會對女仆拿侬說:“吃呀,拿侬,盡吃”令拿侬心中的感激永遠是那麼新鮮幸福,忠心耿耿的當家奴,包辦一切活計卻三十五年如一日,赤着腳,穿着破爛衣衫。
葛朗台的僞善與夏洛克的刻薄如出一轍,源于吝啬,卻更高明,付出不多代價卻能收買人心,換取最大的利益。
僞善的葛朗台
(三)固執與圓滑
安東尼奧借錢給人時不收利息,從而影響了夏洛克的高利貸生意。當安東尼奧為了朋友向他借錢時 ,他便借機要安東尼奧簽訂借約,目的是為了鏟除安東尼奧。在此過程中,盡管公爵等人極力規勸 ,也不能叫他回心轉意。
安東尼奧的好友巴薩尼奧的未婚妻鮑西娅喬裝律師 ,在法庭上向他提出“他們願意出三倍的錢還你”,他仍然不予理睬。并且揚言“即使把整個的威尼斯給我 ,我也不答應”,堅持要割下對方的一磅肉。
孤獨而憂郁的安東尼奧(左二)與狡猾殘忍的夏洛克(右一)
面對矛盾沖突夏洛克毫不讓步,不計後果。葛朗台就不同了,他處事講的是變通。他發家之初,拿破侖當執政的時代,他做了市長。而當政治氣候生變時,葛朗台沒有螳臂擋車,緊抱市長的榮銜,相反的,他“毫不惋惜”丢掉市長的頭銜。因他在任内已為自己謀到了好處。
夏洛克和葛朗台的貪婪吝啬滅絕人性是兩者凸顯的共性,而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看到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生活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而又作為封建經濟的代表人物的夏洛克,無論在财産積累的方式上還是對安東尼奧固執的報複中都顯出一種落後,力不從心,其結局是受到社會公理和正義的貶斥和唾棄,衆叛親離,落荒而逃。
與此相反,巴爾紮克塑造的葛朗台處于19世紀,他聚斂錢财的手段更加多樣化,更善于僞裝自己,處事圓滑遊刃有餘,玩弄生意夥伴于股掌。
他的吝啬對比夏洛克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境遇卻強得多,商業上的成功令看見他的每個人都敬重且害怕。這折射出資産階級的勝利不可逆轉,終将以強有力的姿态,占領19世紀法國的曆史舞台。
*注:以上圖片來自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威尼斯商人》戲劇以及《歐也妮·葛朗台》電影劇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